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使命是带头培养高素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研究、创造和传播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国防事业以及融入国际社会。
开拓 – 创新 – 高品质 – 高水平
发挥基础科学大学优势,集中资源把人文社科大学建设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型大学,拥有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培育一批新的培养专业和特色专业,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发挥骨干作用,达到区域和国际水平,进入亚洲大学前100名、世界大学前500名。
将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向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继续巩固其在越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领域的领先地位,力争到2025年将大学打入亚洲大学前150名,到2035年进入亚洲大学前100名,并与世界先进大学(前500名)相媲美。
培养高素质、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于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事业。
- 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创造潜力、思维和创业精神,营造开放、友好、有凝聚力的学术环境……使知识分子、学习者和社会能够参与学校的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1]。
- 每学年,学校各院系、部门、研究中心、科研机构等将邀请至少一名来自国外知名大学的专家来校授课和交流。未来几年,受邀的国际专家数量将持续增加。
——落实河内国家大学批准的培训专业和特长发展计划,继续完善衔接方向的现有培训项目,继续拓展社会化方向的高质量培训项目,同时提出建设一批新的交叉学科方向的高级培训项目;扩大与地区乃至世界知名大学的国际培训联系。
——注重培养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研究生培养率,特别是博士培养率。到2025年,确保研究生培养率达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0%。
到2025年,培养规模达到7800名全日制大学生和300名资优高中生。全日制大学培养中,外籍学生占2%。
到2025年,东方研究、国际研究、新闻、公共关系、旅游等领域约10%具备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的毕业生将成功进入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劳动力市场。
- 学校把保持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支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在教学和科研中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科研队伍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战略解决方案”。[2]立足长远发展导向。
高质量科研服务国家建设、发展和保卫事业
- 确定一些优先研究方向,这些方向是学院的优势,并与越南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涉及越南的历史传统、文化、社会、国家和人民;越南的具体发展模式和道路;越南在地区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国家主权和安全,重点研究边界、岛屿、领土过程等。
- 建设和发展至少 2 个 VNU 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社会评估实验室,为伦理、生活方式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服务。
- 规划和建设一支领导团队,确保每个重点研究方向在VNU级别拥有一个强大的研究小组和/或潜在的研究小组。
- 进一步推动国际出版物,确保达到越南国立大学国际出版物总量的 10%。
开发资源,推行质量文化
——贯彻“人民是发展战略的中心,也是发展的主体”的方针[3]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拥有强大的机制和措施,特别是为学院的科研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和领军人才。
——增加讲师比例,保证资源执行任务,满足部分单位扩大培训规模和组织架构的需要。
- 优先投资于提高员工素质,满足培训和科研任务的要求,在深度融合和发展研究型大学、自主性、创造力、联系性和创业精神的背景下。
- 学院的教职员工富有勇气、能力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创造性思维,掌握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方法、观点和途径。学院的教师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精通外语,能够参与教学项目、学术交流、科研协调和国际科学对话。
——建立吸引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机制,利用资源、培训项目、合作项目等,吸引国际专家、科学家来院讲学、做学术报告、参加研讨会、开展科研活动。
——继续开发财政资源,有效利用国家资金,并设法实现财政来源多元化,吸引来自培训项目、研究合作以及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和科研机构的开发项目的资金。
- 加强学校各项活动从进步到效率的质量文化建设,实现管理、培训和研究活动的专业化;树立团队精神,承担并分担责任,解决学校发展的共同任务。根据战略和目标,优先考虑质量;按照东南亚大学联盟(AUN-QA)的标准,逐步实现学校质量认证,同时,100%的本科培养项目和30%的硕士培养项目根据国内和国际标准获得质量认证和评估。
1]越共十一届八中全会关于在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和融入国际社会条件下适应工业化、现代化要求对教育培训进行根本性和全面性创新的第29号决议。
[2]党的2011年纲领将大力发展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力资源作为越南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三大突破之一。
[3]越南共产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载于: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上文,第 76 页。
作者:琼武行,USSH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