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在宣布阮富仲总书记国葬的特别公告后,阮富仲总书记曾就读和任教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原普通科学大学)降半旗,悼念这位杰出的党的领导人,他也是该校的校友。
半旗被庄严而动情地悬挂在位于校园中心的学校行政楼 E 号楼的最高处。
国旗庄严肃穆、饱含深情地降半旗致哀。
阮富仲总书记于1963年至1967年就读于河内大学文学院,师从何明德教授(人民教师)。1967年,在丁嘉庆教授的指导下,这位四年级学生成功完成了题为《与诗人苏友一起研究民间诗歌》的毕业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全班最高分。
同年,总书记荣幸地被接纳为党员,这在当时的学生中是一件非常罕见、神圣和值得骄傲的事情。
阮富仲总书记在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院第八届文学班(1963-1967)同学会上拍摄纪念照。
阮富仲总书记对他大学时期就读的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谈及母校、老师和同学时,他都饱含深情;他给予学校的鼓励真挚感人,并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深刻的指导……
2010 年,阮富仲总书记访问母校,与老师、朋友和历届学生见面时,作为文学院的校友,他激动地表示:“我在这所学校长大,我永远为学校的传统和品牌感到自豪。”
2010年,时任越南国会主席的阮富仲总书记访问了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总书记的朴实真诚,每次回校视察,都给一代又一代的师生留下深刻印象。范光龙副教授,曾任党委书记、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文学院讲师,比总书记晚毕业七个学期,他分享了自己对这位受人尊敬的领导人的深切缅怀。
“几十年来,很少有国家领导人能像总书记那样在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上展现出如此深刻的一致性。这样的人具有非常远见的眼光,也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履行职责。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和钦佩,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化人格非常伟大,他的离世会在社会和人民心中留下巨大的空缺,”范光龙副教授说道。
范光龙副教授,博士,前党委书记,前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据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称,阮富仲总书记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伟大的道德品质,他为国家和人民过着简朴而高尚的生活。
据黄英俊教授介绍,总书记是文学系一位杰出的校友。在他担任《共产党杂志》、河内市委、国会和中央委员会领导职务期间,他始终特别关注母校,为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和建议。
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
语言学系主任郑锦兰副教授以总书记的榜样为荣,并向学生们发出意义深远的鼓励信息:“同学们,无论身处历史的任何时期或境遇,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努力充实地生活,为你们的小团体、更大的社会团体以及最终为你们自己的事业的共同利益而奉献。”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语言学系主任、副教授郑锦兰博士
谦逊的领袖对于许多曾在该校学习或正在该校学习的学生来说,阮富仲秘书长始终是一位非常亲近的校友,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努力奋斗、立足自身并开始职业生涯。
得知学校降半旗悼念阮富仲总书记后,新闻学院第63届学生陈德龙于早上7点准时到场,表达了他的敬意和激动之情。
“此时此刻,不仅是我,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失去胡志明主席的无尽悲痛之中。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领袖,是道德、正直和奉献的典范。作为一名记者,他曾说过:‘新闻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革命记者必须具有革命精神,即进攻精神,与邪恶和邪恶作斗争,捍卫正义和善良,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奋斗。’这也是我当初入行时的指导原则。”
陈德龙,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学院63届学生
同样激动不已的还有文学院65届学生阮氏绒,她分享道:“阮富仲总书记是道德和生活方式的典范。在他的讲话中,他总是强调品德和荣誉。他强调我们应该奉献一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这也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
我很幸运有机会在欢迎中国国家主席的活动上见到他。他热情亲切,高尚而又极其朴实。我会努力学习并践行他教导和树立的道德榜样:我们必须好好生活,不为虚度光阴而感到痛苦和遗憾。
黎海安,政治学系第67届学生,静静地站在操场一角,望着旗帜,心中充满遗憾。他说道:“阮富仲总书记曾说过:‘如果你是一朵花,就做向日葵;如果你是一只鸟,就做一只白鸽;如果你是一块石头,就做一颗钻石;如果你是一个人,就做一名共产党员。’我为自己能成为他所在的这所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学生、一名年轻的党员而感到无比幸运。”
总书记是一位伟人,是纪律的旗帜,是党的楷模,始终忠于民族革命事业。他留下的崇高理想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训练,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为建设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繁荣的国家贡献力量。
阮富仲总书记逝世了,但对于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的师生来说,他始终陪伴着他们,并将永远是学校的骄傲和巨大的精神支柱,激励着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为保卫、建设和发展国家这一事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正如他一直希望和寄予厚望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