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创新三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国际科学会议

2016年10月8日,星期六,凌晨1点21分
2016 年 10 月 8 日,国际研究学院 (USSH) 与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 (KAS) 合作,在河内歌剧院酒店举办了“30 年创新:成就、经验和展望”国际科学会议。
Hội thảo Khoa học quốc tế “30 năm đổi mới: Thành tựu, bài học và triển vọng”
“创新三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国际科学会议

出席研讨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代表有:国防部国防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阮鸿泉少将;德国政府机构和高校代表有:德国联邦议院议员斯特凡·考夫曼博士、帕绍大学马丁·格罗斯海姆教授;韩国科学院代表有:韩国科学院驻越南首席代表彼得·吉尔克先生;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范光明副教授及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前副总理武宽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现场

1986年12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越南共产党提出了全面的国家革新政策。经过三十年的革新政策实施(1986-2016年),越南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方面,越南已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型为多元化市场经济;政治方面,越南实现了民主化;文化和社会方面,越南在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外交方面,越南奉行多边化和多元化政策。然而,未来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背景下,越南如何才能继续走革新之路?“革新三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国际科学会议正是为了解答这一问题而举办的。

在研讨会开幕致辞中,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范光明副教授强调:“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终点。因此,越南需要继续保持积极主动和创新精神,推动这一进程。”校长还希望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论坛,供专家、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就此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与该校“尊重过去,拥抱未来”的校训紧密相连。只有了解过去的经验,无论成败,我们才能把握未来。

副教授,范光明博士(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研讨会开幕致辞

值此之际,德国科学院驻越南首席代表彼得·吉尔克先生重申,德国科学院将继续支持并与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在科学研究活动方面开展合作。本次会议旨在回顾越南在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局限性、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比较越南和德国发展历程的机会,特别是比较越南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此前,德国科学院于2016年9月14日与该大学合作成功举办了“东盟共同体成立一周年”国际科学会议。

彼得·吉尔克先生在会议上发表讲话

开幕式后,大会聆听了前副总理武宽的主题演讲。演讲重点阐述了创新的基本内容、国内外背景、启动创新进程的特点、思维创新、一些重要政策,以及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总结的30年创新主要成果、尚存问题和未来创新方向。

前副总理武宽就越南创新这一主题发表了介绍性讲话。

研讨会连续进行,共分为5个环节:

第一场:“主题演讲”包括前副总理武宽的演讲,以及斯特凡·考夫曼博士的演讲“创新是德国和越南良好关系的关键,也是经济、科学和教育领域友好合作的杠杆”。

第二场:“从比较的角度看创新”包括以下演讲:“越南的国际一体化——与该地区一些国家的比较”、“历史并未结束”——从比较的角度看越南的创新。

第三场:“经济、国防和外交领域的创新”包括以下演讲:“国际合作与国防外交:30 年回顾”、“课堂创新——越南历史教科书中的越南历史”、“越美关系 30 年:从昔日敌人到全面伙伴关系”、“多边外交成就——巩固越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第四场会议:“文化、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创新”包括以下报告:“越南30年文化创新成就”、“评估法律的影响——越南立法活动中的一项创新”、“越南30年创新后的人类发展:成就与局限”、“大学教育质量评估模型——越南教育领域的一项创新”。

第五场:“革新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包括以下演讲:“革新三十年后,越南需要进行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的第二次革新”、“越南文化革新:关于成就、局限性和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

副教授范光明博士与前副总理武宽和出席会议的代表合影。

>>>相关新闻:

-[视频] 国际科学会议“30 年的创新:成就、经验和展望”

作者:陈明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对文章进行评分

最新新闻

旧闻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