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A:青少年的个人身份特征

星期四 - 2022年2月24日 23:35
1. 博士生姓名:Nguyen Minh Ha 2. 性别:女
3.出生日期:1993年2月2日4.出生地点:河内
5.关于承认博士生的决定,第3684/2015/QD-XHNV号,2015年12月31日
6.培训流程的变化:
  • 更改专题名称:“青少年身份认同形成”更改为“青少年个人身份认同特征”,2018年3月9日
  • 论文延长:1年(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7. 论文题目:青少年个人身份特征
8. 专业:心理学 9. 代码:62 31 04 01
10.科学顾问:副教授。 Nguyen Thi Minh Hang 博士和副教授。裴氏红泰医生
11. 总结新结果论文:
本论文是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状况进行的一项初步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有以下创新点:
11.1.理论上
- 概述中的研究趋势表明,身份问题是从内容方法和过程方法来研究的。玛西娅的身份地位理论涉及了这两个方面,因此被用作本文的主要方法。
- 论文选取了一些与个人身份相关的个人及人际心理因素作为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这些因素包括:自尊、相互依存的幸福感、自我效能信念、控制点、养育行为、同伴依恋和学校经历。
- 论文系统地提出了身份地位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具体介绍了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11.2.实践
- 现实中青少年的身份认同状态主要分布在延迟身份认同组,其次是模糊身份认同组;失去的身份和获得的身份所占比例很小。横断面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身份认同逐渐变得更加进步,而其余身份认同群体的流行率则有所下降。该结果与西方的研究结果相比有所差异,社区的文化背景对这种差异有影响。
- 社会政治领域在身份认同中最为突出,而精神领域在身份认同中的重要性较低,同伴关系在这一阶段似乎仍然比亲密关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 此外,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居住地以及对个人最有意义的人等因素在几项身份地位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跨类别身份状态的交叉表分析表明,女性受试者在探索关系身份方面似乎比男性受试者更成熟。
- 研究考虑的个体及人际心理因素对身份地位得分表现出一定影响,但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在年龄因素的调节下,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可以预测身份模糊。逻辑回归模型揭示了每种身份状态的风险因素和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支持青少年身份发展的预防性计划,包括四组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生活技能、组织适合青少年发展特点的教学与学习、通过研讨会提高家长的知识和技能、构建优质、实用的课外活动。
12.实际应用:
根据研究结果,为了支持青少年发展自己的身份,我们发现有必要关注青少年的个人和人际方面。在个人方面,我们建议提高自尊心,加强内控点,增强个人自我效能。对于人际关系方面,我们建议从家庭方面做出一些改变,特别是有效的养育行为、建立亲密友谊的方式,以及学校在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实用、体验性强的课外活动方面的创新。
13. 进一步研究方向:
首先,对越南青少年个人身份的研究在操作身份概念时需要更多地考虑文化适应性。具体而言,身份概念的内涵是由与越南人民个人身份认同感相近的领域和方面构成的。
第二,在数量和人口因素双重考虑下,对更大的群体进行研究。例如,探讨不上学、早辍学或毕业后立即就业的青少年与继续接受教育的青少年的身份发展模式有何不同。
第三,继续开展延伸纵向数据的研究。这为更全面地塑造越南青少年的个人身份发展提供了真实的基础。
14.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
  1. Nguyen Minh Ha (2018),“James E. Marcia的身份地位理论在青少年个人身份研究中的应用”,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会议论文集第2卷,弘德出版社,第107-116页。
  2. Nguyen Minh Ha (2021),“青少年的身份地位及其与自尊的关系”,《心理学杂志》, 1(262), 第60-75页。
  3. Nguyen Minh Ha (2021),“青少年的身份认同状态:对越南青少年的横断面研究”,《心理学杂志》, 8(269), 第79-97页。
博士论文信息
1.姓名:Nguyen Minh Ha 2.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93年2月2日 4. 出生地点:河内
5.录取决定编号:3684/2015/QD-XHNV,日期:2015年12月31日
6. 学术流程的变化:
- 论文题目变更:从“青少年身份认同形成”改为“青少年个人身份认同特质”,2018 年 3 月 9 日
- 论文延长:1年(从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7. 论文题目:青少年时期的个人身份特质
8. 专业:心理学 9. 代码:62 31 04 01
10. 监事:副监事。阮氏明恒教授及副教授裴氏鸿泰教授
11. 总结新发现论文:
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青少年身份认同状况的学术著作,本论文取得了以下新成果:
11.1.理论结果
- 概述中的研究趋势表明身份问题是从内容方法和过程方法进行研究的。玛西娅的身份地位理论触及了这两个方面,因此被用作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本论文选取了一些与个人身份认同相关的个人及人际心理因素作为调查因素进行调查。这些包括:自尊、相互依存的幸福、自我效能、控制点、养育行为、友谊依恋和学校经历。
- 论文系统地提出了身份地位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具体介绍了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11.2.实际结果
- 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状态主要分布在暂停性身份认同组,其次是扩散性身份认同组;丧失身份认同和成就身份认同所占比例较小。横断面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趋向于更高级的身份,而趋向于剩余身份群体的趋势则会减少。这些结果与西方的研究结果相比存在差异,集体背景可能会对这种差异产生影响。
- 社会政治视角是青少年身份认同中最突出的领域,而精神性领域在身份认同中则较为隐蔽;在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似乎比恋爱关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此外,身份地位得分在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居住地、重要他人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分类身份地位的交叉表分析表明,女性在探索人际身份方面似乎比男性更加成熟。
- 研究中个人及人际心理因素对不同身份地位的得分表现出一定影响,但均较低。其中,在年龄因素的调节下,低自尊和低自我效能可以预测身份认同扩散。
- 逻辑回归模型检验揭示了影响每种身份状态的风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支持青少年身份发展的预防计划,包括四组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生活技能、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组织合适的教学环境、通过工作坊提升家长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更多实用的课外活动。
12.实际适用性:
从研究结果来看,为了支持青少年发展自己的身份,有必要关注青少年的个人和人际方面。对于个人方面,我们建议需要帮助青少年提高自尊,加强内控点,提高自我效能。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建议父母进行有效的养育,建立牢固的同伴关系,并在学校进行一些改变,例如为学生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实用的课外活动。
13. 进一步研究方向:
首先,对越南父母的个人认同研究在运用认同概念时需要更加关注文化适应性。具体来说,它应该由贴近越南人民个人认同感的领域和方面组成。
第二,在样本量和人口统计学因素方面对更大的群体进行研究。例如,了解不上学、早辍学或毕业后立即获得职业指导的青少年与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少年在身份发展方面有何明显差异。
三是继续做好纵向研究。它为更全面地阐述越南青少年的身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4. 论文相关出版物:
  1. Nguyen Minh Ha (2018),“James E. Marcia 的身份地位理论在青少年身份研究中的应用”,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会议论文集第2卷,弘德出版社,第107-116页。
  2. Nguyen Minh Ha (2021),“青少年的身份地位及其与自尊的关系”,《心理学杂志》, 1(262), 第60-75页。
  3. Nguyen Minh Ha (2021),“青少年的身份认同状态:越南青少年的横断面研究”,《心理学杂志》, 8(269), 第79-97页。

作者:武峨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