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学院的师生们在黎圣通演讲厅合影留念。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踏入新闻学院时的感受。当时我感到不知所措,因为学院的氛围非常活跃。虽然我的同学们和我一样都是学生,但他们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在企业工作,有的成为了经验丰富的报社撰稿人,有的甚至担任了报纸编辑等等。刚进入这个环境,我感觉自己像个“落伍者”,因为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或许新闻业是团结和友谊最能体现的行业之一。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凭借着我的自信和求知欲,我获得了选题,并与朋友们一起写作。之后,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能够写出如此高水准的文章,要归功于我从朋友和老师那里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我记得当时新闻系前两年的课程非常繁重,不仅通识课很多,文学阅读量也很大。那时,我和现在很多学生一样,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所以总是疑惑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习……?”。但开始工作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课程里学到的东西并非多余,而是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做好所有职业工作的基础。当时的课程不仅包含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还注重“边做边学”。学院为学生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拿起学院的摄像机,自己拍摄第一张照片时的感受,感觉就像捧着“时代的宝藏”,因为在当时,学院的实践设备与周围环境相比非常先进。多年以后,学院的课程设置或许会有所调整,但我相信它始终是最全面、最前沿的课程体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我相信,完成这门课程的毕业生一定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谈及新闻学院,我最引以为豪的是,我曾师从于一群学识渊博、学识渊博的教授和博士——他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造诣精深,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老师们的讲课不仅传授理论和专业知识,更将人生之道铭刻于心。
进步大学的任务不是提供正确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确的问题。[1]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整体环境,尤其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环境,是一个进步的、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对每位学生的知识要求不仅在于广度,更在于深度和难度。因此,为了满足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我完全赞同比尔·盖茨的观点:“在学校里,当你学习遇到困难时,有老师帮助你。但是,如果你当时觉得所有的困难都源于老师的严格要求,那么毕业后就不应该去工作。简单来说,如果公司没有严格的要求,你肯定什么都做不了,很快就会失业,而且,到那时也不会有人帮你。” 正是由于学院严谨、高质量的学术氛围,即使我刚刚毕业,也能更快地适应编辑部的工作压力。得益于这样的环境,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展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扎实的知识基础、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这一点已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本科生培养中得到充分验证。观察历届前来Vietnamnet实习和工作的学生,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们虽然仍需接受培训,但工作技能进步迅速,而且掌握得很快。与我这一代相比,应届毕业生与一线记者之间的差距已显著缩小。
2015年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25周年,这一年既是回顾辉煌历史的一年,也是迎接新挑战的一年。2015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将正式成立,东盟共同体也将全面建成。随着越南与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时代潮流不可避免地开启了新的篇章,学院面前也摆放着一扇新的大门,来自邻国的人力资源竞争将空前激烈,压力也将空前巨大。但我相信,这将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蓬勃发展的动力。正如越南网的座右铭所言,新闻业的宗旨是“伴随国家”,服务于国家利益。越南记者比任何人都更能深刻理解越南媒体的功能和越南民族文化。然而,每个人仍然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其他国家新闻业的发展经验,因此,提升外语能力、编程语言技能、掌握现代通讯技术、改进工作方式等,对于现代记者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该学院的校友,作为一名“前辈”,我和在Vietnamnet工作的同事们始终乐于欢迎和指导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们来Vietnamnet实习和工作。Vietnamnet一直期待并认真倾听学生们——我们未来的同事——的意见、建议和想法。这不仅是一种情谊,更是一种与学院讲师——我始终感激的尊敬的老师和教授们——共同分享工作经验的方式。
就在昨天,我和今天许多其他同学一起,共同庆祝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十周年。如今,我毕业已十五年,学院也走过了二十五载。我为自己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优秀毕业生而感到自豪,为自己从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的校舍——这所孕育着人类文明和国家活力的摇篮——走出而感到自豪,为我选择的这扇大学大门而感到自豪,为我走过的这条道路而感到自豪。祝贺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十五周年快乐!
范英俊
K41校友
越南网电子报总编辑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