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文学系师生参加第三届岘港亚洲电影节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学校里的文学学科和文学领域?如何才能让文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我们应该如何让文学培训行业吸引年轻人?通过这个话题,我们希望来自直接教学人员的意见能够为上述期望提供一些建议。
深入研究当前的培训趋势和职业动向,可以看出文学领域的培训行业正在悄然开辟出一幅新的“机遇地图”——懂得写作、讲故事、具有文化深度和语言创造力的人在知识经济和文化产业的许多领域都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经济、科技和工艺行业的蓬勃发展,让许多人不禁思考:学习文学究竟是为了什么?高考时选择文科和人文学科的考生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实用性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却迅速“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发展面临着革新,寻找适合现代社会方向的迫切需求。
强化训练、跨学科拓展在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系正在逐步转型以适应新趋势。“以学术为基础,以现代性为潮流”的理念正推动培养项目向应用型和跨学科方向拓展。理论、文学史等传统学科焕然一新,并与大众文化、艺术评论、文学与影视改编、剧本创作等学科相衔接。
电影与大众艺术培训项目的诞生标志着“开放”的标志。学生们在学校的创意空间里学习电影理论、编写剧本、练习拍摄和组织活动。“不是重复现有的电影或艺术相关培训项目,而是开辟新的方向,补充人才缺口,同时注重挖掘内部文化资源,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建设文化产业。”文学院院长、副教授阮秋贤博士说道。
本着同样的精神,河内文化大学写作与新闻学院也致力于打造开放的培养环境。特别是文学写作学院(LW),该学院院长杜氏秋水博士表示,该学院致力于培养能够进行多学科互动、灵活地在文学写作与新闻、传播、出版和编辑领域之间进行交叉融合的专业作家。据悉,该学院课程设置更加精简,注重实用性,开设了创意写作、应用写作、编辑-传播等课程。招生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除了入学考试外,学院还在文化体育旅游部“文学人才发掘与培养”项目的支持下,面向全国高校招生。
专家表示,如今的教育已不仅限于课堂,还延伸到生活空间和职业空间。一些教育机构为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参与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机会,例如电影俱乐部、民俗俱乐部、文学系戏剧之夜等。此外,学生还可以与作家、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在报社、出版社、媒体单位实习……此外,学生还提供许多奖学金、出国留学和参与国际项目的机会。
可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内容创作的战略,为文学、韩语、写作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今天重要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文学的目的是什么?”,更是“如何学习文学才能创造价值?”。
毕业一年多后,文学系毕业生陈翠蓉女士吐露:“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有效沟通、文件起草等软技能……尤其是外语,以增加就业机会。” |
新的职业地图曾经有一段时间,即使有天赋、热情和一定的文学知识,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工作。但如今,文学和电视文学领域正在展现出一幅新的“职业地图”,社会上涌现出许多充满活力的岗位。从“传统”的职业群体,例如:通识教育教学、大学和学院教学、图书编辑、研究、文学写作(当然,从事研究和写作的人并不多)……到更“现代”的职业群体,例如:剧本创作、内容制作、创意写作、为传播活动、节目、活动撰写脚本……
杜氏秋水博士多年来观察和评估了培养成果,她认为创意写作学生的突出之处在于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和个性化地讲述故事。“在当今媒体环境下,这一点非常必要,因为媒体环境要求内容的高质量和多样化,”秋水博士分享道。事实上,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在自我更新,还通过在媒体、艺术、出版、评论和批评领域的角色,为重塑和重塑当代文化价值观做出了贡献。
在文学院,管理人员和讲师秉承“基础知识 - 独立思考 - 积极适应”的理念,致力于培养一批充满活力、全面发展、拥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习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被认为“择优录取”的韩侬专业也经历了重大变革。由于韩侬专业的跨学科性质以及将古代文化与现代语言相结合的能力,许多韩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化体育旅游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旅游部门、翻译机构、大众传媒传统文化内容编辑机构等工作……此外,阮秋贤副教授分享道:“我们始终致力于维护校友网络,将其作为在校学生的职业桥梁。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在《人民报》、越南之声电视台、妇女出版社、文学出版社、《越南年鉴报》等知名机构的实习机会,以便学生尽快熟悉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