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梅教授,人民教师,1919年8月6日出生于河内市清治郡莲宁乡。幼年时,他在北江省就读小学,后进入河内宝河中学(又称布伊中学)。1939年,他通过哲学专业学士考试,进入印度支那医学院学习,一年后转入法学院(因健康原因未能毕业)。1943年,他在海阳省东海私立中学任教。他参加了1945年8月河内大起义。
1946年至1947年,他与陶梦龙、司天等艺术家一起加入了独立剧团。该剧团在中部各省巡回演出,宣传和鼓励民众抵抗法国殖民统治。1948年,他当选为兴安省抗法文化协会总书记,后被任命为潘城中学(太平省)校长。1951年至1952年,他担任越北师范学校校长。1953年至1957年,他担任中央中等师范学校校长。1958年至1980年,他在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任教。1981年至1990年,他在胡志明市理工大学(现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文学院新闻系任教。自1988年起,他当选为胡志明市文学研究与教学协会主席。退休后,黄如梅教授还曾担任胡志明市万贤私立大学校长和长荣基私立高中校长。1984年,黄如梅教授被授予教授职称;1990年,他被授予“人民教师”称号。为表彰他对抗战和国家建设的贡献,黄如梅教授荣获多项勋章:二等抗法勋章(1961年)、一等抗美勋章(1985年)和一等劳动勋章(1995年)。
自1943年投身教育事业至今,整整70年,黄如梅教授始终致力于培养人才,正如胡志明主席所言:“十年之功,植树造林;百年之功,植树造林。”黄如梅教授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文化和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2005年,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黄如梅文集》(由陈友达副教授选编并作序)。这部作品堪称其文学生涯的典范,内容丰富,品质上乘。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与评论)收录了关于文化、文学和改革戏剧的研究论文;第二部分(回忆录与创作)则收录了回忆录、儿童故事、戏剧和诗歌。作为黄如梅教授的学生,以及后来与她共事,共同教授越南现代文学(1945年后)的同事,我有幸在1961年阅读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越南现代文学(1945-1960)》教材时,领略了这位老师“隽永的教诲”。许多河内大学文学院的学生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位老师的形象:银发如丝,目光炯炯,嗓音浑厚而温暖,举手投足间既有悠闲自在,又如同舞台上的艺术家一般,激励着勤奋好学的学生,并通过老师讲课中那些仿佛“插上翅膀”的诗歌和散文,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我一直认为,老师征服听众的秘诀在于他对人和生活的热爱,或者说,源于他那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从不高高在上,不拘泥于学院派的说教,却能将最复杂的事物化繁为简,化为真挚的情感。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美在于简洁,正如真理总是简洁的。1986年,正值河内大学文学院建校三十周年之际,他与学院的同事和学生们一起从胡志明市来到河内,共庆盛典。站在他身边,我仿佛感受到他把南方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的温暖带到了十月寒冷的北方。在那一天,他写下了朴实真挚、感人至深的诗句:“老师们,有的已逝,有的健在/学生们长眠于战场/三十载路途/归来,悲喜交加/愿我们共焚香火鼎/逝者安息”(《重返文学院》)。在《黄如梅诗集》中,收录了他的36首诗作。任何有幸阅读这些诗篇的人,都会感受到他诗意的灵魂,他对生活和人充满热情。他的诗作看似朴实无华,似乎不拘泥于形式,却源于生活本身,一种永不乏味的生活。我认为,正是这种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他得以拥有我们今天所见的,在他离世之前,健康长寿、智慧充实的人生。
老师七十年来毕生致力于培养人才,这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课程,是几代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但我认为,老师从教育生涯的伊始到落幕,始终深刻地意识到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并以此塑造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厚重、高远和深邃。我至今仍记得老师当年教导我时常说的那句话:“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永远翠绿。”在我(以及许多其他同事)受老师指导的那些年里,老师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耐心的摆渡人,一个永恒的园丁。这种谦逊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纵观老师的生平,任何人都能领悟到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许有人说,人生的成功是“命运”使然。但从老师孜孜不倦的奉献中,我看到,成功源于辛勤的付出和耐心的坚持;源于对正义与美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老师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并非总是沿着芬芳的花路前行,也并非总是充满欢歌笑语。与老师相处多年,我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内心平静安宁,即便在人生最危险的境遇中,也比许多人更加证悟。我似乎从未见过老师悲伤,更未曾见过他陷入“极度痛苦”之中;老师似乎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能够将失败转化为胜利。然而并非如此,恰恰相反,老师懂得如何平衡心境,深谙人生的“门槛”,懂得如何按照佛教的精神和谐地给予和接受。此时此刻,我发自内心地不想谈论老师的功绩,只想静心思考并分享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老师是如何与我们相处的。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战胜自然界残酷的法则——生老病死!最终,那一天终会到来,无人愿见,却又无法抗拒——最后一个人回归大地,或许正如那句名言:“人是大地之花”?黄如梅教授于2013年9月27日逝世。此刻,我的文章如同献给老师灵魂的一根香烛,也献给你们的老师,献给所有人的灵魂。此刻,我的心中涌起两种复杂的情感:悲伤与自豪。悲伤,是因为要与一位伟大的人告别;自豪,是因为这个世界曾经孕育过像黄如梅教授这样伟大的人——人民的老师。
作者:裴越堂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