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开幕式表演
出席会议的代表有:越南佛教僧伽执行委员会副主席、总书记释德天法师;白门寺住持释觉达法师;省祖国阵线委员会、文化体育旅游厅领导。仙游县代表有:县委常务副书记阮阳北先生和县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大东先生。越南国家大学河内分校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代表有:校长黄英俊教授;越南语系主任黎氏清心博士,以及相关院系和研究所的代表。
释觉达法师 - 巴赫蒙塔住持、北宁天都县佛教僧伽执行委员会主席
在研讨会上,白门寺住持释觉达法师分享了白门寺的历史和重要性:白门寺,中文名灵锦寺,建于龙坎山半山腰,是一座始建于李朝的古老寺庙,拥有悠久的信仰历史和文化遗产。这里曾是李朝皇室成员,如黎王、郑王等前来参拜、修行和祈求国家和平安宁的地方。白门寺拥有第二大寺庙中罕见的独特建筑结构,并收藏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越南佛教发源地和中心——北宁省京北市的标志性建筑,理应成为国家级文物古迹。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黄英俊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因此,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黄英俊教授也强调:佛教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越南人民紧密相连,相伴而生。特别是白门寺,凭借其悠久的形成、发展和文化建筑价值,对京北地区乃至整个越南佛教历史文化价值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基于已开展的研究,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东方学系联合越南佛教僧伽会北宁省仙游县执行委员会、越南河内国家大学陈仁宗研究所,共同举办了题为“北宁-京北佛教史中的白门寺建筑与文化”的学术会议。会议分为两个分会场,共收录近30篇研究报告:白门寺的考古、碑文与建筑;白门寺佛教遗产价值的保护与推广。会议旨在巩固已创造的价值,缅怀先辈的成就,并提升越南佛教在未来的地位。
副教授丁克顺博士(汉喃研究所)发表了题为《灵锦寺修复碑文与白门王》的论文。
副教授阮清松博士分享了关于论文《关于白门寺原名和图像起源的一些观点》的内容。
副教授丁鸿海博士介绍“从比较视角看白门寺的曼荼罗建筑”
研讨会结束时,汉喃研究所副教授丁克顺博士代表主席总结了研讨会内容,并重点介绍了白门寺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内容如下:
- 按照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建筑风格修复白门塔,并统一白门塔的名称;
- 巴赫门塔修复工作的实施情况将在即将举行的研讨会和工作坊上继续深入讨论;
- 会议成果将被选出并出版,以便在佛教徒和当地民众中广泛传播,从而有助于在当前时期向当地乃至全国推广佛教的良好价值观。
工作坊的一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