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网络研讨会#4:“唤醒幸福”,人类学学院讲师丁红海副教授博士和社会科学人文大学社会学学院讲师阮氏如庄副教授博士从科学的角度以非常贴近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讨论和分享了有关幸福的观点,同时回答了与会者关于如何为自己和周围的人感到幸福的担忧和烦恼。
网络研讨会#4 的两位发言人:副教授 Dinh Hong Hai 博士和副教授 Nguyen Thi Nhu Trang 博士
什么是幸福?
这是很多年轻人向两位演讲人提出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丁红海副教授从人类学的角度谈论了各个时期的幸福,并将其分为个人、家庭和国家/人类三个层面。海先生特别分享了东亚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幸福观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感受到幸福,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痛苦——只有当我们了解痛苦时,我们才能为自己、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社区感受到幸福。
与丁红海副教授不同,阮氏如庄副教授从实证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幸福。她分享说,幸福是对自己和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当我们对自己和所拥有的生活感到满意和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幸福由三个要素构成:认知、情感和生物学(基因)。演讲者强调,虽然基因无法改变,但只要我们懂得管理情绪,并向积极的方向调整自己的认知,我们就能获得完全的幸福。
那么怎样才能幸福呢?
丁红海副教授从人类学的角度指出,要想幸福,就必须摆脱痛苦。根据佛教,如果我们有善业,我们今生或来世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获得善业,我们需要了解佛法。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找到自己获得解脱和幸福的道路。而从西方文化的视角来看,丁红海副教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幸福,从最底层的最基本需求到最顶层的自我表达需求。当低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时,个体就会产生表现自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在身体上、情感上、尊重上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表达自己的欲望,从而感到快乐。
回到“如何获得幸福”这个问题,丁红海副教授总结道:幸福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的,不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寻找。老师引用了美国积极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的《幸福密码》一书中的证据,书中指出:幸福的50%是与生俱来的(基因、家庭、国家……),10%源于生活条件,40%源于我们自身。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控制和改变自己以获得快乐。
阮氏如庄副教授赞同海先生的观点,并指出了实现幸福的四个重要因素。
1.调整思维:
2. 构建生活意义: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价值观、兴趣并确定我们想要追求什么。当我们追求自己珍视的、适合自己的事物时,即使没有实现,我们也会感到更快乐,但是追求自己热爱和珍视的事物的过程会带来快乐。然而,我们也要小心,有时候我们并不容易确定我们想要什么、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正确的,有时候我们很难确定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重要和正确的,什么是社会所重视和向我们宣传的,导致我们误解那就是我们想要的。
3.治愈伤口:如果过去的伤痛仍未痊愈,它们会极大地影响你对现在生活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应该去看专家,治愈我们的伤口,然后我们才能轻松地敞开心扉去感受幸福。
4. 加强促成因素,即:经济稳定、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声望、影响力)、家庭、身体健康、道德价值观、积极体验。
通过网络研讨会#4,丁红海副教授和阮氏如庄副教授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知识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幸福。从那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唤醒自己内心幸福的解决方案。
获得超出预期的支持,CIRSS 承诺继续计划举办下一次网络研讨会,主题极具吸引力,为社区带来巨大价值。
------------------------------------------------
* 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
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CIRSS),隶属于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
地址:河内 Nguyen Trai - Thanh Xu 巷 336 号 M 楼 701 室
作者:玉兰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