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1945-1975:从两个角度看越南诗歌

星期三 - 2016年3月16日 00:54
1945-1975 nhìn từ hai phía thơ Việt Nam
1945-1975:从两个角度看越南诗歌

(读1945-1975年越南诗歌全景(阮伯清著,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16年)

1.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出版一部全面、深刻、有趣的有关1945年至1975年这一值得纪念的历史时期越南诗歌的专著。我们想象,围绕这部作品会出现许多相互矛盾的观点,但当我们试图抛弃在社会生活和文学中出现的任何事件面前片面的、简单而随和的思维方式时,这是一个好兆头。必须说,为了完成这个伟大的项目,我们的同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收集并拥有了数千页的大量文件,不仅在越南,而且在亚洲-欧洲-美洲的国家(如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美国)。但如果我们还停留在旧习惯、旧方法,即“做自己,却又执着于自己”,那么,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可以说,1945年至1975年越南诗歌首次被承认为一个统一、多样而复杂的诗歌整体,这是由于30年革命和战争的风雨年代的政治气候和历史变化,在国家分裂21年的背景下,在同一时期,在同一领土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相互排斥。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者们受制于一些较为机械的研究视角,在探讨1945年至1975年越南诗歌时,研究者们往往将这一时期越南民族诗歌的面貌限制和圈定为仅仅是革命诗歌,仅仅是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治文化领域中创作的诗歌。此举没有错,但还不够,是片面的,缺乏客观性,甚至缺乏公正性。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后代就只会感知到一件事。思念诗歌——也就是说,只有热情似火的诗歌,缺少从北到南的整个越南社会、所有龙和仙女的后裔的真挚、多音调的声音。可以说,作品作者第一次在20世纪越南现代诗歌史上最痛苦、最悲惨、最自豪,同时也是最多元、最丰富、最复杂的时期,打开了民族诗歌的大门。确切地说,该书体现了文学研究的创新精神,例如,它并不试图“推翻”1932-1945年新诗,而是将其重新定位在现代诗歌领域,并与1945-1975年越南诗歌进行严肃、科学的比较:“但如果我们站在全景的角度,观察所有部分、流派和整个地区,我们就会有一个乐观的看法,一个完全不同的评价。1945-1975 年越南诗歌是最辉煌、最自由、最成功的诗歌。新诗运动(1932—1945)无论就其数量和艺术质量而言,就诗歌对社会精神生活的意义而言,就作者类型、抒情人物和中心意象的类型而言,以及就诗歌语言和符号的现代化倾向而言……都无法与1945—1975年诗歌的成就相比”(第44页)。我们可以想象,研究者的这种观点会激起那些在评估这一进程和典型文学现象时不愿轻易放弃偏见的理论家和批评家的情绪。

 2.本专著共分4个主要章节:第1章/1945年至1975年越南文学概论;第二章/越南民主共和国时期的诗歌;第三章/越南国和越南共和国统治下的诗歌;第四章/1945 年至 1975 年越南诗歌的总体特征。由此可见,第1、3、4章的内容体现了研究人员本着创新精神进行的严肃的专业工作——只有当我们真正从内部统一起来时,尤其是在文化和文学方面,才能与现代世界相融合。更宽泛地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也需要建立在一个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这是我们的内在力量,不仅在艺术方面,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方面。为了获得让读者信服的结构,研究人员同时运用了研究方法(类型学、社会学、文化研究、诗学等)的最大力量和效果。但对于研究者来说,以科学精神深入探究统一诗歌的结构,最重要的是从艺术思维的角度去看待1945年至1975年的越南诗歌。作为研究1945年至1975年越南诗歌的前提,作者本人发表了两部具有很高科学质量的著作:诗意思维与现代越南诗意思维(1996)和现代越南诗歌思想(2012年)。从艺术角度研究1945年至1975年的越南诗歌,帮助作者摆脱了长期控制我们的生活以及科学、文学和艺术活动的社会、政治和道德偏见的陷阱。例如,基于艺术和诗意的思考,在本书中,作者可以自信地肯定和肯定诗人武黄章、裴江、青三选与伟大诗人胡志明、苏友和齐兰园并列作为研究对象。这是作家的类型学方法,它不太严格地遵循政治和伦理标准,只遵循作家类型的特征和艺术思维方式,特别是诗意思维。嗯,这也是一项公平的研究。公平有助于改变按照社会地位和权力对艺术家进行排名的习惯。

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从容不迫地将第 3 章(长达 185 页)专门用于研究。越南国和越南共和国统治下的诗歌。一些同事对这位如同走钢丝的作者表示担忧。冒险和危险随时都在等待着你。但读了文中的内容,你会感到安心,因为:证据是完整的(可以理解为文献来源丰富,来源明确),更重要的是,做事的方式,也就是科学操作是谨慎、透明、公正、清晰的。本章的十个小节(越南国民政府时期的诗歌/越南共和国政府时期诗歌创作力量概述/走旧路的新诗人/批判现实为主要灵感/南方都市诗歌的公开斗争倾向/南方都市诗歌的反共思想/内向的诗意思考/悲伤的祖国与愤慨的士兵形象/南方都市诗歌中的性表达/西方现代哲学与艺术观点的输入我们认为,这是科学研究民主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它甚至征服了最苛刻、最保守的读者。我们认为,明智的研究精神迟早会帮助作品的作者,无论多么困难,最终都能捍卫自己的观点和真理。

3.研究工作的科学民族和谐团结精神,尤其体现在第四章对越南诗歌高度团结的令人信服的论证中:1945-1975年越南诗歌的总体特征(独立、和平与民族统一的追求/文体运动的自由化/长诗与史诗的发展/诗歌语言与意象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像某些人恶意暗示的那样,是一种“混合体”。实践是关键。作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政治体制下形成的不同思潮、不同风格的丰富诗歌实践,概括出诗歌的特征。但一般来说,所有的河流都会流入大海。正是呼唤精神 国家汇聚并统一了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化、文学和艺术。这里不仅有爱或理性,还有合理的

4.我们想提一下研究风格是这项工作的一个优势。1945年至1975年越南诗歌全景。激情、热情、对民族诗歌的执着是作者不变的情怀。这种发酵有助于研究人员摆脱精确但冷淡的写作风格。写评论难,写研究更难。义安学者有时显得“疯狂”的形象突然从文学作品的每一页上消失了。也许正是这种优美的文笔,让读者在读完500多页的大型研究著作后不会感到疲惫。例如“新走古路诗人”的代表人物武黄章。研究者对武黄章的评价既准确又灵活:“新诗之后他的诗集,似乎仍延续着前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对革命的思考和感受,只停留在最初的热情上,之后便不见踪影。”(第253-254页)但必须指出的是:“他1945年之前的醉诗至今仍是他对民族诗歌贡献的巅峰。总的说来,在1954年至1975年期间,如果我们抛开政治误解,他的诗歌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印象,其中最深刻的是他对祖国,特别是对拥有千年历史的升龙的沉重怀念。”(第257-258页)

项目1945-1975年越南诗歌全景并不是说没有读者不喜欢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今开放的精神下,我们深信这本书将为文学界带来对统一的民族诗歌的全新、启示性的视角。我们希望阅读这本书能够激励所有热爱现代民间诗歌的人。./.

作者:裴越胜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