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第二十七届儒学与李托溪研究国际研讨会

2018年11月18日,星期日,21:33
2018年10月17日,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与国际李瑞溪研究协会(韩国)联合举办了第二十七届儒学与李瑞溪研究国际研讨会,主题为“儒家文化的普遍性和本土性”。来自韩国、越南、美国和德国的50位顶尖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Hội thảo Quốc tế lần thứ 27 về Nho giáo và Nghiên cứu Lý Thoái Khê
第二十七届儒学与李托溪研究国际研讨会

代表越南国家大学出席研讨会的有:越南国家大学校长阮金山,越南国家大学党委书记、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阮文金教授,越南国家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阮寿德博士。

托伊溪研究协会方面有:李光浩先生(国际托伊溪研究协会会长)、朴克珍女士(越韩文化研究中心)、柳恒河先生(韩国驻越南工商会会长)、宋济秀先生(托伊溪研究所所长)。

李黄(绰号“崔溪”,1501-1570)是16世纪朝鲜半岛一位伟大的文化、教育和思想家。作为朝鲜王朝著名的儒家学者,李崔溪毕生致力于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他被认为接收、创造并成功地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特别是儒家经典中的深奥哲学思想,传播到朝鲜社会和学术界。如今,尽管物质主义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崔溪的教诲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十七届国际儒家与李崔溪研究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分享对这位文化名人生平及其对韩国所做贡献的感想。

此外,从比较的角度来看,越南和韩国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拥有许多东亚文明的共同价值观。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儒家思想在越南和韩国都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了贡献,时至今日,这一学术体系的诸多宝贵遗产仍然是两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两国在选择、吸收和运用儒家思想中关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理念和哲学价值观方面,各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本次会议旨在探讨两国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异同。

代表会议组委会发言的李光浩先生(国际泰溪研究协会会长)介绍说,韩国泰溪哲学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迄今为止,该研究所已出版143期研究期刊《泰溪研究》。自1976年以来,该研究所已在世界各地(如美国、德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台湾)举办了26届泰溪哲学国际研讨会。此次是该研讨会首次在越南举办。此前,忠南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大山文化学术财团和越南社会科学院之间曾开展过越韩两国间的交流活动。因此,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双方相互学习的良机,也是越韩儒学积极交流的前提。

李光浩先生在会议上发表讲话

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文金教授代表该校表示,越南高校与国际高校、科研机构及协会的合作日益密切,并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因此,此次关于李雪溪的研讨会是两国双边科学合作的良好开端。研讨会为增进越韩两国学术传统和文化底蕴的相互了解提供了契机。尤其对于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而言,此次研讨会为未来该校与韩国科研机构在李雪溪研究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阮文金教授在会议上发言

阮文金教授收到了李光浩先生赠送的纪念品。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都钟焕代表韩国政府向会议致贺词。他高度评价此次会议在越南首次举办的重要意义,并希望会议能够促进儒家价值观的分析和泰溪哲学的更广泛传播。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将竭尽全力推动人格教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都钟焕部长在会议上发表讲话

宋载苏先生(主任)代表泰溪研究所表示,自古以来,越南和韩国在文字和政治制度方面有着相似的文化。过去,两国知识分子曾多次在访华外交期间进行密切交流,例如1970年黎贵敦与朝鲜使节在东芝的会面。近代以来,越南和韩国都曾遭受法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胡志明主席与邻国共产党人也因此有了接触。1992年,韩国和越南正式建交,并成为重要的经济伙伴。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成为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越韩双边友谊的契机。

宋载苏先生在会议上发言

接下来,会议听取了三份介绍性报告:

越南国家大学副教授阮金山博士(越南国家大学校长)撰写的报告《儒家思想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指出,儒家思想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和风险方面具有一些积极和可持续的价值。作者提出,应推广这些可持续的价值观,以限制此次革命的负面影响;同时,应重视人的因素,在新时代继续发展人才和人文价值。

刘智路博士(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的报告《对四界七情之争的现代视角:李晛与奇大胜道德心理学的比较研究》提炼了李晛和奇大胜这两位对韩国儒家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的两种对立观点中的重要问题。

国际儒学协会会长李光浩先生撰写的报告《儒家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反思》对比了儒家思想在六经、四书等经典著作中的普遍特征与不同语境和地域(尤其是在西方科技深度渗透的西化社会中)的独特特征。该报告旨在为儒家研究者提供更深入、更准确的视角。

副教授阮金山博士在会议上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分为两个小组委员会:

A组报告包括:姜熙福(韩国延世大学)的“托伊·克·李黄——生态精神主义者、诗人哲学家、‘敬畏上天的慈爱之人’”;李奉奎(韩国仁荷大学)的“李黄‘家族仪式’的研究与传承”;杨竹才(中国南昌大学)的“托伊·克气理论的终极取向”;以及卞永浩(日本鹤大学)的“李托伊·克与东方研究,道教中的‘天’”。

B组报告包括:金亨灿(韩国高丽大学)的“‘自我扩大’的两条道路——论儒家圣贤的观点与现代人的观点”;蒂姆·康诺利(美国东斯特劳兹堡大学)的“孟子高子商的道德模式与启蒙”;弗拉基米尔·格隆布(柏林自由大学)的“对李寿溪道家思想的考察”;丁清孝(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李寿溪(韩国)大学道与如八思(越南)大学道理论”。

作者:陈明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