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坛是为庆祝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建校30周年和传承80周年而举办的一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吸引了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内外众多科学家、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参与。
该论坛是为庆祝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建校30周年和传承80周年而举办的一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吸引了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内外众多科学家、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参与。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举办了一场以“新形势下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培养与研究”为主题的科学论坛。
“合成学派”的标志在研讨会上,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强调: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始终牢记其培养、研究和传播人文知识的使命,为塑造国家意识形态、创造知识基础和培养国家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做出贡献。
从一所带有“综合型学校”印记的学术培训机构,该校逐步转型为一所现代化大学,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博雅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专业数量显著增加:从1994年的10个专业增至2009年的20个专业,并计划到2025年开设30个本科专业。与此同时,硕士和博士专业也顺应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朝着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方向进行精简和整合。
黄英俊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该校前任校长阮文庆教授博士评论道:学校的发展战略必须围绕研究型大学模式展开。从科研到人才培养,一切都必须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数字化转型和大学自主性的要求。
他强调,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政策制定、人类发展和解决国家问题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训和研究必须注重应用、国际融合,并与实际需求紧密联系。
论坛上的专家发言
在论坛上,许多观点认为,在全球化、数字化转型、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发展知识型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越南共产党中央理论委员会原常务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大学原校长冯友富教授指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虽然不直接创造GDP,但却在所有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其“技术源泉”。制度、政策、人类发展、文化以及人力资源质量等因素都源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知识。
他强调,一个繁荣的国家首先是由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自力更生的越南人民建设起来的。
富教授认为,在科技时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必须在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勇气、道德素养和适应能力方面发挥作用——而这些正是有效利用科技的关键因素。“智慧科技需要一个智慧的民族,”他强调,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使命是为新时代的越南人民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冯友富教授,越南共产党中央理论委员会原常务副主席、中央委员、学校原校长
将人工智能技能融入培训计划从大学管理角度来看,越南国家大学培训部主任阮英俊副教授博士表示,人工智能(AI)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学校需要积极建设数字化能力,将人工智能技能融入培训课程,从而“化挑战为机遇”。
他还建议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大幅扩建华乐校区的培训空间,以满足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大规模和现代化学习需求。
来自河内文化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其他培训单位的一些专家也分享了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面临的共同困难,特别是将培训与劳动力市场联系起来、设计跨学科课程、整合数字能力框架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的要求。
观点强调: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需要大力创新其培训模式,提高适用性,发展数字技能、跨学科技能和现代研究方法,以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
副教授、博士阮英俊——越南国立大学培训部主任
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跨学科、数字化、一体化论坛的一大亮点是关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培训与研究发展方向的讨论。许多观点认为,大学应继续发挥其传统优势,同时也要大力转型以适应新的形势。
前校长范光龙教授博士提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必须创新研究方法,增加跨学科和超学科内容,并将其与解决国家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他评论道:“没有坚实的人文基础,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胡志明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教授刘文决博士强调了该国两所最大的人文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有助于创建一个开放和独特的学术交流空间,同时迅速适应国内外社会科学的变化。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副教授武春荣博士认为,研究团队必须在专业知识、适应新方法的能力以及技术应用方面得到提升。这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产出高质量作品、服务于政策制定和国际一体化的必要条件。
专家在论坛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