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讨会是一场专业讨论,围绕东方学部日本研究系两位年轻研究人员的主要报告展开。
由理学硕士 Pham Le Huy(东方学部日本研究系)作关于“研究”的报告从中央区域的钟悬挂和棺椁摆放位置来看,可以理解7世纪日本都城和李朝升龙都城的设计理念。该报告以区域研究理论为基础,并运用了比较研究和互文性研究的具体方法。作者的主要论点是,古典统治阶级的理想是通过规划和建筑单元的布局得以实现和物化,这种布局体现了一种按照儒家模式进行的“文化移植”,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权力并象征王朝的繁荣。

Pham Le Huy 硕士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针对该报告,陈仲阳博士(汉喃研究所)高度赞赏作者的论点以及这项研究的宝贵成果。在方法论方面,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文化比较方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将东亚地区存在的中国儒家文化视为文化基础,一个文化建构的区域。因此,理论上,文章首先考察了历史上中国都城的模式;这些模式被视为日本、越南等同文化国家可以借鉴的模式/原型。陈仲阳博士还就作者如何继续研究该主题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如果将这项研究的时间跨度扩展到日本和越南,将有助于构建对中世纪东亚社会间谍思想和传信制度的整体认识。此外,如果条件允许,作者应将研究范围和主题拓展到历史社会学的范畴。也就是说,研究封建王朝“出版文学”功能的应用和实施过程,看看中世纪社会和封建王朝如何利用这一制度来表达权力与社群利益的互动。
阮芳翠博士(日本研究系)的报告重点关注……比较这些政权日本地方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制度该报告概述了地方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的诞生背景以及保护制度,包括定义、条件、主体、客体等。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上述两种保护制度进行了比较评述。

阮芳博士在研讨会上与研究人员进行了讨论。
越南社会科学院的武俊雄博士评论说,阮芳翠博士的文章《日本地方集体商标制度与地理标志制度的比较》中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性问题以及地方集体商标或地理标志的保护问题,具有实用价值,将为越南的日本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越南和日本正式成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12个成员国之二,越日之间的合作与战略伙伴关系将为构建和发展与农业、林业和渔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带来诸多特殊机遇。武俊雄博士还指出,文章内容已部分反映了地方集体商标制度和地理标志制度的比较,但尚未展现出一套平衡的评价标准,应补充法律文件类型、保护期限、注册程序等因素,以更清晰地阐明上述两种制度的具体内容。
这两场报告引起了众多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热烈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们与记者合影留念。
最终讨论定于2016年1月23日举行。
作者:阮氏秋香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