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像鹤一样飞向天空

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10:55

人民教师黄如梅教授,1919年8月6日出生于河内市清治县连宁乡。他幼年时在北江省上小学,后就读于河内市保和中学(又称保益中学)。1939年,他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后考入印度支那医学院,一年后转入法学院(因身体原因未毕业)。1943年,他在海阳省私立东海中学任教。他参加了1945年8月河内总起义。

1946年至1947年,他与艺术家陶梦龙、诗仙等加入独立剧团,随剧团到中部各省巡回演出,宣传和鼓励人们抗法。1948年,他被选为兴安省抗战文化协会秘书长,随后被任命为潘城中学(太平)校长。1951年至1952年,他任越北师范学校校长。1953年至1957年,他任中央中等师范学校校长。1958年至1980年,他在河内理工大学文学系任教。1981年至1990年,他在胡志明市理工大学(现胡志明市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任教。自1988年起,他被选为胡志明市文学研究与教学协会主席。退休后,黄如梅教授还担任万贤私立大学校长和胡志明市张永基私立中学校长。1984年,黄如梅教授被授予教授称号,1990年被授予人民教师称号。由于他在抗战和建国战争中的贡献,黄如梅教授被授予多项勋章:二级抗法抗战勋章(1961年)、一级抗美抗战勋章(1985年)、一级劳动勋章(1995年)。

从1943年投身教育事业算起,至今整整70年,黄如梅教授始终致力于培养人才,正如胡志明主席所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黄如梅教授是一位教师、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2005年,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黄如梅文集》(陈友达副教授选编)。该文集堪称一部文学作品,质量上乘,内容丰富。该文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与评论),收录了关于文化、文学和改革戏剧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回忆录与创作),收录了回忆录、儿童故事、戏剧和诗歌。作为黄如梅教授的一代学生,以及后来参与教授越南现代文学(1945年后)课程的同事,我有幸在1961年接触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越南现代文学(1945-1960年)》教材时,领略到了老师“破碎的犁沟”。河内大学文学院的几代学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老师的形象:银发如丝,眼神明亮,嗓音洪亮温暖,举止从容不迫,如同舞台上的艺术家,他激励着勤奋的学生,并通过老师讲课中突然“长出翅膀”的诗歌和散文,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我一直认为,老师征服听众的秘诀,无非是他对人和生活的热爱,或者说,是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从不高谈阔论,不谙学术之道,却总能将最复杂的事情化繁为简,化繁为简。后来,我长大成人,才明白:美在于简单,正如真理总是简单的。1986年,在河内大学文学院建院30周年之际,他带着学院的同事和学生,在一个盛大的节日里从胡志明市赶来。站在他身边,我仿佛在十月的寒风中,将南方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温暖带到了北方。在那一瞬间,他写下了朴实、真挚、感人的诗句:“老师们,有的死去,有的活着/学生们长眠于战场/三十载的征程/重回故地,有悲有喜/愿我们共焚香/逝者安息吧”(《重回文学院》)。 《黄如梅诗集》精选了他的36首诗,将其出版。任何有机会阅读这些诗作的人,都能感受到他那充满诗意的灵魂,对生活和人充满热情。他的诗看似缺乏技巧,看似对意识形态陌生,却源于生活,一种永不枯燥的生活。我想,正是这种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他在去世前,过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寿、健康、睿智的生活。

老师七十年耕耘的育人事业,是一代又一代年轻教师学习的宝贵经验,是值得效仿的光辉榜样。但同时,我认为,老师在塑造真正意义上教师的厚重、高远和深度的过程中,始终深刻地意识到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我至今仍记得老师在授课时提醒我的那句话:“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永远青翠。”在我(以及许多其他同事)跟随老师的那些年里,老师仍然只视自己为一位耐心的摆渡人,一位永恒的园丁。这种谦逊的品质在我们身边并不常见。翻阅老师的生平,任何人都能体会到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人生的成功,或许正如有人所说,源于“缘分”。但通过老师孜孜不倦的付出,我看到了这一切源于辛勤的付出、耐心的付出,源于对正义与美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念。老师的人生并非简单、坦途,只走在芬芳的花路上,只唱着令人陶醉的歌。与老师相处多年,我深刻体会到:老师本人很自在,即使在人生最险峻的境遇中,也比很多人更能证悟。我似乎看不到老师的悲伤,更看不到老师陷入“极度痛苦”,老师似乎拥有化无为有、化败为胜的魔力。并非如此,相反,老师懂得平衡心态,深谙人生的“门槛”,懂得如何按照佛教的精神,和谐地“施”与“受”。真的,此刻,我内心深处,不想谈论老师的所作所为,只想静观和分享一件很简单的事——老师是如何在我们中间生活的。

可叹,又有多少人能够战胜“生老病死”这残酷的自然规律呢!谁也不愿,却又无力抗拒的那一天终将到来——最后一个人回归尘世,或许是因为“人是地上的花朵”?黄如梅教授于2013年9月27日逝世。此刻,我的文章,如同一炷香,供奉着我老师的灵魂,供奉着您老师的灵魂,供奉着我们老师的灵魂。此刻,我心中突然涌起两种特殊的情感:悲伤和骄傲。悲伤,因为要与一个大写的“-”字的人告别。骄傲,因为这个世界曾经诞生过像黄如梅教授这样的人——人民的老师。

作者:裴越胜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