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书籍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侵略的爱国运动》

2019年2月25日星期一 21:40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位模范、受人尊敬的教师、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的历史学家邓辉云的遗体安放在太原省大慈县万安山的山腰上。在抗美救国的残酷岁月中,河内大学就是在这里疏散的。他还未满40岁就去世了;当想法和科学项目尚未完成时。他留下的手稿包括4卷1000多页的文件和10篇文章,有些已经完成,有些还未写完最后几行。多年来,他唯一的女儿——历史学博士邓氏文芝编辑、整理并介绍了她敬爱的父亲的部分著作。此次,值父亲逝世50周年之际,邓氏文芝博士精选其发表的文章,出版成专著《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侵略的爱国运动》。
{Giới thiệu sách} “Phong trào yêu nước chống thực dân Pháp xâm lược của nhân dân Việt Nam cuối thế kỷ XIX đầu thế kỷ XX”
{书籍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侵略的爱国运动》

本书收录了30多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是由历史学家邓辉文老师撰写的,或与著名培养单位——河内国家大学历史学院越南现代史系以及其他单位的历史学家和著名教师——丁春林、朱天、章陶、阮潘光、黄文兰、裴文捷、黄廷平、阮登维、黎玉东等人共同撰写的。这些研究工作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的,其中许多论文是在抗美战争期间,在太原省大慈山区,在撤离区的油灯下,在无数的物资匮乏、困难重重和艰苦条件下写成的。

邓辉文研究员一生充满研究热情和创造力,对近现代国家历史的许多问题都很感兴趣。他就以下问题撰写了多部专著:越南近代史分期、国语文、嘉隆时期阶级斗争状况、嘉隆时期劳役兵役制度……;参与编写了多部重要科学著作、教材越南近代史19世纪下半叶的爱国诗歌和文学(1858-1900)阮长苏的改革建议从巴亭到兴灵,...但他最感兴趣并且花费最多时间研究的主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侵略的爱国运动

这不是一种随意、武断的选择,而是一种人生目标的追求,是一个始终崇尚道德的爱国知识分子的创作宗旨:国家兴亡,士大夫有责。 20世纪60年代,我国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日趋激烈;美国远征军大举进入南方,发动局部战争;美国飞机疯狂轰炸并摧毁了北方。爱国知识分子、历史学家邓辉文要以历史为民族抗战救国伟大事业服务;我们要把我们祖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抗击法国殖民者时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的传统作为圣火点燃并鼓舞了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与好战的寡头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中,为争取独立、自由和民族统一而奋斗。他的愿望在本书所刊载的30多篇文章中始终如一地表达出来,这是本书的一贯思想、主要灵感和突出目的。

全书共分四部分,重点论述了三大问题:“战争派”与“和平派”围绕应对法国殖民主义入侵的道路和方案选择的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侵略的广泛而英勇的斗争;识别并评价一些仍然存在认知差距或不同观点的当代历史人物。本书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收集了30多篇文章,全面介绍了越南近代史上,即1930年2月越南共产党成立前时期的重要问题,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越南民族近代史上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基本轮廓。

一如既往,每当祖国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时,统治阶级内部就会出现分歧,选择如何应对:为保卫民族独立而战,还是妥协、让步、投降。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在这本书中,研究员邓辉文运用历史文献和科学解释,真实地描绘了“和平派”与“战争派”之间的斗争。“和平派”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动机,但总的来说,他们都对法国殖民主义的强大势力感到担忧,代表人物是阮朝国王和他们的一些亲信;“战争派”则以爱国正直的官员为代表,他们始终相信人民的力量和民族的英雄传统。作者通过对19世纪下半叶国家历史现实的全面分析,得出了深刻的结论。他强调,当封建王朝明显暴露出其软弱和反动本质,违背国家利益和人民愿望时,要反抗法国殖民者,就必须反抗朝廷的屈服;反抗朝廷投降和人民受压迫剥削的斗争,是19世纪末抗战救国战争的一部分。

