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地区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欧、东欧和丹麦群岛环绕的广阔内陆海域,包括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和丹麦。东南亚是东西方海上贸易通道上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战略意义的地区,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11个国家,其中10个是东盟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研讨会重点分析了波罗的海地区及东南亚地区近几十年来的合作与一体化发展趋势,并基于两地异同点的比较,探讨了对两地国家合作与一体化政策的设想和建议。研讨会分为四个分会:波罗的海地区和东南亚传统安全问题合作;波罗的海地区及东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合作;波罗的海地区和东南亚的区域一体化;多边一体化与合作:波罗的海地区和东南亚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主要讨论方向包括:识别和分析波罗的海地区和东南亚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与一体化趋势以应对挑战;分析两地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中的成就和挑战;比较两地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中的异同;分析两地区组织和合作机制的作用。
文章强调比较视角,在深度融入国际的趋势背景下,分别从区域视角、国家视角以及越南视角,分析了两个地区面临的诸多“热点”问题,从经贸发展问题到军事争端、地区冲突、非传统安全问题、外交政策、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等。由于经济、社会、地缘政治、文化发展条件等差异,两个地区对每个问题的应对方式和应对措施也各不相同,导致各自实施的政策和合作计划的成效也各有不同。
一些典型的演讲:“从越南的角度看权力变化和全球化的复杂性”(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范光明教授);“波罗的海国家之间的军事争端”(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玛吉特·布斯曼教授);“硬安全威胁和软安全威胁的共存:分析瑞典的国家辩论”(瑞典马尔蒙大学博·彼得森教授);“近代早期瑞典的安全:商业视角”(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玉城敏昭教授);“21世纪以来东盟国家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阮氏清水副教授);“促进东南亚区域一体化:挑战与前景”(越南外交学院杜氏水博士); “公共外交在区域一体化中的重要性:以东盟和波罗的海国家为例的分析”(河内大学阮玉英教授);“区域组织在冲突管理中面临的挑战:以东盟和波罗的海国家为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裴红杏副教授、阮氏美杏博士);“波罗的海地区:争议故事与区域安全综合体的重建”(德国格赖夫斯瓦德大学马丁·克恩托普夫教授);“美国的印太战略与东南亚”(菲律宾 Charmaine M. Willoughby 教授);“印太地区秩序争端与小国外交”(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所万纳里斯·陈昂)……
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与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合作已超过20年,举办了数十次国际科学会议,涉及国际关系和地区安全领域的许多主题,例如:东亚基层民主、湄公河水资源管理、东盟及其挑战和成就、市场自由化、历史教科书编写……KAS还支持大学举办短期培训课程,以提高讲师在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和教学能力。
https://baoquocte.vn/asean-co-can-mot-co-che-an-ninh-nhu-kieu-nato-92190.html
作者:清河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