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在政府宾馆,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俱乐部和文化体育旅游部VIPTOUR公司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河内办事处举办“文化——旅游发展资源”国际科学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河内代表处主任凯瑟琳·穆勒-马林女士,委内瑞拉、罗马尼亚、巴勒斯坦大使,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俄罗斯联邦、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大使馆代表,河内、河江、宁平等省文化、体育与旅游部代表,以及俱乐部成员、学校师生等。组委会共收到15份报告,其中10份在研讨会上进行了宣读。在开幕报告中“
文化、发展和旅游凯瑟琳·穆勒-马林女士说:“只有各国确保尊重文化价值观并懂得如何利用文化间的动态互动,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项目应恰当地挖掘文化价值,除了国家管理之外,还应注意加强社区和个人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项目还有助于保护世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吸引力。将文化方面纳入所有发展政策,如教育、性别、健康和减贫,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委内瑞拉大使豪尔赫·龙东·乌斯卡特吉先生通过一段生动的视频介绍了委内瑞拉传统文化的魅力、令人惊叹的风景、独特的美食、友好的人民、神秘的迈卡和阿兹特克文化以及这个国家美丽的风景。此外,委内瑞拉大使还在讨论中介绍了许多独特的传统产品和典型的委内瑞拉糕点。

巴勒斯坦大使萨迪·萨拉马先生介绍了巴勒斯坦领土的文化旅游,由于当前的地缘政治条件,这一信息在世界和越南并不广为人知。大使还谈到了巴勒斯坦旅游领域的旅游潜力和组织文化旅游发展的困难。巴勒斯坦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是为了实现持久的和平,建立一个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巴勒斯坦国。越南韩国文化院院长金基亨先生为研讨会带来了题为“韩国寺庙住宿”的报告。报道称:“寺庙旅游”是一项独特的文化项目,旨在带领游客体验众多传统寺庙中佛教徒的生活,保存了1700年的韩国佛教寺庙旅游历史,提供各种多样化的旅游形式。寺庙旅游项目有助于增强当地的吸引力,并为旅游业做出有意义的文化贡献。 2010年,预计有2万名外国游客和15.3万名韩国人参加了韩国109座寺庙的寺庙游览项目。罗马尼亚大使杜米特鲁·奥拉鲁先生就越南文化旅游领域需重视发展的两个领域发表了看法,即海上旅游和手工艺村旅游。大使还对越南近期在巴黎花卉公园举办“印度支那激情”文化旅游节表示赞赏,该活动旨在为探索印度支那地区三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文化和旅游提供机会。大使还介绍了罗马尼亚的情况和旅游优势。罗马尼亚目前是世界旅游组织执行局副主席,将积极支持越南加入该组织。澳大利亚大使馆的报告讨论了这个问题
旅游与环境保护。报告称,澳大利亚旅游业的优势在于其美丽的海滩、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动植物。澳大利亚有 17 处自然奇观被列为世界遗产,34 处被列为国家遗产,使它们成为袋鼠之乡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008 年,来自 170 多个国家的 560 万国际游客访问了澳大利亚。在保护环境和促进旅游业方面,我们可以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在该领域建立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报道还提到,澳大利亚正通过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项目与德国政府合作,在坚江省推广可持续环境保护理念,包括富国国家公园和吴明上国家森林。河江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厅长阮忠阳先生汇报了同文喀斯特高原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利用价值情况,该公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地质公园,有利于旅游发展。同文石高原横跨该省4个北部高地县,拥有近140处遗址,分为地貌景观、化石、古生物地层、石灰岩洞穴等多个群体,适合开展探险旅游、探索自然奥秘的旅游。同时,17个少数民族的人民在此生活,也为河江的文化旅游面貌增添了多样性。 2010年,河江省接待游客量达30.1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量达4.8万人次,国内游客量达25.33万人次。报告还介绍了河江省为保护遗产、弘扬该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价值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宁平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副厅长阮玉轮先生汇报
长安风景名胜区,是越南独特的文化遗产。据报道,长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遗址群,其中包括:三谷-碧洞旅游区是一个风景秀丽的遗址群;华闾古都遗址是越南第一个古都,存在了42年,有3个朝代的6个国王:丁朝、先黎朝、李朝;长安生态旅游区是由石灰岩山脉、洞穴、山谷、河流组成的综合体,形成一个神奇、神秘的空间,被喻为“陆地上的下龙”;白亭寺山占地面积700公顷,有佛塔21座,其中有白亭古塔、白亭新塔两座。白亭寺是越南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报告展示了长安风景名胜区巨大的旅游潜力,并希望长安早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TS。河内皇城古螺遗址保护中心主任阮文山介绍了河内升龙皇城中央遗址现状的一些特点。报告认为,升龙皇城遗址具有突出的世界价值,其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政权核心地位、遗迹层次多样、丰富。报告还提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越南如何做好升龙皇城中心区——河内保护工作的建议以及越南积极落实这些建议的情况。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越南承诺的对文物遗址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他警告说,如果不切实做到这一点,该遗产地被考虑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越南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副教授陈氏明华博士在报告中提到了利用文化遗产服务旅游业发展的内容。报告以具体的统计数据展现了越南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报告还指出,西藏在旅游发展战略、法律法规、各级管理部门职责、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旅游目的地日益扩大,旅游形式多样,有专题性、综合性旅游,文化旅游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越来越系统化。报告还提出了遗产商业化、遗产原始性质的破坏、遗产的保护与修复、遗产的开发利用、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社会化的政策与制裁等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国际问题学院院长、世贸组织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范光明副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文化标准和德国文化标准》的报告。作者强调:文化的本质是传播、接触、交流,跨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维护文化认同,减少“文化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其他文化的规范,增加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沟通和介绍。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介绍了德国文化的七项标准:重视工作、时间、规则、公私分离、坦诚、自我约束、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了解文化规范很容易导致误解和偏见,影响人际关系。越南语大学国际关系中心副主任、越南国家世界旅游组织副主任、越南学与越南语学院讲师阮天南副教授撰写的报告《通过筷子的故事看日本-越南文化》是对日本和越南文化相互关系的案例研究。报告介绍了筷子在历史、形式、种类、礼仪和哲学方面的有趣异同。报道称,旅行指南都对前往使用筷子的国家的游客有特别提示:“练习用筷子吃饭”。报告还重申,筷子是稻米文明的产物,是越南、日本等“筷子国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凯瑟琳·穆勒-马林女士总结了本次讨论,说道:
让我以尼日利亚诺贝尔奖获得者沃莱·索因卡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讨论,他强调了文化所带来的意义、潜力和挑战:
文化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和选择的矩阵。在同一个文化矩阵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关于我们物种的堕落与高贵、关于奴役与解放的论点和策略……”
我可以很容易地说,我有一个愿望和承诺:我希望看到越南成为世界的典范,充分展示该国在保护和利用文化之间取得平衡的潜力,以发展和促进高质量的旅游业,造福当地社区。研讨会内容丰富,为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了多维度的视角,为该领域的新合作和新发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