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11月20日越南教师节、文理大学建校75周年、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建校25周年之际,USSH信息页面有幸采访了“人文学者”,并记录了他们感人至深的分享,分享了过去75年辉煌发展历程中凝聚的传统和经验教训。他们是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科学家、管理人员、学生、校友、培训生……他们在发展历程的许多历史转折点上与学校紧密相连。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传承?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共同培育,并展望未来?



1993年,总理根据党的政策,决定创办河内国立大学。1995年9月,我接到任命,担任校长。起初,学校面临诸多困难。在设施方面,学校的校舍面积只有原河内理工大学的一半,校园面积只有1公顷多,校舍也都很老旧。初期资金为零。

当时学校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几个阶段。首先是选拔和打造一支真正敬业、真正致力于学校建设事业的管理团队。当时,组建董事会被认为是非常有力的,而最有力的就是团结一心,为学校建设而奋斗。其次,组建一个规模虽小,但充满敬业精神、高度责任感的教师的董事会。这是首要任务。

第二,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说,河内理工大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大学,是全体师生的骄傲。对河内理工大学的遗憾之情至今仍十分沉重。当前,必须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不会忘记河内理工大学,我们在河内理工大学的基础上发展,但要集中精力把河内理工大学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建设到新的水平和新的高度。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形成高度的共识,营造出热烈的氛围,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大学。

第三,注重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此前,河内大学只有几个院系:历史学院、文学学院、哲学学院、经济学院……在组建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时,学校在此基础上,决定设立新的人才培养专业:国际研究、东方研究、旅游研究、管理学……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非常丰富。

25年来,大学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依然是一支非常知名、知识渊博、敬业的教师队伍;依然是河内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团结的传统。此外,学校在一系列正确的方向指导下,在师生团结一致、高度共识的基础上,发挥了为学校牺牲和奋斗的精神。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困难逐渐得到解决。学校设施逐步改善。增建了总部大楼D楼,升级了教学楼,重点关注课程设置和教案问题。当时,师生们都认为拥有一所独立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是一项优势。发展期来得早,进展相当稳健,为全校带来了活力。

学校创办初期,我学到了三个最深刻的教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训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第一个教训是团结一致,首先是领导团队的团结一致。第二个教训是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正确的方向,但必须将其具体化为计划,具体化为步骤。每年、每个季度、每个季度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哪个阶段应该优先推进,哪个阶段应该后推?正因如此,学校的步伐才稳健、可持续、有效。第三个教训是关爱人。一切都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关爱、培养和培训教师;关爱并激励学生学习、研究和创造。

时至今日,早期的经验教训并未消失,依然弥足珍贵。或许有很多事情已经不同,也必须改变,但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团结一致,这在每个时代都是必需且宝贵的。其次,人性、人文精神、道德生活和关爱永远不会过时。让我们以团结一致、以人性和善良的精神为永恒,来应对时代的所有变化。



我认为,未来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仍需最大程度地依托、利用和发扬原河内理工大学的优势。河内理工大学是越南领先的基础科学教育与研究机构。未来几年,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现有专业之外,大学还需研究建设和发展新的跨学科科学专业,继续提升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等基础专业的科研与人才培养优势,并开设新的人才培养专业,以满足越南社会发展以及培养世界公民的需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不仅能在越南就业,还能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竞争。

为了尽快将大学打造成本地区先进的研究型大学,必须重点拓展和发展研究生培养,因为研究生培养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前提。在科研领域,人文社会科学大学除了落实现有计划和项目外,还应注重构建新的研究方向,发挥重要核心作用,提出论点和观点,为党和国家建设国家,特别是在文化建设和培养现代越南人民方面的政策建议做出贡献。

此外,在科学领域,我们有必要瞄准国际出版。但为了增加国际出版量,我们必须尽快发展和提升《社会科学与人文期刊》的地位,使其成为本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科学期刊。



在学校的长期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热议综合学科的“质量”,如今又开始关注人文学科的“质量”。这确立了综合人文学科品牌在越南国立大学多学科架构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国内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面临调整的背景下。这是大学传统带来的巨大优势。学校也确立了校训:秉承传统、基础的科学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和融入现代数字人文学科的发展趋势,确保学术和传统品质的同时,紧跟当今研究和教育的新潮流。

学校决心创新和调整培养方案,使其更加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在科研方面,学校将传承悠久学术传统,把握研究趋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实际问题。国际合作与合作关系的发展将遵循务实、务实和有针对性的方向,以提高效率。学校将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有效灵活的政策,使每位教职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激发工作热情,为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做出贡献。学校还将大力投入和调整现代教育的其他任务,例如质量保证、设施建设、现代化管理等,以迈向先进的大学管理模式,满足21世纪一体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的标准。



要讲这个学校,我想讲以下几点很重要的事情:

首先,在这所学校,有一种精神,一种对教学、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这种热情如同火焰,任何学生在入学第一天都能从老师身上深刻感受到。这些老师在黑板上讲完课后,手里沾满了粉笔,他们背上满是皱纹,但上课时声音始终清晰。

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第二个东西是他们做事的认真和细致。无论做什么,无论是教学生,还是参与科研,我们都能感受到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用心。

而构成这所学校品牌的,我们所听到、看到和用心感受到的,正是善良和人性。这所学校弥漫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善良,它是一种传统,一种代代相传的灵魂。在这里,人们以善良、真诚和最美好的事物对待同事、对待领导、对待教职员工、对待老师……这些都是我最引以为豪的价值观,也是我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读书期间以及后来担任讲师期间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作为学院的校友,如今已在学院任教十五年有余,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是学院历代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文学院,第一代教师怀着对科学的热爱,怀着对基础科学的热爱,创建了学院和学院。正因如此,教师们构建了海量经典科学著作体系,为下一代传承了宝贵的知识基础;也把他们对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热爱、热情和奉献精神传递给了我们。我们希望将这份热爱和热情继续传承给下一代学生。

社会瞬息万变,面对新的需求,我们这一代讲师有责任弘扬和延续这一传统,同时努力实现自身的创新。我们始终牢记,不断改变自我,始终根据新的趋势、研究和教学趋势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创新培训项目,既要保留前几代人塑造的传统特色和科学性,又要适应当今日益要求创造性和动态思维的现代社会环境。



作为在人文社科大学学习成长的校友,我们始终为学校的科研和培养传统感到自豪。我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也在这里学习成长。

在知识方面,从河内国立大学的传统到社会人文大学的学习,我们拥有全面而深厚的社会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我们能够快速融入职业实践和就业市场。毕业后,我在大学担任了16年的哲学政治学讲师。自2016年起,我转行到丹科集团从事房地产业务。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目前从事房地产投资工作,在学校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仍然陪伴着我们走上职业道路,走向人生。学校独特的“品质”赋予学习者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以及全面而长远的人生观。我们仍然将所有这些应用于单位和我们自身的定位、规划和发展战略。



值此文理大学75周年校庆、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建校25周年之际,我和大学全体师生都为能够继承传统、汲取前辈宝贵价值观而感到无比自豪。作为在融合时代出生和成长的年轻人,我们不仅努力学习、实践、汲取新知识,更始终紧跟社会和时代的潮流,积极变革。我们将不愧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这所传统名校的优秀学子,努力生活,为国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