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莲姮教授回顾了1968年美国和越南春节攻势相关的决策过程。她介绍说,当时美国国内对林登·B·约翰逊总统的军事战略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包括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在内的“悲观派”认为,约翰逊总统的政策无法帮助美国在越南取得胜利。包括总参谋长厄尔·G·惠勒和参议员约翰·科尼利厄斯·斯坦尼斯在内的“乐观派”则希望升级战争,增加美军驻越南的规模。他们认为约翰逊总统过于保守和内敛。为此,约翰逊总统选择了一条兼顾两派的中间路线。因此,他于1967年底召回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回国,以帮助争取公众对其政策的支持。 1968年1月初,约翰逊总统命令所有驻越美军将领坚守溪山,他认为溪山是北越军队的近距离攻击目标。他还相信,美军和西贡军队能够坚守溪山,从而彻底压制敌军的战斗力。
阮氏连恒教授还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分析了当时越南的政策制定过程。她认为,在越南政治中,对于南方战争的战略和结束可能性,也存在着乐观派和悲观派之间的分歧。但最终决定权仍在总书记黎笋手中。发动总攻的决定始于1963年底越南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决定以武力攻打南方。1965年初,阮志清将军宣称,依靠游击战不可能击败西贡政府军。他的观点得到了总书记黎笋和武元甲将军的支持。 1967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批准了战略进攻决议,提出“一年内消灭美军3至5个旅……至于伪军,力争消灭若干个战斗群或团,击溃伪军3至5个师”等目标。
但阮氏连恒教授认为,这一计划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内部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1967年7月阮志清将军逝世之后。2004年,阮志清将军的继任者文进勇大将接受《人民军报》采访时表示,政治局提出的总进攻计划应该有新的目标、任务和进攻方式。1967年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上,胡志明主席进一步指出,进攻计划要考虑长期作战能力、确保后勤、人民力量和延长游击战争的能力。1967年10月,政治局讨论1967-1968年冬春夏战略计划时,胡志明主席、总书记黎笋和武元甲大将均未出席。然而,政治局仍然执行了这一计划,将总攻势和起义的开始日期定在了“茅丹节”之际。1967年12月,政治局发布决议,将南方革命推向新时期,即决定性胜利时期。
阮氏连恒教授认为,越南和美国的战略决策过程与春节攻势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双方对进攻策略和胜利的可能性持有不同看法。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迫于政治压力,召集威斯特摩兰将军回国讨论美国的军事政策;越南则召集阮志清将军从南方前往北方,商讨总攻和起义的计划。总体而言,双方都相信越南有可能取得闪电般的全面胜利。但她也承认,她所做的比较具有相对性;她希望开展更多研究,以厘清这一非凡历史事件的细节。
报告结束后,阮氏连恒教授就国际政治背景,特别是苏联和中国对发动总攻势决策的影响;越南春节攻势的胜利与整个战争的胜利之间的联系;越南领导层在策划总攻势和起义过程中的团结;越南领导人个人在这一时期的军事决策过程中的影响等问题接受了听众的评论和提问。
范光明教授、阮志清将军家属代表与阮氏莲恒教授合影留念
作者:陈明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