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20年前河内是否应该禁止摩托车?”的问题,学生们分享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摩托车存在已久,早已成为首都人民交通文化的一部分,要彻底从社会生活中消除这种交通工具将非常困难。一些人赞同禁摩建议,但认为2020年之前为时过早,不足以充分发展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养成人们新的交通习惯。禁止摩托车有很多好处,例如减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然而,禁摩也意味着牺牲出行的便捷性,一些以摩托车为基础的交通方式,比如摩的、托运车等等,也将随之消失。
德特勒夫·布里森教授在分享学生观点时表示,河内目前的交通状况与几十年前的欧洲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交通堵塞很常见,导致在还剑区的许多小街道上,步行有时比骑摩托车或汽车更快。由于人行道狭窄,河内市民的步行空间有限,经常被用作停车场、小商铺等。更为严重的是,河内市民的交通意识仍然较差,许多人鲁莽驾驶,经常违反法律,导致许多不幸的交通事故发生。
人文社科大学英语俱乐部——硕士茶会第四次会议概况
不过,德特勒夫·布里森教授也表示,首都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发生变化,BRT公交车、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出现并快速发展……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准备……不能操之过急。此外,教授还提出了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应用的缓解交通压力和个人车辆的解决方案,例如限制每天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限制停车位、以优惠价格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用汽车租赁形式等。此外,Detlef Briesen教授还强调:在首都河内目前的交通状况下,与限制汽车相比,限制摩托车并不一定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汽车所占用的道路空间是摩托车的数倍。因此,我们是否应该考虑采取措施提高摩托车手的安全,同时限制高峰时段的汽车数量?
讨论结束时,Detlef Briesen教授与学生们一致认为,解决河内的交通问题,既要改善基础设施,又要提高公众意识,其中人的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要落实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措施,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策略,如建立卫星城、通过互联网应用新的工作管理组织形式等。
作者:武辉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