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越南及东南亚孟高棉族居民科学会议

星期四 - 2008年9月18日 06:09

2008年8月28日,亚太研究中心(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举办了一场科学会议越南和东南亚的孟高棉民族:语言和文化此次研讨会由河内国家大学亚洲研究支持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外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等领域的50余名科学家参加了研讨会。

2008年8月28日,亚太研究中心(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举办了一场科学会议越南和东南亚的孟高棉民族:语言和文化此次研讨会由河内国家大学亚洲研究支持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外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化与社会人类学等领域的50余名科学家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分为两个分会场,分别讨论语言与历史、文化与发展两个主题。

[img class="caption" src="images/stories/2008/8/29/img_5255.jpg" border="0" alt="梁宁教授(左)和阮文利教授(右)" title="梁宁教授(左)和阮文利教授(右)" width="220" height="147" align="left" ]

关于越南孟高棉族居民的历史,梁宁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越南人民、越南民族和越南语言强调越南民族和越南语是在和平文化时期以来居住在红河三角洲和越南北部的一群操孟语的古代居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对意见则认为,这是一个科学假说,需要在理论上和物质上予以澄清。关键问题在于,在人类学、考古学文化和语言方面,是否存在与特定族群及其在现代族群形成过程中的持续发展相关的联系。

[img class="caption" src="images/stories/2008/8/29/img_5239.jpg" border="0" alt="陈智德教授" title="陈智德教授" width="220" height="160" align="right" ]

Tran Tri Doi 教授的论文也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了历史问题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认为这两种语言之间并无关联,而只是存在非系统性的(特殊的)借用关系。该论点的依据是从历史语言学比较数据中进行分析的。然而,反对意见认为,发展这一论点的数据主要基于两组指代岩石和自然的词汇。需要收集更多其他词类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样这一科学论证才会更有说服力。

阮文利教授和杜光山先生关于芒族和康族语言的讨论被认为非常详尽,对于理解上述语言在越南乃至东南亚孟高棉语系中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鉴于芒族和康族人口稀少,居住在深山老林中,且其语言面临消失的危险,这一点意义重大。

关于孟高棉族居民的社会文化与发展,Vatthana Pholsena、Hoang Luong 和 Nguyen Van Chinh 三位副教授分别作了报告。Vatthana 副教授的报告重点分析了老挝Sepon地区和越南广治省的Bru-Van Kieu、Ma Cong、Tri 和Pakoh等民族的跨境人口动态。作者阐述了这些居民群体跨境交流和迁移的情况,并指出,除了历史因素外,两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也是导致边境两侧同族人口流动的直接因素。

黄良副教授介绍了他对越南西北部黑泰族与克木族群关系的新发现。他通过分析西北黑泰族的族谱并结合史诗资料,认为这两个族群实际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通过通婚而形成的混血关系。泰国贵族后来承认克木族等孟高棉族群的地位低于自己,可能源于统治阶级普遍存在的自我吹捧意识。与会意见认为,族谱必须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此外,族谱中所显示的克木族与泰国族群的混血关系,并不反映泰国族群与克木族群两个民族的关系,而只是西北黑泰族群的一个个案。

[img class="caption" src="images/stories/2008/8/29/img_5211.jpg" border="0" alt="阮文政副教授" title="阮文政副教授" width="147" height="220" align="right" ]

阮文政副教授在研讨会上带来了关于定居政策对越南北部山区克木族人影响的全新分析。该报告基于他过去三年在奠边府和义安省五个克木族村落的研究,并结合了在泰国、老挝和中国云南省勐腊的克木族社区的民族志观察。他驳斥了C. Keyes和O. Salemink等外国学者关于越南国家定居政策只是民族同化的一种形式的观点,并指出国家在山区的发展项目通常具有高度的人性化,旨在改善那些经济自给自足、尚未融合的社区的生活条件。然而,由于视角的片面性,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将重点放在那些仅有森林生活和轮耕经验的民族的山区水稻发展战略上,因为这种战略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外,还忽视了提升民族的内在实力以及他们数千年来积累的本土知识。同时,对于习惯于与世隔绝生活的少数民族来说,适应新的经济和技术形式并非易事。与会者的反馈表明,如果能够开发分析工具,为越南山区具有轮耕传统的民族的发展项目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项研究将会更加全面。

与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场极具实践意义的科学辩论。关注孟高棉族的学者首次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既具有科学意义又极具实践意义的议题。另一方面,会议强调的学术性和批判性,体现了科学会议组织方式的创新,其他许多科学会议中常见的仪式和繁文缛节在本次会议中并不存在。

会议宣读的论文将在该板块依次发表。学术空间本网站。

副教授,阮文正博士
亚太研究中心(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 VNU)

作者:i333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对文章进行评分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