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老师们心情沉重

2015年10月19日星期一 05:41
人们把老师比作载着乘客过河的摆渡人。有渡河而不再回的旅人,也有对摆渡人怀有深深感激的旅人。我是一位受到这些摆渡人、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们热情接待的客人。
Nặng lòng cùng thầy cô
老师们心情沉重

我原本是一名半作家、半记者。我的大学毕业证上写着“全日制毕业,文学-新闻专业”。顺化大学文学院(现为理工大学)在我读书期间(1995-1999年),只培养新闻专业学生。当时,读新闻专业需要考试,每门课程只招收10到15名学生。新闻系主要教授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课程。

当时听到新闻系学生这个“标签”,心里很震撼,也为自己能师从河内来的老师而感到自豪。我在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学院遇到的第一位老师是 Dinh Van Huong 先生和 Duong Xuan Son 先生。当时,丁文香先生和杨春山先生应文学院邀请来新闻系任教。正是老师们首先播下了种子,造就了如今顺化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代讲师。从此以后,顺化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历代师生仍将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称为“母学院”。

学院的学习活动

毕业后,我被留校担任教职员工。学院和新闻学院的方针是把新闻学专业发展成为新闻学专业,培养像祖国两端一样的新闻学本科生。我被派往河内学习新闻学,为开办该行业培养团队。但因为我的大学学位不是正确的专业,所以我必须参加补习课程。我第一次来河内时,谁也不认识。找住的地方花了两天时间,在列宁公园睡了两天。幸好没被抢,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寒而栗。安顿好之后,我就去新闻学院报名上课。秘书(恕我没记住她的名字)用很温柔的声音接待了我:“今年系里不组织知识标准化班,请等到明年吧!”我听后,四肢无力。我去见了当时担任系主任的丁文香先生,希望找到解决办法,因为我被学校送去上学,现在却回不来了。我该如何向学校和部门汇报? Huong先生非常友善,向我解释了学院今年没有组织知识标准化的原因。他还很诚恳的告诉我,如果该学院明年再开班的话,他会直接通知我。我离开系里时,手里拿着一份经过黄先生确认的纸条,上面写着“今年系里不开新闻知识标准化班”,黄先生说是要向学院和系里汇报,免得“人家”以为我逃课逃考,那就麻烦了。老师对我这样一个外地学生的体贴让我深受感动。离开河内时,我心情很沮丧,一方面因为我费尽心思长途跋涉却没有达到目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无法拿回预付的房租而感到沮丧,我发誓再也不去河内了。想做就做,当我回到顺化时,我报名参加了越南文学硕士考试,尽管学院不同意让我学习。为了不去河内,我冒险自学。在学习越南文学两年之后,我收到了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新闻学硕士考试标准化知识班的通知。信封上写着我的名字,而且字迹确实是丁文香先生的。梅先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按照两年前指示的那样直接给我发了通知。老师的诚意感动了我,在距离答辩仅剩几个月的时候,我放弃了两年的越南文学研究生学习,请求学院规范我的知识。

我当时的知识标准化班有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参加工作。我的班级很幸运,可以向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许多老师学习。丁文香先生、杨春山先生、武光浩先生,风度端庄、学术风范。 Doan Huong 女士见解深刻,富有洞察力。至于陈光先生,他的风格则有所不同。他第一天来我的班时,嘴里叼着一支香烟。老师往椅背上一靠,对着天花板吐了口烟,说道:“你们为什么要补课?你们是在考研吗?没事儿,读研了肯定比我强。”坐在我旁边的班长在我耳边低声说:“看来老师并不关心你。”课程结束时,老师并不像其他课程那样进行笔试。他让我们和他进行一次像口语测试一样的对话。不过老师提问的方式也很奇怪,不但问专业相关的知识,还问新闻学、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心理学……老师说,做新闻工作就什么都得懂!老师的评分标准也相当严格,把学生们的姓名、家乡等都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老师说要写下来作为证据,将来如果有人当了副部长、部长、总理,都是他的学生,不能否认。他只是在开玩笑,但我们知道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尊重他的学生。

副教授Vu Quang Hao 在 K50 班新闻文本编辑课上

完成标准化学习后,我于2007年至2010年在新闻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我的硕士班有21名学生,但到论文答辩时只剩下15名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有机会结识学院以及其他机构和新闻机构的许多老师。对于我这样一个半作家半记者来说,您提供的知识极其有用且必要。随后我的论文得到了武光浩先生的指导。郝先生对于科学非常认真。在您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学会了科学做事、诚信做人,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希望我的学生获得最好的科学知识,并且总是考虑我所指导的每个学生的情况。我住在顺化,离河内很远,所以当我去拜见师父时,他告诉我不要来回多次,因为费用太高了。当我完成后,我会将包裹发给他,当他编辑完成后,他会将其发回给我。论文答辩结束那天,我想请老师吃饭以表达我的谢意,但他拒绝了,说我写论文、答辩都花了不少钱,何必开口呢?还不如去他家喝茶聊聊天。听了老师的话,我和另外一个女学生被老师带到他家,聊了一晚上,还得到了老师赠送的书。当我读博士的时候,我遇到了他并向他寻求帮助。他给我指明了论文的研究方向,还不忘劝告我:读博士学位比读硕士学位要难得多,花费也大得多。你必须非常努力。

当我还是一名博士生时,我有很多选择。许多人建议选择在其他设施进行,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更方便、更容易。说实话,一开始我很犹豫,所以我买了申请表,去河内的一个培训机构攻读博士学位。但奇怪的是,提交申请的当天,我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去人文学院,而是直接去了那里。我再次被派往新闻学院、人文学院。多少次我决定不学习,多少次我自己发现。我就是这样,看来和人文大学新闻学院的缘分是没法结束了。

我的博士课程有7个人参加入学考试,但在最后一刻,有1个人退学了。剩下的6个人中,我的背景是最复杂的,正如部门负责人邓氏秋香女士所说,也是最“丑陋”的。因为到最后关头还是没有导师,而且题目名字也有问题。虽然是Huong老师这么说的,但是我今天能够成为博士生,很大程度上都是多亏了她。她全心全意地指导我补充个人资料中缺失的数据,编辑研究方向和主题名称,以适合向理事会报告。尽管这不是她的职责,但她作为主管帮助了我。如果没有她当时的帮助,我当年的博士考试恐怕很难通过。也由衷的感谢那一年博士招生委员会的各位老师。感谢丁文香先生、杨春山先生、阮氏清玄女士对我的指导和鼓励,使我继续克服困难完成学业任务。我特别想提到一位始终如一、我永远珍视的老师,他就是丁文香先生。我在顺化读书时从新闻学知识开始培养我的老师,现在张开双臂欢迎我成为学生来指导我。感谢您,我今天才成为一名博士生。

如今回想起来,更加感激老师们给予我的感情。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老师们的真诚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向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敬爱的老师们致敬。希望我的老师们永远身体健康,继续做摆渡人,继续成为一代又一代学生心中的美好形象。

顺化古都夏日-2015

潘国海

2007-2010年硕士生

博士生 2014-2017

顺化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