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清晨,我们离开西贡,直奔暹粒。从木牌出发,景色似乎与前几天体验的越南东南部大相径庭。数百公里的路程,除了国道两旁零星散落的几栋小房子外,似乎看不到任何村庄的踪影。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荒芜草地,偶尔点缀着几片田地、橡胶园或一群群牛群。在这里工作多年的老师们热情地讲述着过去的回忆,从物产到历史、风土人情,一一介绍着。我们的车子在柬埔寨广袤空旷的土地上穿梭,时而宁静,时而热闹,越南语和高棉语的歌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兴致勃勃,热情洋溢。
抵达暹粒时已是傍晚,晚饭后我们便去了夜市。暹粒夜市的装潢让人想起会安,但氛围却与西贡的西城区相似,夜空也如同南国的夜晚般清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来到这里的酒吧,听音乐、喝酒、唱歌、跳舞、结交朋友。我们流连忘返,享受着街头小吃和暹粒夜晚的喧嚣,仿佛要振作精神,准备踏上千年前的古高棉王国之旅。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吴哥窟、吴哥城以及众多宏伟的古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这些宏伟的寺庙,尽管饱经风霜,却依然气势磅礴,远超乎从未踏足此地的人们的想象。吴哥窟和吴哥城不仅精雕细琢,规模宏大,即使参观一整天也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塔布隆寺的奇特景象——奇怪的树干攀爬在古迹的屋顶上——也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束了一天的文物之旅后,我们沉浸在……中放松身心。秒吴哥窟这场精彩绝伦的艺术演出,以神秘的巴戎寺微笑为灵感,讲述古代和中世纪柬埔寨的历史和思想历程。巴戎寺上那张微笑的嘴唇,让千年古都吴哥,以及寂静的悬崖,永远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在这个饱受摧残的国家里,飘荡着希望。
第二天早上,我们离开寺庙之城,前往金边。金边承载着学院老一辈教师们关于教授越南语言和越南文化的美好回忆。20世纪80年代,包括我们学院的讲师在内的许多越南青年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前往柬埔寨,支持教育和平重建。学院院长阮天南先生是柬埔寨驻留时间最长、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高棉语的老师,他不仅讲述了许多关于当时教师们“辛勤生活”的趣事,还演唱了旋律优美的高棉歌曲。对于老一辈教师来说,重回这里,仿佛回到了故土。
在金边,我们参观了独立纪念碑、首都最美街道上的越南志愿军纪念碑,参观了历经沧桑却依然光彩夺目的金边皇宫、金塔和银塔,重温了金边皇家大学——该校许多老师曾经在那里任教,重温了色村——当年老师们居住的地方,景色至今未变,但老人已远去,令人既欣慰又感伤。我们还参观了吐斯廉屠杀博物馆,那里保存着红色高棉暴行的种种历史和影像资料。这些都深刻地提醒着我们,和平与民族独立密不可分。
最让我们了解金边现代生活的,是在下午逛金边市场(Phsa Thmey)的时光。这里不仅出售各种柬埔寨特产,还有许多进口商品,价格比越南更实惠。有趣的是,越南币在这里很容易支付。另一件让我们感到惊讶的事情是,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柬埔寨人都会说一点越南语。柬埔寨人对越南语言和习俗的理解,让我们不禁感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南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那些与越南接壤的国家,从而建立友谊。
柬埔寨土地上的最后一个日落,我们坐在游船上,欣赏着落在四面河上的夕阳,这条河在高棉语中被称为查托穆克(Chatomuk)。风和日丽,四周宁静祥和,令人难以置信,这片土地上的损失依然挥之不去,困境似乎永无止境。皇宫在河面上熠熠生辉,我们举杯祝愿这片土地永远如此和平,也暗自祝愿两国和平。
告别柬埔寨,我们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怀旧。五天的时间,我们体验了诸多物质和精神的体验,聆听了无数故事,也回忆了无数往事,旅行探索了这片极其独特的土地,它一半质朴,一半神秘,一半熟悉,一半陌生。与我们的叔叔阿姨、兄弟、同事和家人分享这些经历,更加弥足珍贵。他们知识渊博,友善亲切,风趣幽默。我们期待着一起探索新的视野。
作者:黎阮黎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