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英俊教授博士 - 项目协调委员会主席
在讨论环节,研究团队提交了一份关于学生数字素养现状的报告(基于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调查结果)以及一套面向学生的数字素养框架和产出标准模型(拟应用于各高校)。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数字环境中工作、学习和体验方面存在诸多技能和知识的不足。虽然学生意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但并未积极参与构建安全愉悦的数字环境。

杜文雄博士提出了数字能力框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数字能力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安全、恰当地获取、管理、理解、整合、交流、评估和创建信息,以服务于从简单到复杂的任务以及初创企业的能力。数字能力是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和沟通素养的综合体现。

范光明教授博士——项目高级顾问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面向 21 世纪学生的数字能力框架,该框架包含七个技能组,包括:操作设备和软件、利用信息和数据、在数字环境中进行沟通和协作、创建数字内容、确保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数字学习和发展、利用数字能力进行职业发展。

Nghiem Chung Huy 博士 - 顾问
数字能力普遍被认为包含知识和技能,但对于态度或自我责任感的要求,则存在不同的观点。在本研究中,自我责任感被视为数字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构建数字能力框架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个人必须具备积累足够数字能力的决心和动力。每个人的数字能力都是基于同理心、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等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范海忠医生 - 顾问
专家建议,有必要提高数字能力框架和学生产出标准的适用性,在大学教学中引入数字能力课程时需要计算解决方案,提高在国家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对数字能力的认识等等。

与会代表发表了意见
讨论结束时,项目协调委员会主席黄英俊教授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和来宾,并承诺将继续根据讨论内容,分析、研究和调整数字能力框架及产出标准体系,以此作为后续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学生数字能力提升项目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其重要目标包括:开设数字能力相关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出版数字能力教材和手册;开发面向学生的数字能力课外活动和社团模式。该项目的成果有望在全国多所大学推广应用。
作者:陈德华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