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学生科研会议分为4个小组委员会。28个最优秀的研究课题被选出,将在各小组委员会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委员会由3名讲师担任主席和会议组织者,负责对学生的研究项目进行点评、批评和提出建议。
学院院长范光明教授表示:“鉴于新冠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为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学院决定在线举办校级学生科研会议。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人文社科生的求知精神: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的学习热情——暂时停止上课,但学习永不停歇;科研永不停歇。”

范光明教授博士发言
除了组委会成员和参与报告的学生外,学校还会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向每位学生和教师发送邀请函和各小组委员会的编号。这样,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参与其中,关注报告过程,参与讨论,并就研究课题直接发表评论和反馈。
在学生们进行展示之后,老师们对主题进行了评论、讨论和批评;指出了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澄清研究方法、展示方法、引用、建立概念、形成个人观点……以完善学生的第一份研究作品。
今年的学生研究季共有 106 个获奖项目,其中 28 个项目获得一等奖;35 个项目获得二等奖;43 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这一成功是学院、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人文科学学生中非常强大的科研传统的延续。
段越海硕士(科研管理系)表示,这是学生科学会议首次在线举办。组织过程仍然混乱不堪,最大的困难来自传输线路、机器设备等物理基础设施系统。
旅游学院讲师、第四分会主席阮氏玉蓉博士评论道:尽管在技术因素和传输线路方面存在一些小问题,但会议总体上取得了成功。分会的老师们对学生的成果和报告非常满意。报告来自多个院系,每项研究都各具特色,展现了学生们对科研的热情和投入。尤其令她印象深刻的是第四分会的学生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例如预计到达时间估算法、克朗巴赫α系数信度分析法……

第四小组委员会包括旅游研究系、越南研究系、档案研究与办公管理系、宗教研究系和哲学系。
老师们对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信息学院图书馆主任、第三小组组长杜文雄博士对本年度学生科研成果的质量印象深刻。他表示:“尽管为应对新冠疫情而采取的社交隔离措施给研究对象(例如企业、弱势群体、性侵儿童等)的获取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学生们依然努力完成了研究工作。每篇研究报告至少80页,最长可达160页,展现了学生们的大量心血;报告中包含的数据和论证,经老师评估,其质量已达到硕士论文的水平。”
学生们对社会和国家热点问题展现了理解和兴趣,例如:“新冠疫情背景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学生在线学习的现状”、“在线学习软件Bookworm在越南国立大学的应用”、“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及与主权争端相关的问题,例如“中美俄政治考量中的东海问题”……
学生们在研究成果中展现出的问题识别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以及创造性思维。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第一小组委员会主席潘文坚先生表示,除了研究思路之外,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阅读、检索、获取和运用大量文献资料的能力。

潘文坚先生发言
学生们首次以全新形式参加学生科研会议,也面临着诸多担忧。阮氏秋贞(新闻与传播学院)分享道:“今年的学生科研会议在线上举行,这让我很担心技术问题以及能否保证合理的会议时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科研会议,因为我缺乏经验,我和我的同学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会议营造了师生之间非常友好的交流讨论氛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机会,可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演讲技巧。”
在克服科研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后,学生们一致认为科研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活动,它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文献处理能力,并积累更专业的知识。科研也是学生获得经验丰富的教师直接指导、学习和成长的宝贵机会。同时,科研也是学生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组织线上会议是一种新趋势,它有助于连接组织委员会和全校学生,消除地域距离;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适应数字时代的有效途径,正如近期提及的“数字人文”趋势。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学生高昂的学习和科研热情,以及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落实学校教与学计划和目标的决心。
作者:阮娥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