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是中央集权国家权力的象征。研究都城史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过程,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全面地理解一个王朝建立政权的意识形态,以及这个王朝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城市本身在建筑和规划等许多方面都是宝贵的遗产。因此,东亚首都的话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日本和韩国也出版了许多相关书籍,但是,却没有一本书籍提及越南首都,也没有一本书籍探讨越南首都与东亚国家共有的特点和价值观。
本书通过对前近代“东亚世界”中大越王朝的重新审视,指出包括大越王朝在内的东亚王朝在规划都城时,都遵循着一条将儒家政治理念提炼并寻求在都城空间中实现的普遍路径。
书中收录的田中敏昭、李秉镐、黄仁镐等人的文章,是越南首次出版的有关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都城的专著。这些著作以及馆野和美、川尻昭夫等学者关于日本古代城市的研究论文表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城市规划深受中国城市的影响。但这不是一个机械的模仿过程,而是一个有选择地吸收的过程,要仔细考虑每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状况等诸多因素。从这种比较研究的角度来探讨首都的历史,对于越南历史学家研究升龙城以及越南首都的历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书中关于复合政体(多都城)的研究,特别是村本健一的文章,对于思考和评价越南是否存在复合政体,如李朝时期升龙与长安府、陈朝时期升龙与天长府、胡朝时期同岛与西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桃木史郎的文章考虑到都城在确定王朝在被大越定义为“天下”的领土空间中的地位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大越从一个与五代封建政府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政权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身份认同,以及在与国内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关系中构建和扩展大越王朝“天下”概念的过程。
首都不仅是王权的象征,也是过去和当代技术知识的宝库。书中的一些研究表明,日本和越南的都城不仅参考了中国同时代都城,如日本的长安和乐阳,或李朝的开防和乐阳,而且还参考了更古典的模型,如《楚勒》(或南朝的建康)一书中所记载的模型。此外,Ellen Van Goethem 和 Ueno Kunikazu 的著作展示了风水等当代概念和技术如何应用于城市建筑。
日本学系的《日本与东亚首都》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不仅提供了各国首都历史的最新知识,还帮助读者从比比较研究更广阔的视角来了解本国首都的历史,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并为未来研究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创造条件。该书以越南语和日语两种语言出版。
我们谨向读者、讲师、学生和研究人员介绍《日本首都与东亚》一书,作为了解东亚国家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问题的有用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