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型方向建设和发展大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学的潮流。尽管正式推行这一政策才十年左右,但上述两所大学已经取得了值得学习和敬佩的成功。
马来亚大学的同事们详细分享了学院在将研究型大学建设成大学的过程中,从认识到行动转变的过程。学院成功的关键在于为每位成员设计了恰当、细致、周密的流程和计划,并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建立评估教职员工和讲师完成任务能力的标准(KPI——关键绩效指标)。学院每年都会为每位教职员工、讲师和研究员制定KPI。对于讲师,KPI包含约80%的指标与专业工作相关,15%与个人态度和品格相关,5%与对学术界的贡献以及教学以外的活动相关。基于此,不同资历和职位的员工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领导也能方便地进行检查和评估。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实施在最初三年进行了测试,之后不断调整和应用。为了促进排名的早期提升,学院邀请了许多著名的外国教授和专家来校工作合作。同时,学校时刻研究和掌握世界其他大学的评估方法和趋势,调整培养专业,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马来亚大学成功的五个因素概括为: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必须热爱科学、领导层的决心、雄厚的财力、精干的团队和合适的政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代表团访问的第二所高校,该校自2006年以来也制定并实施了多项重大政策,致力于从一所以教学和培训为主的大学转型为一所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教职员工素质,南洋理工大学采用美国能力管理体系(PMS),规定入职讲师6年后力争成为副教授,9年后力争成为教授,达不到要求将被解雇。然而,学校也为教职员工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出色地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引进专业期刊、编辑和翻译英文文章等……特别是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专业期刊上的文章外,南洋理工大学还会考虑发表由知名外国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章节等出版物。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的教授们表示,该院教职员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平衡时间和资源,以便同时实施来自政府、资助机构和个人的研究项目。他们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个人的科学观点与国家政策之间有时会存在差异。此外,RSIS的学者们必须在高度国际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工作,超过60%的员工都是外国人,其中许多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专家。
通过马来亚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经验,社科与人文大学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对学校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次工作访问卓有成效,意义非凡,形成了许多想法,预示着学校未来在实施研究型发展规划方面将出现积极变化。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拓展人脉网络,开展具体的科研合作至关重要。
作者:阮氏清玄博士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