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即将举行} 科学演讲“未来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19年10月28日星期一 22:56

Frank Proschan 博士,富布赖特教学学者

  • 主题:面向未来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面向未来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3 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主讲人:弗兰克·普罗斯坎博士,富布赖特教学学者,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系
  • 时间: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 16:00-19:00
  • 地点:河内市清春阮岱路 336 号 E 座 8 楼大学礼堂
  • 关于演讲者:

弗兰克·普罗斯坎是一位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数十年来,他与越南、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的同行合作,开展语言、民俗和民族学研究,并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发展的能力建设。2006年,他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助全球实施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直至2015年退休。2019-2020学年,普罗斯坎将担任富布赖特学者,并在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系担任客座讲师。

弗兰克·普罗斯坎是一位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数十年来,他与越南、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的同行们在语言、民俗学、民族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发展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2006年,他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全球实施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直至2015年退休。2019年至2020年,他作为富布赖特学者在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系任教。

  • 讲座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各种实践、表达方式和技能,它们因其赋予社区、群体和个人认同感和延续性而受到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已获178个国家批准,旨在保护这一遗产。2003年《公约》坚定地着眼于未来,并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实践和传承。这种面向未来的导向与更为知名的《世界遗产公约》过去保护遗产地和古迹的导向形成了鲜明对比。2003年《公约》的根本意义往往被忽视,无论是已批准该公约的国家,还是致力于研究其实施情况的学者。在《公约》尚处于起步阶段、命运尚未最终确定之际,我们必须思考,它在多大程度上履行了其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宝贵的实践、表达和技能,它们受到社区、群体和个人的珍视,因为​​它们赋予他们一种认同感和延续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已获178个国家批准,旨在保护此类遗产。2003年《公约》采取了坚定的前瞻性方针,延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和传承。这种前瞻性的取向不同于之前的《世界遗产公约》,后者以保护遗址和古迹而闻名。2003年《公约》的核心价值往往不被批准国或研究其实施情况的学者所认可。《公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最终命运尚待确定,我们必须问一问,它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其重要使命,即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乌什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