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教师节第三天》的故事:过去与现在

2020年1月31日,星期五,凌晨2:35
NHN - 在春意盎然的氛围中,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副校长、历史学教授黄英俊在接受关于春节习俗的采访时强调:在越南文化中,道德和学问非常浓厚、非常崇高、非常珍贵。
Chuyện
《教师节第三天》的故事:过去与现在

送给老师的春节礼物都是“自家种的”。

尊敬的教授,民间有句谚语:“春节第一天是父亲节,第二天是母亲节,第三天是老师节”。您学生时代,去祝老师新年快乐时,通常会带些什么呢?

大约三十年前,春节的第三天,我们也互相邀请去祝老师新年快乐。害羞的中学生由父母陪同;高中生则邀请同村同家的同学结伴同行。

因为我们家乡比较穷,给老师的新年礼物往往都是“自家种的”:有时是一打鸡蛋,有时是几颗卷心菜或苤蓝,有时是一些香菜和一打西红柿……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好温暖!现在,每次回老家,我们仍然会抽出时间拜访以前的老师,为已故的老师点香——这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人强迫我们,也不是为了虚荣,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

 Giáo sư Hoàng Anh Tuấn nói chuyện “mùng ba Tết thầy” xưa và nay

黄英俊教授及学校工会代表拜访了越南著名语言学家、人民教师黄氏珠教授,并祝她新年快乐。

当他还是教师和管理人员时,他是否仍然经常在春节的第三天去学校探望老师,祝老师们新年快乐?

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传统,尽管这是一个工业社会,所以也存在一些差异。范迪!可以是春节前一周到春节后一周,不一定非得是第三天。重要的是我们要传承尊敬师父、饮水时谨记水源的传统,而拜访师傅、祝他们新年快乐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此外,过了四十岁,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学生去祝老老师新年快乐,作为机构代表去祝资深教师新年快乐,作为家长去祝孩子的老师新年快乐……我的一位学生现在是我孩子的老师。当他来祝老师新年快乐时,气氛就像……春节一样欢乐!学生感谢老师的教导;老师感谢正在教自己孩子的学生,而且每年他都会推荐自己的学生来师范院校深造!教师这个职业真是充满乐趣!

越南哲学和学术底蕴深厚,博大精深。

多年来,您与客座教师们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吧?

在求学生涯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几十位老师,对于那些接受过多个阶段教育的人来说,甚至可能遇到上百位老师。每位老师的专长领域不同,个性也各异……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品德高尚、关爱学生、充满爱心且对学生尽心尽责的典范。

我进入同维新中学(位于清化省永禄县)时,班主任教化学;她很年轻,只比我们大十岁,但为人非常优秀,对学生充满爱心。九十年代初,村里仍然很穷,粮食短缺,所以学习条件很简陋。大多数学生风雨无阻地光着脚、不戴帽子、卷起裤腿趟水去上学……



Giáo sư Hoàng Anh Tuấn nói chuyện “mùng ba Tết thầy” xưa và nay
黄英俊教授拜访了历史专家、人民教师范氏谭副教授,并祝她新年快乐。范氏谭副教授是《13世纪抗击元蒙古入侵的战争》一书的合著者(与人民教师何文坦教授合著)。 

我的老师也很穷,但她总是关心学生:捐出旧衣服给他们穿,给他们新的笔记本和旧书。我们的数学老师为了辅导学生毕业考试,连续几个月分文不取……

有些朋友带糯米给老师当礼物,家境好些的朋友则送鸡。有一次我去补习班,爸爸晚上用网捕了一串鲈鱼送给老师。我当时觉得很不好意思,就悄悄地把鱼放在井边,然后去老师家和朋友们一起学习。结果老师晚上看到的时候,鱼已经烂了!这些画面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回到春节第三天的故事,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导致很多学生忘记了他们的老老师?

我不这么认为!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现在又是一名教师,我理解并相信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尊重,这与教育程度无关。

基本上,40岁之前,每个人都得努力工作谋生,所以可能很少见到老师,尽管他们心中依然怀念着母校和老同学。我们这代70后也是如此。直到毕业25周年,我们才能有机会重聚。师生们见面后,促膝长谈;老师们也坦言:每一届都是如此,毕业20年后,学生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稳定下来了。作为家长,老师们理解并相信,总有一天学生们会回来的……



Giáo sư Hoàng Anh Tuấn nói chuyện “mùng ba Tết thầy” xưa và nay
黄英俊教授拜访了越南著名文学专家、人民教师黎鸿三教授,并祝他新年快乐。 

因此,我们不应因少数孤立现象而对越南的教育或道德状况抱有负面看法。让我们相信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我个人认为,“尊敬老师,重视道德”的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在越南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学生们总会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根据自身情况,向老师寻求帮助。

我仍然相信越南的道德和学问非常深厚、非常高尚、非常珍贵;它们可以改变表达形式以适应社会环境,但其本质和高尚的意义是数千年来锻造而成的,不会改变!

谢谢教授!

据《Nguoihanoi电子报》报道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