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新闻事业稳步前进

2015年10月18日星期日 11:57
我从事记者工作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在《大梅图片报》工作了近23年。2011年初,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任编辑部主任(编辑秘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从一个普通的行政专员,到组织行政部主任,再到现在被调任编辑秘书,我当时真的很焦虑,不知道自己的职业“资本”已经为零,该从何做起。
Vững bước với nghề báo
新闻事业稳步前进

         

很惊讶……

接到新任务的那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允许私下会见时任总编辑阮建雄先生,表达我的担忧和担忧。他安慰我说:“别担心,我和编辑部的其他成员会指导和支持你。我对你很有信心,所以把这个重任交给你。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听完他的话,我稍稍安心了一些,但仍然很担心。我面前是编辑部秘书处,以及在新闻界工作多年的记者和编辑们,现在都由我这个新闻界“新手”领导和指挥。我感觉,他们内心深处仍然不“说服”我,不相信我的能力。没错,我的专业是经济学,从事组织和行政工作,现在我是编辑部秘书,领导和指挥着他们——近30人——负责3份报纸的内容制作(!?)。

不仅编辑部的兄弟姐妹,我的亲戚,以及省内一些报社、电台的同事,都和我一样。有人问我:“你学过新闻学,或者从事过新闻工作,做过编辑秘书吗?”我苦笑着说:“你看,武德丹(《西贡捷氏报》)、天草(《胡志明市警察报》)、田贞(《青春报》)……他们当时都没学过新闻学,但都把新闻学做好了,而且很有名。以后你就知道了。”话虽如此,我还是忍不住担心。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人们改变对我的看法,更好地履行赋予我的职责?很多个夜晚,我都因为这个问题而辗转难眠。

            学习一门手艺——热爱这门手艺

“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没错。除了越通社的《越南画报》之外,《大梅画报》是金瓯省唯一一家全国其他省市都没有的画报。《大梅画报》拥有三份出版物和一份网络报纸,其中包括两份周刊(《大梅画报星期一》和《大梅周末》)以及一份每月两期的越柬双语报纸。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晋编辑秘书来说,这并非易事。

我决定努力学习。

首先,我会自学。我会购买和借阅许多关于新闻、新闻技能以及国内外许多作者撰写的教材的书籍进行学习。同时,我也会上网搜索,向前辈、同事和朋友学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此外,每当有新闻、摄影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时,我都会抽出时间参加。

幸运的是,大约在2011年年中,我听到通知说,金瓯省继续教育中心将与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合作,在金瓯市开设非全日制新闻学课程。我立即报名,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好机会。同年12月,课程正式开学。

我们非常幸运,给我们带来知识的人都是著名而热情的教师、记者和研究人员,例如阮氏明泰副教授、杨春山副教授、邓氏秋香副教授、武光豪副教授、阮青莱副教授、越南记者协会专业活动中心副主任、《记者杂志》范国全主编......在将近4年的工作和学习期间,对老师和同学们有很多的感触,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老师们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理论知识,老师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传授和分享最实用的经验和知识,用最有创意、最生动的“动手”教学法进行更新,并组织了多次实地考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立即运用到我们日常的新闻工作中。我学得越多,就越热爱新闻事业,一个我从未想过会从事的职业。

稳步推进专业化

凭借所学知识,以及编辑部和编辑部同事的指导和支持,我改变了人们对我的看法和看法。在任职期间,我组织了编辑部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的革新,在保持摄影报纸特色的基础上,对《大梅》摄影报的出版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创新。此外,我还撰写了大量政治文章、报道……以证明我是一名真正的记者。从信息量少、内容枯燥、缺乏“热度”、时事性强、图片质量差……到现在,《大梅》摄影报的报纸和电子版都变得更加精美和引人入胜。

作为编辑部的“外援”,我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2015年3月,我被省人民委员会主席任命为《大梅》摄影报副总编辑。在新的岗位上,我继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如今,我完成了大学新闻系的学业,一如既往地告诉自己,要学习,要继续学习,要永远学习。而从新闻系毕业的那一天,将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天。

衷心感谢新闻传播学院的各位老师,是你们帮助我坚定地走新闻事业的道路。

值此学院建院25周年之际,祝愿全体教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有成!

南风

金瓯K56衔接班前学员

金瓯省大梅摄影报副主编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