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苏联民族学对20世纪下半叶越南人类学的影响和印记》

星期二 - 2017年6月20日 00:19
2017年6月20日,人类学学院(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在E楼306厅举办了国际科学研讨会“苏联民族学对20世纪下半叶越南人类学的影响和印记”。
《苏联民族学对20世纪下半叶越南人类学的影响和印记》

参加座谈会的嘉宾有:原胡志明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吴文黎教授、大叻大学党委主席高世郑副教授、越南民族学与人类学协会主席林伯南副教授、越南民族学与人类学协会副主席王春静副教授以及来自顺化理工大学、大叻大学、河内国立师范大学等越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河内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文金教授以及人类学系、历史系、哲学系全体教师和科研人员。

研讨会吸引了众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和人类学研究人员参加。

越南自20世纪初形成了法国模式的民族学传统。20世纪下半叶,苏联模式的民族学传统逐渐建立、发展,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创新和国际融入的背景下,民族学已转型发展为人类学。该学科研究和培养对象的创新、发展和扩展过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好地了解越南人类学从起源到现在的历史的必要性。因此,举办“苏联民族学对20世纪下半叶越南人类学的影响和印记”科学研讨会,旨在阐明苏联民族学传统的形式、影响程度和印记在越南人类学的重要历史时期。具体来说,苏联学术界对20世纪下半叶的越南人类学以及整个国家的科学领域产生了哪些影响、贡献和印记?

阮文金教授(党委书记、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苏联科学在20世纪60、70和80年代这三个时期对越南的贡献至关重要。这些时期在苏联学习和工作的干部回国后,将民族志的火炬一代代传承下来,为我国形成苏联民族志传统创造了条件。苏联民族志的遗产非常丰富,为越南的教科书和专著贡献了许多基本观点。因此,本次讨论具有十分深远的学术意义。它不仅回顾了苏联民族学和人类学的遗产和典型贡献,也肯定了越南学术界创造性地适应世界学术潮流和动向的过程。副校长还对温纳-格伦基金会赞助本次讨论表示感谢。

阮文金教授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词。

阮文金教授和副教授 Lam Ba Nam 博士担任研讨会第一小组委员会主席。

研讨会共设19个报告,分为3个分委员会,主要内容如下:

1.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与印记:宏观视角其中包括阮文政副教授(胡志明市国立大学人类学系)的“从苏联民族学到越南民族学:共同来源,私人资本”;吴文黎教授(胡志明市国立大学人类学系)的“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和标记”;阮文捷副教授(胡志明市国立大学人类学系)的“苏联民族学遗产及其对越南民族学发展的影响”。

2.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与印记:学科与制度视角其中包括副教授 Lam My Dung 博士(越南国立大学历史系)撰写的《苏联考古学对越南考古学的影响》、副教授 Cao The Trinh 博士(大叻)撰写的《1984 年至今苏联民族学学院对大叻大学的影响》等论文。

3.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和印记:科学家的视角其中包括越南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黎文盛博士的《苏联/俄罗斯联邦与越南干部培训——一些评论》;越南国立大学人类学系丁氏清玄博士的《潘友达教授:苏联民族学对越南民族学/人类学的影响和印记》。

作者:陈明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对文章进行评分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