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心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主任陈秋香博士的演讲以及主持人范黎玉兰的引导下,一百多位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年轻人“恐婚”现象的相关问题,并解答了他们的疑虑和担忧。演讲者尤其为那些尚未准备好进入长期恋爱关系和婚姻的年轻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建议。
主持人 Pham Le Ngoc Lan 和 Tran Thu Huong 博士(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在网络研讨会#7中与观众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陈秋香博士分享道:30多岁选择不结婚完全正常。此外,年轻人在进入一段认真、长期的恋爱关系,尤其是婚姻之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婚姻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两个人共同生活的过程,因此做好心理准备意味着要认真对待婚姻,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当你拥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和决心时,这将成为你婚姻遇到风雨时坚实的依靠。
尤其重要的是,在爱别人之前,我们需要先爱自己,热爱自己的生活。
一个懂得尊重自己、渴望爱的人,会懂得如何与自己建立合适的关系,并且足够敏锐地意识到谁适合自己的情感世界。这就好比拥有了一套包含态度和实践能力的技能,用于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在情感上,我们不应该强迫他人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不应该强迫我们所爱的人。所以,只需全身心投入生活和爱情,当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自然就会准备好组建自己的家庭。”。 ——陈秋香博士说。
在网络研讨会上,一位27岁的年轻人表达了她的担忧:家人催促她与男友结婚,但她自己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面对这样的故事,陈秋香博士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当年龄成为结婚的压力时,她也同样理解这位年轻人的感受。然而,陈秋香博士也强调,我们应该只在真正意识到对方值得我们付出,并且自己也真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在心理上、生理上还是物质上——才结婚,而不是因为外界的压力。
在节目的最后,演讲者为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她指出,衡量一个人社会成熟度的标准之一是事业上的成功、亲密关系和恋爱关系的成功,以及整体社交互动的稳定性。当你准备结婚时,这意味着你已经找到了另一半,他/她给予你足够的信任,满足你所有的情感需求,带给你安全感、包容和理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你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步入婚姻殿堂。从恋爱到婚姻的转变,是你的意愿,甚至是情感上的,清晰而坦诚的表达。年轻人也需要意识到:婚后的生活不仅仅是浪漫的时光,还包括彼此的理解和关爱,对伴侣关系的承诺承担责任,以及共同追求人生目标。婚姻是选择一个伴侣陪伴我们,与我们一起继续描绘我们的人生梦想。如果我们的伴侣也是我们的灵魂伴侣,能够让我们做真实的自己,尊重我们所有的个性,并且愿意与我们携手共度余生,那将是多么美好。尤其重要的是,这种陪伴和承诺需要来自双方。
通过 Tran Thu Huong 博士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深刻的分享,参加第 7 届网络研讨会的观众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年轻人“害怕结婚”的趋势,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减轻许多担忧和焦虑。
CIRSS的“社区心理社会支持”系列网络研讨会即将回归,带来更多引人入胜的精彩主题。请继续关注并陪伴CIRSS踏上改善心理健康、向社区传播积极价值观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