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首先是口语,然后是书面语,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性似乎与日俱增。在历史的某个阶段,语言本身似乎拥有巨大的力量,超越了说话主体的掌控。所有权力体系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即便它们最终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依然在“古典著作、历史、哲学家和文集”中留下无数的威望遗迹。
在传统观念中,直至历史记载,越南一直与东亚其他国家拥有“相同的文化”。统治越南的王朝逐渐完善了“文治”政策,将“文人”转变为特权阶层,并将文学活动升华为一种既高尚又可能具有危险性的精神活动。
中世纪时期,文学在中国和其他具有类似文化的国家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既促进了作家和文学作品的发展,也给那些“有文学天赋”的人带来了危险和不可预测的陷阱。
长期以来,从专业文学研究者到普通文学读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作家身上。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却远远不够。对“三件琐事和题外话”缺乏了解,在很多情况下损害了对作家和作品的正确和深刻理解,有时甚至会导致对整个时期或文学阶段的评价出现误判!

这种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的文学史研究方法,本质上与当时流行的文学史研究方法毫无共同之处,而当时流行的文学史研究方法现在常常被人们轻蔑地称为“庸俗的社会学方法”。
青年研究员兼讲师范文雄深知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和前景。这本篇幅虽不厚重却内容详实的著作,是他构建皮埃尔·布迪厄所谓的“文学学派”的征程的初步成果,而这段征程或许仍在“吃米吃米”之中。本书中或许需要对一些概念性术语进行阐释,但依我之见,这部收集了10至19世纪越南文学史案例的著作,既实用又引人入胜。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和系统整理,能够为热爱民族文学史的研究者和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民族文学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恭敬地向远近读者介绍。
作者:Tran Ngoc Vuong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