在这本600多页的书中,占最大篇幅的是有关我国人民反法爱国运动的文章。在国家暂时分裂的背景下,作者邓辉文利用新的资料,集中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在北方地区,从中部到平原、中部、山区不断发生的激烈的武装活动、起义和反法运动。他特别注重描写和歌颂起义军不屈不挠、英勇的战斗精神和文人救国热忱的忠诚榜样;低地爱国力量与高地爱国力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爱国力量、越南爱国学者与清廷内具有反法精神的人士之间的团结与配合(尽管仍属自发性质)斗争……在他的笔下,我国人民的反法运动蓬勃而有力地展开。哪里有侵略的足迹,哪里就有反抗;这边打一下,那边应一下,这波平了,那波又起,没有一天不打。他指出,我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任何现代科技力量都无法战胜的,运动虽然暂时平息,但又朝着更加蓬勃的方向、创新发展,与20世纪初民族运动的总体发展相融合。

在书中,研究员邓辉文用多篇文章分析和阐明了许多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局限性,他们的一生和事业与悲惨、复杂、转折的历史时期的跌宕起伏和冲突紧密相连。通过透彻掌握特定的历史视角,他确定: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他们生活、工作的大背景下考察,要考察他们从事这些活动的动机以及他们整个人生的其他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到阶级和历史时代的客观局限性……以免陷入简单和教条主义。他以科学的态度,在文章中对刘永福和黑旗军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和评估;关于Phan Thanh Gian、Truong Vinh Ky、A. de Rhodes、Le Van Duyet;关于阮长苏的改革建议;潘佩珠对动员天主教同胞的贡献及其历史观点;潘珠桢民主思想述评.

50年来,我国史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越南现代史的研究更加全面、完整;许多历史问题和人物都根据新的资料和方法得到了澄清。在这些成果中,邓辉文研究员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邓辉文留下的作品中,体现出一位真正的史学家的品格和独特的史学风格——邓辉文风格。

1969年2月22日,家人、同事、学生怀着悲伤和遗憾的心情与受人尊敬的教师、历史学家邓辉文先生告别。在送他去往永恒世界时,教师兼文学研究员黄如梅写下了感人的诗句,描述他的一生和高尚人格:

一个背包,一叠手稿

已撰写但未发表的十篇文章……

……饿了饱了,缺了缺了,没怨言

常见的祈祷是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很少涉及私人生活……

…诚实做事,纯洁心灵

简单地生活,简单地死去[1]

研读本书的文章,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和体会到这位史学家毕生为国为民、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而且能清楚地看到他严谨的工作作风、才华横溢的文笔和令人敬佩的科学态度。为了撰写论文,研究员邓辉文一直致力于从多方面寻找新的历史文献:顺化宫廷的文献、清廷的中文文献、殖民政府的法国文献、实地调查文件以及民间仍保存的文化文献。他从丰富多样的资料中重现了我国人民在19世纪血腥的半叶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抵抗运动的历史。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单调、枯燥、沉闷,而是生动活泼,色彩斑斓,引人入胜。从护城河、竹篱笆、榕树、抗战根据地的集体屋檐,到英雄、义士的画像,再到每一场战役的具体发展、细节……在一些文章中,他与多位研究者就文献、论据、评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等进行交流、探讨、辩论。他的观点总是温和、谦逊、令人信服,这是因为他的个性价值观是文化和文化品质。岁月已逝,爱国革命知识分子邓辉文的人格和历史风采永垂不朽。

本书导言的作者是20世纪60年代末邓辉文先生的弟子,他是一位对老师怀有深厚感情、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对老师尊敬敬佩的人。值此老师逝世五十周年之际,我谨以此篇向老师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我们谨向远近的读者介绍这本书。希望本书能够激发你们的热情,特别是那些研究历史、热爱历史、立志毕生致力于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人。

[1]斜体字是本书研究员 Dang Huy Van 文章中的原文引述。

作者:Phung Huu Phu 教授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