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4日至15日,来自8个国家(中国、越南、澳大利亚、台湾、泰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30多位科学家在中国广西南宁市广西社会科学院参加了题为“小地中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北部湾”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外国科学家中包括多位越南专家,如约翰·威斯莫尔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布兰特利·沃马克(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克劳迪娜·萨蒙(法国巴黎大学),教授。李塔娜(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会议的 22 篇论文在 10 个小组委员会中进行了陈述:开幕会议; “两廊一带”项目概况;小地中海?新的考古发现;区域政治背景(10 至 13 世纪);港口、贸易网络和商业系统;北部湾的商业和商人;北部湾海盗(17 至 19 世纪);文化交流;闭幕会议。
自20世纪最后几十年以来,丹尼斯·隆巴德发表了他对两个地理位置相对较远但在历史发展上具有相似性的地区历史的比较研究:西欧的地中海和东亚的南海(重点是北部湾)。尤其是伦巴第的《东南亚的另一个‘地中海’》一文,确实引发了众多研究者对此问题的热烈争论。因此,本次北部湾研讨会的22份报告并没有超出上述精神。
报告重点介绍了北部湾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特别着重阐明了两片海域之间的异同。除了一些相似之处外,差异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在自然地理方面:季风、洋流、潮汐状况......地中海多方避风,地处温带气候区,因此海面相对平静,几乎不受季风和强大洋流的影响。同时,北部湾和整个东海受到季风系统和许多强劲洋流的强烈影响;交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船舶仍使用帆的时期。如果说地中海的商人基本上可以相对主动地南下到北非并返回南欧,那么东海的商人就只能根据季风规律进行航行。因此,每一次双向贸易航行至少需要两个风季(一年),更何况万一错过风,商船至少还要停留一年才能再次启航……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两个地区发展历史在一系列其他方面也存在差异,包括科技、文化、民族等问题……
越南是北部湾大部分水域的拥有者,因此会议的所有报告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越南有关。越南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阮文庆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越南在东亚商业网络中的地位”的演讲时指出,“越南的发展历史与北部湾地区紧密相连,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连接中国南部与马来半岛和波利尼西亚世界,越南的历史与该地区的总体历史,特别是贸易史密切相关”。报告回顾了越南在北部湾和东海问题上的主要发展历程,并强调:“当前,越南本着可持续合作、遵守共同原则、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与本地区许多国家实施多边、多领域合作战略。这将有助于北部湾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未来的和平与繁荣发展……”。
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研讨会结束时参观了北部湾的几个地方:芒街边境口岸(越南)、东兴市、防城港……(中国)。主要组织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李塔娜教授和广西社会科学院顾晓桐教授)希望就上述主题举行后续研讨会,继续讨论研讨会上未深入讨论的一些方面,例如文化交流、贸易交流、海上路线和贸易……特别是北部湾和东海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体情况。
•黄黎峰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历史学院)
作者:无人知晓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