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上午,一场关于学者黄选韩生平和事业的学术研讨会在社会人文大学举行。研讨会规模虽小,只有约20个报告,但从科学角度对黄选韩教授研究成果的价值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评价,赢得了众多与会代表的敬佩和喜爱。
2009年2月19日上午,一场关于学者黄选韩生平和事业的学术研讨会在社会人文大学举行。研讨会规模虽小,只有约20个报告,但从科学角度对黄选韩教授研究成果的价值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评价,赢得了众多与会代表的敬佩和喜爱。
许多顶尖科学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如人民教师阮太勤教授、人民教师潘辉黎教授、人民教师丁文德教授、武明江教授、阮光玉副教授等……此外,许多年轻干部、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他们从未见过黄春寒教授,但他的研究著作已成为经典,激发了他们探索和指导研究道路的欲望。
在教育方面,杜氏香草硕士表示:“仅以《国歌》、《高中课程》、《科学名词》……三部著作就凸显了黄春翰先生在越南独立初期以及后来越南教育发展过程中对越南教育的巨大贡献。”。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爱,将自己细致的研究成果与具体的证据相结合。这一切都表明,黄宣汉的科学研究至今仍有效且持久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这本书科学名词这位教授的工作不仅在科学思维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特别有助于使越南语成为一种科学语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做到的。
选择 ”士兵妻子的悲歌阮雄伟讲师在其研究工作中,从黄春汉教授的这部著名著作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中汲取了许多经验教训。例如,文献资料对每个结论准确性的重要性,严谨而合乎逻辑的科学研究方法,工作中的奉献精神和耐心,以及科学研究中的诚实和轻信……
[img class="caption" src="images/stories/2009/02/24/pgs.ts%20pham%20hong%20tung.jpg" border="0" alt="副教授 Pham Hong Tung。摄影:Cong Khanh" title="副教授 Pham Hong Tung。摄影:Cong Khanh" width="280" height="188" align="left" ]近代史专家范鸿同副教授将黄春韩在陈仲金内阁中的活动置于日法政变前韩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论他们选择哪条道路,他们始终保持着报效国家的热情和真诚。作者 Ly Tuong Van 研究了黄春涵教授眼中的越南国际关系”。作者表达了对教授始终忠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敬意,对他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强国、巩固地位的志向表示同情:“受到邻国和强国的尊重“。
从书中搜索“李常杰”(1949年)至黄春汉致函前总理范文同和武元甲大将,探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时,作者阮宝庄意识到,他是20世纪第一位从陆地边界到海洋岛屿研究边界和国家主权的越南学者。阮怀芳大师随后研究了“所有植物” 以展示黄宣汉在烹饪这一颇为“奇怪”的研究领域的贡献,尽管“黄宣翰翻译和注释《草书》与其说是研究越南美食,不如说是作为一名研究珍贵文献的历史学家、一名希望为子孙后代保留祖先文化价值的文化学家。”。作家黄氏红娥从两个方面评价韩教授对旅法越南人的贡献: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潘辉黎教授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下一代可以从韩教授的科学生涯中学到很多东西。他是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尽管他是旅居法国的越南人,但直到去世都拥有越南国籍——这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非常罕见。他还是一位真诚、正直的科学家,尊重真理,即使真理的提出引发了舆论的诸多反对和质疑,他仍致力于探寻真理。当代科学界对黄春韩教授的另一点钦佩是,他在研究中始终注重思考方法和方法论。他曾坦言,我们的祖先留下的遗产非常丰富,但遗憾的是,由于研究方法过于落后,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将这些价值带给公众和世界。我同意潘辉黎教授、武明江教授和副教授的观点。阮光玉教授还认为,黄春韩教授的研究方法高度跨学科,不太理论化,重视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成为后人的典范。
历史系主任、副教授阮海克博士在总结研讨会时表示:“黄选汉属于那种不需要荣誉,却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科学会议才能成名,才能发现自己职业生涯的潜力和巨大价值的人……他的研究成果对国家科学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价值,凝聚着一位越南子弟始终渴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态度和特质。尽管他生活和工作在20世纪,但他的活力和能力却跨越了几个世纪。”。丁文德教授认为,黄春汉教授在诸多领域享有盛誉,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被尊为推动越南现代科学发展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名字也理应以首都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
黄宣汉教授逝世已十三年。根据不完全文献目录,与教授生平和事业相关的文献已有75篇。本次研讨会是对黄宣汉教授在历史、语言、文化、教育等领域留下的科研著作的经典价值的延续和更深入的研究与评估……他留下的宝贵遗产能为后人带来什么?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遗产?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研讨会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学者黄宣翰简介
[img class="caption" src="images/stories/2009/02/24/hoangxuanhan_a.jpg" border="0" alt="黄宣汉教授" title="黄宣汉教授" align="left" width="204"/>黄选汉(1908-1996)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文化人物,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许多领域博学多识。
他出生于越南德寿府罗山县安湖乡仁氏乡(现河静省德寿县德仁乡)的一个书香世家。1928年,他赴法国留学,先后获理学、桥梁工程学士学位和数学硕士学位。1936年,他回国任教于宝井学校,并在公立学校、农林学校、军事学校和河内理工大学教授数学。他积极参与科学和社会活动,例如创办《科学杂志》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编纂《科学名词》建立越南语术语体系,并担任国家语言宣传协会编辑部主任等。1945年4月,他加入陈仲金政府,任教育艺术部部长。
1945年八月革命后,他于1946年4月被任命为大叻会议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政治分委员会主席。1951年,他移居法国。1958年,他考取了原子能工程师资格,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越南历史文化研究中。他加入了旅法越南人协会,并担任该组织主席团成员。他创办了旅法甘宣文化教育协会,致力于传播和传承越南传统文化价值观。
他于1996年3月在巴黎去世。
2000年,他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追授胡志明社会科学与人文奖。黄春翰著作收录于《罗山燕胡黄春翰》(3卷,教育出版社,河内,1998年)。
主要著作有:《科学名词》(1942年)、《大南国苏奠卡》(1949年)、《李常杰》(1949年)、《哈清那秋》(1950年)、《麦丁蒙奇》(1951年)、《La Son Phu Tu》(1952年)、《Chinh Phu Ngam Bi Khao》 (1953年)、《Bich Cau Ky Ngo》(1964年)、《Truyen Song Tinh》、《大叻会议的一些回忆》(1971年)、《日历和越南日历》(1982年)...
黄春汉教授的科研成果是越南科学的宝贵遗产。黄春汉教授的姓名、人格、文化和科学生涯、历史研究工作,以及他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为真理、为历史真相、为国家和人类利益而奋斗的科研目标,将永远是当今和未来越南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作者:清河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