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大学学分制培养四年总结大会于12月4日举行。这次会议是学院总结2006-2010年四年学分制培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几年继续创新学分制培养工作的一个契机。学院副院长阮金山副教授作了学院四年学分制培养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强调了四年来大学学分制培养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即:教职工对学分制培养要求的认识得到提高,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大纲、课程学习指南、教材编写和测试评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提高适应学分制培养能力和学生学习质量提供了条件,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职工组织为开展培养转型提供了基础条件,学生工作初步跟上培养转型进程,社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此外,报告还就2011-2015年学分制培训实施阶段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师资力量、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学质量的主动、全面控制尤为重要。未来,应赋予教师更多组织培训的自主权,并确保学生在选择培训课程、选择教师等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同时,需要进一步调整培训计划,以提高兼容性、国际化程度,并使其能够与国内外大学培训体系顺利衔接。此外,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为了在培训质量上取得突破,并在转型过程中取得成功,必须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学习资料、信息技术和其他物质条件方面的解决方案。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主权,增加教师数量,但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路线图,逐步适应设施、学习资料等方面的改进。创新青年会和学生会的运作模式。特别是,河内国立大学需要在加强校内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与提高培养单位的自主性之间找到和谐合理的解决方案。会议还听取了各院系、部门学分制培养工作总结报告。报告显示,各单位在会议上提交的报告涉及166个内容,提出了116条意见。讨论最多的内容是培养计划、教学方法、教材、课程大纲、设备设施、培养规章制度、课程管理、课程注册……会议的直接讨论主要集中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例如:教育质量保障中心副教授阮志华博士就“学校学分制培养的教学质量(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做了发言。通过对学分制培养教师学生授课情况的调查结果,讨论显示,多年来,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通常,从学习者角度来看,教学质量体现在全校平均成绩上:2007-2008学年为3.80分,2008-2009学年为3.95分,2009-2010学年为4.13分。在教学工作方面,心理学系陈氏明德教授特别谈到了“心理学系按详细教学大纲开展学分培训的现状”。陈氏明德教授指出,课程大纲的编制、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按学制推进课程存在诸多局限性和困难,例如:大纲内容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人数众多、教室数量不足、学习资料匮乏、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不高等等。因此,教授认为,课程大纲的修订和编辑需要更加持续、更加简洁,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制定教学流程,并组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推动学院教职工、教师和学生教学、学习和工作方式根本性变革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从培训管理角度探讨信息技术在学院的应用,研究生培训部硕士生陶明泉教授就管理软件的局限性以及影响信息技术在学院应用的一些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学生武氏玄庄表示,学分学习通过自主选择科目、自主决定学习时间等方式,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此外,学生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自学、结交朋友、沟通交流以及主动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们的愿望是:自主选择讲师,充分发挥学术顾问的作用,更完善的设施和学习材料,以及通过俱乐部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生支持工作……

越南国立大学副校长范仲玥副教授代表学校领导对大学四年学分制转制工作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和高度评价。副校长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是率先推行学分制转制的高校之一。尽管物质条件尚有不足,但大学已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为学校乃至整个越南国立大学积累了宝贵经验。值此之际,大学还组织校长向13个团体和27名个人颁发了校长奖状,以表彰他们在四年学分制转制工作中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