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历过无数个除夕夜,有些除夕夜只是渴望逃离奴役和苦难的生活;有些除夕夜充满仇恨,奋力消灭外敌,解放自己;有些除夕夜充满悲伤,思念那些为了祖国的召唤而远走他乡、一去不返的亲人;有些除夕夜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有些除夕夜则充满焦虑地等待着新年的到来。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成功不足以扫除一切障碍?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回望过去,我们发现先辈们用一种极其简陋的考核方法选拔人才,如同用木材选拔人才一般,却直击人心。除了学识水平,孝道、敬人、敬祖等品质也备受推崇。过去,考生通过科举考试后,朝廷会任命他们为官员,高分者晋升为州、省级官员,中分者晋升为县级官员,最高分者则晋升为郎中、太郎、上士等朝廷要职。基本上,他们先从基层做起,随着“好酒自然好闻”,便会“轮换”到更高的职位。
现在,我们轮换干部到基层积累实践经验。近期,为了从战略层面到地方层面规划干部,也开设了领导和管理培训班,主动创造资源。虽然这些培训班做事有条不紊、考虑周全,但仍然存在不少先选拔官员,再送去学校进修不同层级专业知识的情况。然而,干部的工作往往“诱人”,学习时间并不多。改革时期,免费资金和贿赂催生了新的后果——学历和成绩市场化……每当出现“转折点”,那些被列入规划名单的人就会被集中起来进行几个月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知识和理论水平。然而,通过这些培训班,他们真的能够“清除”那些因“奉献”实践而根深蒂固的弊病吗?

放眼国外,有很多方面我们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例如,其他国家的官员普遍拥有很高的自尊心,在政治活动中展现出令人钦佩的政治文化。当领导人意识到自身存在不足、缺陷,不再胜任所承担的职责时,他们会选择辞职。即使他们给人民和国家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却不辞职,也会受到舆论、媒体压力以及其他各种组织压力的冲击,最终不得不辞职。人们常说,只有当官员们拥有足够的自尊心并充分理解自身的职责时,这种主动辞职的文化才会存在。
越南被认为拥有重视道德和荣誉的传统文化,那么为什么辞职如此困难呢? 我国官员普遍认为辞职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他们辞职后该怎么办?很多官员只有领导和管理职位,这才是难点所在。此外,自卑感也很强,“英雄”辞职后去找新工作?由于自卑情结和缺乏合适的工作,这并不容易。与此同时,外国官员辞职不会对其辞职后的生活造成任何后果。
辞职很难,因为头衔被视为一种“荣耀”,是家族、氏族乃至村庄的骄傲。实际上,头衔只是履行个人职责的一种方式,仅此而已。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使得没有人愿意辞职,那就是头衔总是与权力相伴,而权力带来利益。即使只是调任或轮岗,如果去到一个只有名望而没有利益的地方,人们也会想方设法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来逃避;如果不能挑剔,就不会快乐。
因此,在我国,存在严重缺陷的干部不会主动辞职。在集体领导机制中,如果情况过于紧张,组织会将他们调往更高层级(而不是降级到基层)。有时,他们只是认真地吸取经验教训。有人抱怨说,这“经验教训”的链条不知道有多长。犯错时,各层级、各部门、各组织、各级官员都会认真吸取教训,但这仍然不够。请不要再吸取教训了,而需要根据分配的工作明确个人责任。哪里犯了错,就必须严肃处理。世界只知道个人在法律面前的责任,但我们却有集体责任、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种类繁多,实效却不尽如人意。集体责任容易促成全村和谐,而政治责任既不具体也不普遍,因此难以将责任归咎于领导者。在领导和管理层面,只有个人在法律面前的责任才是切实有效、真正造福人民的。
社会政治环境也紧闭着辞职之门,无人能够开启,也无人愿意开启。社会应将辞职视为一种正常现象、一种文化、一种人格尊严和自尊,而非歧视或鄙视。社会环境需要接纳辞职文化,将其视为一种积极因素,尊重人格尊严和自尊,促进进步、公平和社会文明。顺从的文化是建立在真正领导者的尊严、自尊、智慧和勇气之上的政治文化最生动、具体和实际的体现之一。这些领导者既理解自身的职责和责任,又拥有充分的勇气。这种政治文化与机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截然相反,后者漠视职责,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自身地位,践踏民意和良知。缺乏文化,又怎能指路?胡志明主席曾说:“文化指引国家前进的方向”,但领导者必须展现出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为人民的文化指引方向做出贡献。
我们依靠文化发展,但精神和社会基础存在问题,尤其是一部分有能力影响社会发展却尊严受损的人群。这种缺陷阻碍了教育、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教育、科学和技术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政策手段。因此,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过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和政策预期。
三十年的革新期已过,国内外取得的成就令人自豪,但在此期间出现的不足也对国家的未来构成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正在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但结果并未显著改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我们知道这些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尚未得到及时解决。或许我们还没有认清问题的根源,没有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
整整70年前,他创建了我国人民民主共和国,并作出了指示。“我们应该学习西方或东方的优点,创造一种既具有纯粹的越南精神,又与民主精神相协调的越南文化。” (报纸 国家救世军,1946 年)。这种政治观点引导他博采众长,汲取世界精华,丰富思想,造福国家。即使是马克思主义——这一诞生于他那个时代、借鉴欧洲实践的革命理论——也仅仅是一种科学理论,其在辩证法方面贡献卓著,而辩证法是探索自然世界、探究社会的关键。其他理论则无法在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都适用。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民族文化如何,道路也如何。

在接触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革命理论,并结合越南人民的历史文化之后,胡志明进一步完善了他对殖民地国家社会革命可能性的看法。民族解放革命的实践证明了他的创造力。胡志明与他的前辈们截然不同,他没有丧失民族认同感,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只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因为人民是民族的根基。他说自己是爱国者,这意味着他从民族利益出发,为民族思考和行动。
我们必须了解,必须敢于正视自身的缺点,才能克服它们。这才是人生的真谛。否则,我们会自以为健康,而忽略它们。人生最危险的事莫过于刻意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一切都完美无缺。在这神圣的新年除夕夜,我们坦诚面对自己,因此内心无比平静,满怀无限的热情,以全新的使命迎接新年的到来。
如今,在创新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或许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变革,真正回归胡志明革命思想和方法,以国家为最终目标。国家和时代的现实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是时候解放思想,汇聚创造性思维,完善回归胡志明思想的道路了。回归他的革命思想和方法,就是回归国家的活力。啊!新的春天即将到来,它融合并振奋着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我希望国家能与人类的春天一起迎来更多的春天!
--------
本文发表于《河内新报》春季刊。
作者:副教授,范春航博士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