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末,河内大学一位历史讲师率领一个由文化、教育、卫生、电影等领域的干部组成的代表团启程前往南方。在当年前往南方的文职干部队伍中,他是那些自愿拿起武器却不必“放下笔墨”的知识分子之一。他的背包里装满了沉甸甸的教科书和论文。他以教育家和历史学家的身份出发,与代表团中的专家们肩负着共同的责任:发展解放区的教育事业,并为一所即将在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基础上建立的大学组建教师队伍。许多人认出了他。他就是曹乐贤——诗歌《回忆故乡的雨》的作者,这首诗曾获1960年《文艺报》诗歌比赛二等奖。穿过长山南下的路崎岖蜿蜒,但这是他回归祖国的必经之路。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战斗迫使每个人都必须选择一个代号或笔名,而他选择了黎英雄春作为自己的笔名。黎英雄春是槟椥之子,跟随父亲来到北方,接受了精心的教育和培养,很早就成熟了。他从历史系毕业后,留在学校的世界史系学习。年轻聪明、才华横溢的他被国家选中出国留学。通往个人成功和科学事业的道路在他面前展开,但黎英雄春拒绝了。他选择了穿过长山的第二条秘密道路,回到祖国。在他心中,这条战斗之路汇聚了两大爱:对祖国的爱和对国家的爱。1965年,美国大举进驻南方,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局部战争。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南方中央办公厅决定搁置筹建大学的计划。黎英春从教育科委调入文科委,开始从事记者工作,并深入一线进行报道。

从那一年起,联络路线和战场战壕里都留下了这位爱国槟椥记者的足迹。黎英雄凭借着历史感和诗人的胸怀,迅速领悟了南方革命现实的哲学深度和诗意深度。他撰写文章、诗歌、回忆录,讲述英雄事迹,黎英雄这个笔名已成为《解放文学》杂志读者和南北同胞熟悉和喜爱的名字。诗集《雄鸡啼鸣》(1965年)、《南方无处可寻》(1965年)、史诗《阮文卓》(1968年)、回忆录《守护土地》以及后来发表在诗集《椰子花》(1971年)中的诗篇……感动了全国同胞和战士,并立即辨认出这位昔日以《回忆故乡的雨》为标志的才华横溢的诗人。黎英雄依然在战场上驰骋。 《我的爱》、《槟椥的》、《三分之二的你》、《空想家的面貌》……这些诗歌在越南之声的广播中不断播出,触动着全国同胞和战士的心灵。怀着奉献的渴望,怀着探索现实、创造艺术的渴望,诗人拒绝在基地里安坐。他抓住一切机会参与战斗,不满足于诗人这个安全却又非常合法的位置。他不愿仅仅站在远处,成为历史的见证者。1968年,黎英春出发,参加茂单总攻势的第二阶段。临行前,他给《解放文学》杂志编辑部寄去了一首他熬夜创作的诗。这首诗讲述了一位无名战士在新山一机场英勇、骄傲而悲壮的牺牲。这首诗就是《越南的姿态》。令人惋惜的是,作者再也没有在报纸上看到过这首诗。1968年5月24日,黎英雄在西贡西部战线牺牲。黎英雄逝世,但他的“越南姿态”却永垂不朽。这首诗迅速成为一代又一代军人心中的至爱之歌。每当想起这位解放军战士在跑道上以立姿射击牺牲的场景,留下无名之辈……河内理工大学的许多同事和朋友,都会想起多年前在北方的曹黎贤老师那瘦削的身影和灿烂的面容。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放弃了科学事业。但作为回报,他开创了诗歌事业。最重要的是,他通过诗歌以及他战斗和牺牲的榜样,为“创造历史”做出了贡献。半个世纪以来,在数百万越南学生、大学生和诗歌读者的心目中,黎英雄是一位英雄。为了缅怀和保存河内理工大学历届干部和学生烈士的宝贵精神遗产,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出版了《与时光同在》一书。在烈士生平和文学作品目录上,除了以下名字外,还有:作家、人民武装力量英雄朱锦峰烈士、记者洪晋烈士(与黎英雄同时牺牲)、诗人阮仲定烈士、诗人武勇烈士……黎英雄的名字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是一位光辉的教师兼战争诗人。2011年5月18日,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举办了黎英雄生平事迹研讨会。在这次文化和诗歌讨论会上,学校师生们得知胡志明市市委、人民委员会已指示市文学艺术协会联合会建立档案,提请国家追授黎英雄烈士称号,都十分感动和兴奋。同样在这次讨论中,老师、功勋艺术家曹黎鸿(烈士的妹妹)朗读的黎英雄日记引起了轰动。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学生和学校领导立即意识到黎英雄日记是一件无价之宝。这项工作立即展开。在收集、寻找和联系老战士协会、学校董事会的努力下,在烈士家属和槟椥省博物馆的合作和帮助下,黎英雄日记手稿得以印刷出版。这本日记的出版,是对全国众多文化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组织以及热爱诗歌的读者的共同期盼和期望的回应。胡志明市文化艺术出版社自告奋勇地出版了这本日记。除了介绍文化思想遗产的目的之外,对出版社来说,这本书还蕴含着向同仁致敬的意义。因为诗人黎英春工作的《解放文学》杂志社,正是如今胡志明市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前身。

我们对这个版本的文本质量并不太有信心。原因在于,原版日记中仍有许多空白期(可能是由于激烈的战斗中断了日记的写作,又或许这些空白期被记录在其他笔记本中?)。此外,日记中仍有许多作者以象征性笔触书写的句子,无法解读。作者在写作日记时,不可能预料到他的私人事务,他的“独白”终有一天会曝光,成为数百万人知晓的公共故事。为了遵守日记体裁的特殊规则并尊重原作的真实性,我们请求出版社保留原版内容。值此黎英雄日记向读者公开之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谨向胡志明市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合作表示诚挚感谢,向烈士家属的大力帮助表示诚挚感谢,并感谢作者:黎英雄、黎文草、阮方、慈山、黎光庄,特别是槟椥省槟椥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提供的协调、信息和历史文献支持。值此日记出版之际,我们热切希望能够继续将黎英雄烈士的纪念品、纪念照片和遗稿寄送至河内国家大学传统系(地址:河内市清春区阮厝路336号)。这些资料或许仍散落在作家、记者以及与烈士并肩作战的战友和同事的笔记本中。在等待更多资料和日记出版之际,社会科学人文大学谨向河内国家大学的教职员工、学生以及远近读者隆重介绍黎英雄烈士日记。
河内,2011 年越南教师节
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党委、董事会、退伍军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