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奇特习俗的解释有很多,比如人们把旧年的甘蔗留到新的一年,希望来年事事顺利、甜头不断;有人解释道,每一节甘蔗都像是灵魂攀爬到天堂超自然境界的阶梯;有的地方解释道,甘蔗上有两根棍子,是祖父母可以依靠,找到回到子孙身边的路等等,每一种解释都体现了心灵回归本源、回归善良的理念。
信奉和阅读佛教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需要参考。总的来说,京族的葬礼、祭祀和仪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融合了许多信仰。古代越南(公元前)的信仰在当时的越南人中从未被记录下来,所以我们很难找到具体的信仰来比较。甘蔗的图像不太清晰,芦苇的图像只是一个估计。压榨糖蜜制糖的工具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对于京族来说,在融合中,我们最容易感受到这种崇拜行为中浓厚的佛教色彩。焚五香、摆放五果、念诵阿弥陀佛……都是佛教的,不仅影响了京族,也影响了中国人民,从中国统治时期开始,也就是很久以前。
印度佛教沿袭传统,认为释迦族的祖先属于蔗族,梵语为Gautama,汉译为Cu Dam,也读作Co Dam。关于佛陀蔗族的起源,早年在不同的经典中记载了多种说法,大同小异。据《十二行记》记载,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有一位菩萨,是一位国王。他的父母早逝,他将王位传给了弟弟,自己则跟随一位婆罗门学习,居住在一个蔗园里。人们称菩萨的老师为“大蔗潭”,称菩萨为“小蔗潭”。当时,有五百名强盗抢劫了一位官员的家。他们在逃跑途中,穿过一片蔗园,将抢来的财物丢在园中。追兵追到后,找到了这个地方。众人见状,以为菩萨是强盗,便一箭射死菩萨,血流满地。大乔达摩天眼洞察一切,恻隐之心,泪流满面,将地上尚存的鲜血舀起,与泥土混合,盛入两个小碗中,分别摆放在花园两侧,并祈祷道:“若乔达摩心诚,愿天神将血化为人。”十个月后,左边的碗化为儿子,右边的碗化为女儿,从此便取了乔达摩这个姓氏。
春节期间祭坛上的甘蔗
《大日经注》卷十六记载,乔达摩仙人在天上犯了邪淫,一滴脏水落到地上,长成了两株甘蔗,又借着太阳的光合作用,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成为释迦族的国王。因此,人们说乔达摩仙人是释迦族的祖先,释迦族又被称为甘蔗族。
佛经中还记载了另一个关于甘蔗的传说,关于甘嘉王。《佛本行》卷五记载,在甘嘉王之前,有一位国王,名叫大卯陶王,他弃王位出家,获得五种神通,被称为王进。王进年老体弱,无法行走。他的弟子们外出化缘。王进担心家中的老师被虎狼捕获,便将他关进草笼,吊在树上。当时,一位猎人误以为王进是一只白鸟,将其射死。王进的血滴落之处,后来长出了两株甘蔗。太阳炙烤着甘蔗,两株甘蔗裂开,生下一男一女。达官贵人闻讯,便将他们带回宫中抚养。男孩因阳光劈开甘蔗而生,故名天嘉生;因阳光灼伤甘蔗而生,故名一忠;女孩则取名天贤。后来,天生被立为国王,天贤被立为王后。天贤生下一个儿子。后来,国王又娶了两个妻子,生了四个孩子。天贤想立儿子为国王,便劝国王将其他四个儿子驱逐出境。这四个儿子在雪山后建立了国家,建立了释迦家族。
在越南,参观寺庙,也就是来到佛陀的圣地,必须攀爬一段陡峭的山坡,当地居民常常会将甘蔗当作棍子出售,寓意着供奉佛陀的圣地。所以,按照传统,供奉甘蔗是一种蕴含着强烈回归本源感召的仪式,这里的甘蔗象征着佛陀家族的起源,供奉甘蔗也是供奉佛教的起源。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行为的起源会逐渐被遗忘,唯有习俗作为一种文化惯性得以保留。于是,民间又创造出许多传说和轶事来阐释,形成丰富有趣的社群意识。这以民间语言艺术的创作形式存在。然而,每当春节来临,人们反思过去,践行当下,展望未来,对起源的追寻依然格外强烈。
甘蔗,给生活带来甜蜜,如今受到人们的崇拜,更加神圣、有意义。
作者:阮雄蔚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