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武阳宁教授介绍由阮文金副教授、博士编辑、Gioi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越南人民与大海》一书。
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
绿色星球有无边无际的绿色山脉和森林,有无边无际的绿色田野,还有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地球大陆与海洋相互交织,为人类创造了和平、安宁的生态环境,但也存在着许多风雨和严峻的挑战。在这些自然条件下,人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适应和克服,利用优势,克服挑战,得以生存、发展,创造了多元、丰富而又充满波动的生活。越南和越南人民,从一开始就在这样的高山、森林、平原、海洋的环境中交融、生长。前辈们建设国家、保卫国家、扩大疆土的历程,给下一代传承了如今S型的越南。越南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理想的“三维空间坐标”。从自然地理、文化历史、战略地位等方面看,越南既是东南亚国家,又是东亚国家,位于环太平洋地区的西端。由此,形成了以稻作河谷三角洲为发源地,吸收东北中华文明、东南印度文明影响,并打开东海门户迎接西方文明涌入的文化环境。

这种三维空间位置,自然而然地在越南人民心中很快形成了大陆与海洋、大陆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意识,始于罗龙君——欧固带着五十个孩子上山、五十个孩子下海,为祖国越南建设美丽山河的不朽传说。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越南领土上的人民开垦土地、征服海洋、确立主权、扩大贸易,延续先辈留下的英雄历史。伴随着“南开”的进程,中国开始了扬帆起航,控制众多群岛和众多海洋的征程。对外贸易的大门敞开,许多海港和港口迎接周边国家的商船,与许多西方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建立了联系。近代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战争中,除了长山一带的陆上胡志明小道外,还有海上胡志明小道,“无数战船”穿越东海波涛奔赴战场。并且在当今的建设中,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采石油、出口海产品、组建工业区、拓展海上旅游……所有这些都创造了与世界接轨的突破。文化遗产、传奇道路和经济成就再次证明,越南人民的意识始终与大陆和海洋相连,这是一种从古至今、从几千年历史中延续至今、永远的永恒认同。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
越南人与大海重点通过海上航线探索和阐释越南、越南人民与外界的关系。
海洋文化基础设施从建国传说、精神信仰、日常民间故事,到历代积累的记录,逐渐形成了对海洋的深刻认识。考古工作在越南从北到南一直延伸到东海的沿海地区和岛屿的地下发现了史前遗迹。
贸易关系是我国海洋事业中一个突出的、比较持续、有效的方面。大越早期与东北亚、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与西方东印度公司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改善。这里仍保留着许多曾经繁华的贸易港口的痕迹,如云屯、会安、氏奈-努尔曼……以及岛屿港口,如昆仑岛、富国岛……许多来自中国、日本、印度、暹罗、差瓦或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的商人的踪迹……仍然通过文件和建筑作品、商业产品和发现的沉船记录下来。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海上贸易活动的景象,商港商城的兴衰,海上航线的繁忙以及与外界交流的开放。涵盖了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海洋意识、海洋政策以及海上贸易活动等内容。
主权和海上安全是贯穿该国整个历史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官方历史记载的文件和西方商人和传教士的观察都提到了越南对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以及许多其他岛屿的主权。他们本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文献来源——都客观、务实地阐述了越南对东海诸岛的主权,并指出当今维护主权、维护安全、发展海洋经济是越南的长期战略任务。上述介绍的本书的三个主要内容是作者自愿参与的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与
亚洲贸易研究小组由副教授博士阮文金创立并直接负责。该小组成立于1999年,其核心成员来自河内国家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系,并有来自各大学、研究机构等多位曾在河内国家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系和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学习和工作过的讲师参与。近年来,在科研、教学和国际合作活动中,
亚洲贸易研究小组重点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向:1.弘扬越南人民和地方社区利用海洋的传统; 2.越南人民的海洋意识和思维; 3.文化、海洋文化空间; 4.商港、港镇的形成、运作及作用; 5.
海洋研究所以及与
农业机构,
林业机构; 6. 关系
海和
大陆,贸易路线、商品来源的形成; 7.越南海上贸易活动以及越南人民与亚洲和欧洲商人社区的关系; 8.交流、传播和回应思想和文化的过程; 9.主权意识,各个历史时期为确立和维护我国海洋、岛屿主权而斗争的过程; 10.建设海洋岛屿文献、数据库、信息资源,开展服务越南海洋战略的研究……从上述方向出发,研究活动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海洋的地位和重要性、海洋丰富多样的潜力,同时为制定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维护越南海洋岛屿主权的政策和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工作
越南人与大海由阮文金副教授主编的《中国药学杂志》是落实上述研究方向的新成果之一。这项工作是成员们的科学热情和严谨研究作风的结果。
亚洲贸易研究小组,同时地
是许多未来项目的承诺。我很荣幸向广大读者介绍我的科学工作。
越南人与大海并相信后续著作和文章将在课题组的既定计划中受到欢迎,并受到世界史系各位成员的欢迎。
河内,2011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