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德内谢尔教授首先回顾了关于“儿童”概念的一些观点和定义。研究员菲利普·阿里埃斯认为,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拥有与成人相同的智力和个性。哲学家多米尼克·布尔格则认为,儿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由此可见,“儿童”的概念既是一种文化和社会建构,也是一种标准和理想。儿童被视为人类生命发展周期的一部分。
在世界范围内,儿童权利已成为人权的一部分,并被国际文件所认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因此,儿童研究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对儿童的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接下来,伊夫·德内谢尔教授介绍了越南和法国之间的混血儿童现象。在20世纪越南和法国的历史中,许多混血儿童是法国远征军军官和士兵与越南妇女结合的产物。据估计,从1947年到1979年,越南和法国之间大约有5000名混血儿童,其中1946年至1954年是高峰期。法国政府不仅将这些混血儿童视为普通儿童,还将其视为法国人口的补充来源。因此,法国政府指示印度支那慈善儿童协会将这些儿童带回祖国,帮助他们摆脱越南分裂成两个地区时的困境。

Yves Dénéchère 教授(中)发表演讲
混血儿童通过海路或空运被带到法国。抵达法国后,慈善协会帮助他们寻找工作、与法国人结婚,并提供心理支持。然而,1954年后,将越南混血儿童带到法国的目的逐渐从救济转变为人口同化。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融入和接受法国教育后,混血儿童逐渐失去了与出生地以及越南母亲的联系。一些人甚至成为针对混血儿的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亚混血儿们仍然努力寻找与越南亲人重新建立联系的方法。他们也开始思考移居法国的意义,以及作为一名生活在异国他乡的越南人所面临的利弊。1975年后,许多美亚混血儿聚集在一个共同的场所——法国越南人协会。这个协会旨在帮助他们分担彼此的命运,同时也动员在法越南人为祖国做出贡献。

伊夫·德内谢尔教授认为,20世纪越南裔法国混血儿童现象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移民现象。其背后蕴含着越南与法国之间政治、社会、文化、种族和国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因此,要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研究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视角。正如前文所述,儿童被视为人类成长和成熟过程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演讲结束后,伊夫·德内谢尔教授回答了听众提出的许多问题,例如法国政府对印度支那儿童慈善协会的资金来源和支持;与本地儿童相比,混血儿童是否受到歧视;混血儿童的背景;印度支那儿童慈善协会接收混血儿童的标准;越南裔法国混血儿童与其在越南的父母之间的联系程度。
作者:陈明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