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强制迁移:历史已证实

星期二 - 2010年6月29日 09:22
2010年6月23日下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历史学院举办了法国学者、记者皮埃尔·道姆新书《被迫移民:法国的印度支那工人(1939-1952)》发布会。
Di cư cưỡng bức: Lịch sử đã được minh xét
强制迁移:历史已证实
2010年6月23日下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历史学院举办了法国学者、记者皮埃尔·道姆新书《被迫移民:法国的印度支那工人(1939-1952)》发布会。新书介绍引起了学校众多教职员工、学生、研究人员、外交部官员、越南电视台等的关注。学校董事会代表,Assoc.Prof.Dr.阮文金出席讨论并致开幕词和闭幕词。作者皮埃尔·道姆的演讲概括介绍了1939年至1952年间,约2万名印度支那工人(几乎全部是越南人)在法国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法国急需人力资源去兵工厂服务,“使用殖民者”的方案被法国运用得淋漓尽致。与非洲殖民地人民不同,越南人很少参加前线战斗,而是主要被送往军事工场,在那里他们必须辛苦工作,并受到恶劣的待遇,几乎就像奴隶一样。 “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皮埃尔·多姆语气苦涩地回忆道,“印度支那工人抵达港口城市马赛后,立即被投入监狱,然后被组织成小组在兵工厂工作。”恶劣的工作环境加上缺乏知识和经验,导致近1000人发生工伤事故并死亡。

法国的战败(1940年6月)使近2万名印度支那工人的命运更加悲惨。法国火药工厂关闭,印度支那工人被迫遣返。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以及通往印度支那的海上航线的中断,约1.5万名印度支那人的遣返计划未能实施。他们被转移到法国南部的马赛、土伦、波尔多……在那里,他们被分成2000到4000人的小组,住在7个营地里,由法国军官管理。皮埃尔·多姆先生描述道:“他们每天都要辛苦劳作,下午才被允许在营地周围走动,晚上8点之前必须集合,否则就会遭到殴打……他们的生活如同监狱,受到虐待,甚至因为指挥官减少他们的口粮而挨饿……”在法国南部流亡期间,越南劳工在马赛南部卡马格三角区的农业耕作中留下了历史的印记。由于自然条件与印度支那比较接近,这里的政府想到使用上述数量的越南工人来种植水稻。实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从此卡马格成为了法国主要的稻米粮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戴高乐政府主张遣返上述工人。然而,该计划还未实施,法国人就重新占领了印度支那。从法国到印度支那的船只只用于运送士兵,而不是越南劳工。越南移民被困在法国,他们在那里不断组织活动,支持胡志明主席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法国越南移民群体的上述政治活动引起马赛民众的反应,要求政府将他们遣返回国。法国又花了四年时间才遣返这些移民。至1952年,遣返工作基本完成。自 1939 年起被迫移民到法国的 20,000 名印度支那人(大部分是越南人)中,约有 18,000 人返回了家园; 1952 年后,有 1,000 人死亡,还有 1,000 人留在法国。

如果学者皮埃尔·道姆没有煞费苦心地在档案中寻找那些在半个多世纪后已经褪色的文件,那么很少有人会知道越南与法国关系百年历史上那段风雨飘摇的篇章。经过三年的记录信息追踪和走访巴黎、马赛、河内等地的多个地区……学者道姆找到了25位活着的目击者——他们参与了当时2万名印度支那人的迁移,以收集更多有关他们在1939年至1954年期间的生活和恶劣工作条件的信息。这本书在许多国家的政治、社会和学术论坛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2009 年底(本书由 Actes Sud 出版六个月后),卡马格市长举行了一场仪式,表彰开创了至今在法国南部盛行的水稻种植农业的越南人。七十年过去了,历史终于真相大白。

作者:行政

 标签:消息科学研究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