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在政府招待所,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和国际事务部下属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俱乐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和文化体育旅游部下属的VIPTOUR公司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河内办事处协调,举办了一场题为“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的国际科学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河内代表处主任凯瑟琳·穆勒-马林女士、委内瑞拉、罗马尼亚、巴勒斯坦大使、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俄罗斯联邦、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大使馆代表、河内市、河江市、宁平市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代表,以及俱乐部众多成员、学校教师和学生。组委会共收到15份报告,其中10份在研讨会上进行了宣读。开幕报告中提到……
文化、发展与旅游凯瑟琳·穆勒-马林女士表示:“只有各国确保文化价值观得到尊重,并懂得如何利用不同文化间的动态互动,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项目应合理利用文化价值观,注重提升社区和个人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国家管理。不仅如此,这些项目还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而这正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吸引力所在。将文化因素融入所有发展政策,例如教育、性别平等、卫生和减贫,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委内瑞拉大使豪尔赫·隆东·乌斯卡特吉先生通过一段生动的视频,介绍了委内瑞拉传统文化的魅力、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饮食文化、热情友好的人民、神秘的迈卡和阿兹特克文化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观。此外,委内瑞拉大使还带来了许多独特的传统产品和委内瑞拉特色糕点。

巴勒斯坦驻越南大使萨阿迪·萨拉马先生介绍了巴勒斯坦地区的文化旅游,由于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这方面的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包括越南国内,都鲜为人知。大使还谈到了巴勒斯坦旅游的潜力以及在巴勒斯坦旅游领域发展文化旅游所面临的困难。他认为,巴勒斯坦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于可持续的和平,以及一个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巴勒斯坦国的诞生。韩国驻越南文化中心主任金基亨先生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韩国寺庙体验之旅”的报告。报告指出:“韩国寺庙体验之旅”是一项独特的文化项目,旨在带领游客体验众多传统寺庙中的佛教生活,传承1700年的韩国佛教寺庙旅游历史,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该项目有助于提升当地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为旅游业做出重要的文化贡献。据估计,2010年共有2万名外国游客和15.3万名韩国游客参加了韩国109座寺庙的寺庙旅游项目。罗马尼亚大使杜米特鲁·奥拉鲁先生就越南应重点发展的文化旅游领域——海洋旅游和手工艺村旅游——发表了意见。大使高度赞赏越南近期在巴黎花卉公园举办名为“印度支那激情”的文化旅游节,旨在为游客提供探索印度支那三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文化和旅游的机会。大使还介绍了罗马尼亚及其旅游优势。罗马尼亚目前是世界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国,并将积极支持越南加入该组织。澳大利亚大使馆的报告也提及了此事。
旅游与环境保护报告指出,澳大利亚旅游业的优势在于其美丽的海滩、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动植物群。澳大利亚拥有17处世界遗产和34处国家遗产,这些都是袋鼠之乡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令人瞩目的是,2008年,来自170多个国家的560万国际游客到访澳大利亚。关于环境保护和旅游推广,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报告还提到,澳大利亚正通过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项目与德国政府合作,为坚江省(包括富国岛国家公园和乌明上国家森林)的可持续环境保护提出建议。河江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厅厅长阮忠阳先生汇报了保护和开发东文喀斯特高原地质公园价值的工作,该地质公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地质公园,并致力于推动旅游发展。横跨河江省北部四个山区县的同文喀斯特高原拥有近140处文化遗产,涵盖地貌景观、化石、古生物地层、石灰岩洞穴等多个类别,是开展探险旅游和探索造物奥秘旅游的理想之地。同时,该地区居住着17个少数民族,也丰富了河江省的文化旅游资源。2010年,河江省接待游客超过30.1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超过4.8万人次,国内游客超过25.33万人次。该报告还介绍了河江省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有形和无形文化价值而实施的综合措施。宁平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副厅长阮玉铮先生作了报告。
长安风景名胜区,越南独特的文化遗产。报告指出,长安风景名胜区由以下几个景点组成:三谷碧洞旅游区,风景秀丽,遗迹众多;华闾古都遗址,越南第一座古都,曾有丁朝、仙黎朝、李朝三朝六位君主在此统治长达42年;长安生态旅游区,石灰岩山脉与洞穴、山谷、河流交相辉映,构成一片神秘迷人的景象,宛如“陆地上的下龙湾”;白亭寺山景区占地700公顷,包含21处景点,其中包括两座古老的白亭寺和一座新建的白亭寺。新建的白亭寺是越南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报告展现了长安风景名胜区巨大的旅游潜力,并希望长安能够早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内皇城古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阮文山博士介绍了升龙皇城中心遗产区的现状。报告指出,升龙皇城具有突出的世界价值,其三大特征是:悠久的历史、曾经的权力中心地位以及丰富多样的文物层。报告还提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就越南如何更好地保护升龙皇城中心遗产区提出的建议,以及越南正在积极落实这些建议。然而,报告也指出,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越南已承诺统一管理该遗产区。他警告说,如果这一承诺得不到落实,该遗产区面临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的风险。

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陈氏明花副教授的报告题为《开发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发展》。该报告运用具体统计数据,展现了越南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报告还指出了越南在旅游发展战略、法律文件、各级管理层职责以及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文化旅游目的地不断拓展,旅游形式多样,例如主题旅游和综合旅游,文化旅游厅也越来越系统地组织文化旅游活动。报告还提出了遗产商业化、遗产原性破坏、遗产保护与修复、遗产开发利用、遗产保护与发展以及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社会化的政策和制裁等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国际研究学院院长、世贸组织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范光明副教授提交了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文化标准与德国文化标准》的报告。作者强调:文化的本质在于沟通、接触和交流,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维护文化认同并减少“文化冲突”,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其他文化的标准,并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介绍。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介绍了德国文化的七项标准:重视工作、时间、规则,区分公私事务,为人坦诚,自律,以及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不了解文化标准,很容易造成误解和偏见,从而影响人际关系。越南研究与越南语学院讲师、世界贸易组织理事会与国际事务中心副主任阮天南副教授撰写的《以筷子的故事为例探讨日越文化》报告,以筷子为切入点,对日越两国文化的关联进行了案例研究。该报告介绍了筷子在历史、形制、类型、礼仪和哲学等方面的异同之处。报告指出,旅游指南在建议游客前往筷子国家时,都会特别提醒他们“练习用筷子吃饭”。报告还重申,筷子是稻米文明的产物,也是越南、日本和其他“筷子国家”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凯瑟琳·穆勒-马林女士在总结讨论时说道:
今天的讨论就到此结束,我想引用尼日利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莱·索因卡的一句话,他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潜力和挑战:
“文化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和选择的矩阵。在同一个文化矩阵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关于我们物种的堕落与高贵、奴役与解放的论点和策略……”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有一个愿望和承诺:我希望看到越南成为世界的典范,充分展现越南在平衡文化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潜力,发展和促进高质量的旅游业,造福当地社区。研讨会内容丰富,从多维度视角探讨了文化和旅游发展,为该领域的新合作与新发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