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马来亚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经验

星期四 - 2013年11月21日 17:00

按照研究型方向建设和发展大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学的潮流。虽然该政策正式实施才10年左右,但上述两所大学已经取得了值得学习和敬佩的成功。

Kinh nghiệm của ĐH Malaya và ĐH Công nghệ Nanyang
马来亚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经验

落实河内国家大学党委的方针和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董事会的工作计划,2013年11月13日至18日,以副教授为首的大学和学院领导、管理人员组成的代表团一行15人对河内国家大学进行了访问。范光明副校长率领代表团对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世界排名第146位)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世界排名第41位)两所大学进行了调研,并就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学习交流。代表团受到了两校领导和专家们的热情、诚挚、坦诚的欢迎。此次访问给代表团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给其他学校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马来亚大学同事详细分享了学校朝着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方针转变观念和行动的过程。学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针对每个人设计了合适、细致、周密的流程和计划,并下定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建立考核工作人员和讲师任务完成能力的标准(KPI——关键绩效指标)。学校每年对每位教职工、讲师、研究员都有KPI规定。对于讲师来说,KPI中约80%的指标与专业工作有关,15%与个人态度和品格有关,5%与对学术界的贡献以及教学以外的其他活动有关。这样,员工根据自己的资历和职位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领导也可以轻松地检查和评估。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实施在前3年进行了试点,之后不断调整和应用。为促进学校排名的早日提升,学院聘请了多位国外著名教授、专家来校工作合作。同时,学校时刻研究掌握世界其他大学的评估方法和动态,调整培养专业,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马来亚大学成功的五大因素是:大学大多数教职员工对科学的热爱、领导层的决心、雄厚的财政资源、高素质的团队和适当的政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代表团访问的第二所高校,该大学自2006年以来也制定并实施了多项重大政策,致力于从一所教学培训型大学转型为一所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教师素质,南洋理工大学采用美国能力管理体系(PMS),要求入职讲师6年后力争成为副教授,9年后力争成为教授。任何不满足该要求的人都将被解雇。然而,学校也为教职员和讲师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研究任务,例如介绍专业期刊、编辑和翻译文章成英文……特别是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除了专业期刊上的文章外,NTU还会考虑由知名外国出版商出版的书籍章节和部分内容等出版物。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的教授们表示,该院教职员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平衡时间和资源,以同时实施来自政府、资助机构和个人的研究项目。他们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他们的个人科学观点与政府政策有时存在脱节。此外,皇家国际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必须在高度竞争和国际化的环境中工作,该中心60%以上的员工都是外国人,其中包括许多来自发达国家的专家。

通过马来亚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经验,社科大学代表团工作人员更加了解学校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机遇与挑战。这次非常有效、有意义的商务考察,激发了许多想法,预示着学院未来在科研发展规划的实施上将发生积极的变化。积极主动地交流、学习、扩大网络并开展具体的科学合作非常重要。


作者:阮氏清玄博士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