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此次讨论会的嘉宾方有: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前校长吴文黎教授、大叻大学理事会主席曹世贞副教授、越南民族学与人类学学会主席林伯南副教授、越南民族学与人类学学会副主席王春廷副教授,以及来自顺化理工大学、大叻大学、河内国家教育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方面有:该校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文金教授,以及人类学系、历史系和哲学系全体教师和学者。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众多科学家和人类学研究人员参加。
法国模式的民族学传统于20世纪初在越南形成。20世纪下半叶,苏联模式的民族学传统逐步建立、发展,并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创新和国际一体化的背景下,民族学转型发展成为人类学。学科研究和培养对象的创新、发展和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凸显了深入了解越南人类学从起源到现在的历史的必要性。因此,本次题为“20世纪下半叶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与印记”的科学研讨会应运而生,旨在阐明苏联民族学传统在越南人类学发展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形式、影响程度和印记。具体而言,20 世纪下半叶,苏联学术界对越南人类学乃至越南科学领域产生了哪些影响、贡献和影响?
在开幕致辞中,阮文金教授(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指出,苏联科学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对越南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此期间,曾在苏联学习和工作的干部回到越南后,将火炬传递给了后代,为我国苏联民族学传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苏联民族学的遗产非常丰富,为越南的教科书和专著贡献了许多基础性的观点。因此,本次研讨会具有非常深远的学术意义。它不仅回顾了苏联民族学和人类学的遗产和典型贡献,也肯定了越南学者创造性地适应世界学术潮流和运动的过程。副校长还对温纳-格伦基金会赞助本次研讨会表示感谢。

阮文金教授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词。

阮文金教授和副教授林巴南博士担任研讨会第一小组委员会主席。
本次研讨会包含 19 份报告,分为 3 个小组委员会,主要内容如下:
1.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与印记:宏观视角其中包括多场报告,例如阮文征副教授(越南国家大学人类学系)的“从苏联民族学到越南民族学:共同来源与私人资本”;吴文黎教授(越南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分校人类学系)的“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和特征”;阮文捷副教授(越南国家大学胡志明市分校人类学系)的“苏联民族学遗产及其对越南民族学发展的影响”。
2.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与印记:学科与制度视角其中一些论文包括:林美蓉副教授(越南国家大学历史系)的《苏联考古学对越南考古学的影响》;曹世贞副教授(大叻大学)的《1984年至今苏联民族学派对大叻大学的影响》。
3.苏联民族学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与印记:科学家的视角会议期间有多场报告,例如黎文盛副教授(越南国家大学历史学院)的“苏联/俄罗斯联邦与越南干部培训——一些评论”;丁氏清玄博士(越南国家大学人类学学院)的“潘友达教授:苏联民族学对越南民族学/人类学的影响和印记”。
作者:陈明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