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越南与日本建交40周年(1973-2013)之际,2013年3月19日上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越南文化交流中心与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合作,举办了一场题为“日本新的国际关系——以日中美关系和东南亚地区为重点”的公开讲座。出席此次报告会的日方代表有:日本驻越南大使馆参赞斋田幸雄先生、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越南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稻见和美先生、日本驻河内外交使团代表,以及两位日方发言人:庆应义塾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曾谷义秀教授和庆应义塾大学传播政治学研究生院环境信息学系渡边康教授。越南方面出席报告会的有:外交学院、中国研究院、美洲研究院、东北亚研究院、中东研究院和非洲研究院的专家学者、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河内第一国立师范大学的东方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历史学院、政治学院等院系的讲师,以及近400名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

在开幕致辞中,副校长范光明副教授代表学校领导感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越南文化交流中心促成此次重要议题的联合举办,并感谢庆应义塾大学的两位学者以及众多莅临本次活动的各界人士。范光明副教授强调:“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的主要政治和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安全问题的加剧、东海和南海主权争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及中国的崛起等因素的影响……面对这些挑战,日本和越南都必须调整各自的政策,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接下来,曾谷义秀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的应对:对地区安全的影响》的报告,渡边弥司教授作了题为《软实力与日本的国际文化交流》的报告。曾谷义秀教授在报告中强调:地区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对钓鱼岛(中国称之为尖阁诸岛)的政策,正在挑战日本乃至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曾谷义秀教授认为,这一挑战的实质在于,中国希望重振“大汉精神”,并结合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国家对中国不公待遇所带来的“屈辱感”所激发的民族主义情绪。其次,挑战在于中国坚信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其“核心利益”。面对这些挑战,日本一直保持克制,并希望管控中日关系。首相安倍晋三呼吁与中国建立“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利关系”。 “大门永远向中国领导人敞开。”然而,日中关系面临的障碍和困境在于日美同盟。事实上,曾谷教授认为,亚洲各国人民正面临着中国崛起带来的历史性挑战,必须共同探索在现有体系下生存之道。越南和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在国际法框架下的领土和地区争端问题上也持有相同的立场……因此,曾谷教授认为,日本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需要增进相互了解,达成共识,并拥有共同的声音和思维。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的重点是加强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共外交,渡边康教授在其题为“日本的软实力与文化承诺”的演讲中也阐述了这一点。渡边教授特别强调了日本通过公共外交运用“软实力”的有效性,因为“赢得外国民众民心的外交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随后,渡边教授回顾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软实力的发展历程。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曾动用国家预算的1%支持日本参加187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博览会。早在1934年,日本就成立了国际文化振兴协会——即今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前身。自二战以来,日本的文化外交战略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消极例外主义”(1945-1954)、“历史相对主义”(1955-1963)、“积极例外主义”(1964-1983)和“普世主义”(1984年至今)。目前,日本文化外交的重点是积极主动地分享经验。在这一领域,日本和越南有着密切的合作,NHK World和HTV3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节目《粉红少女》(Pinky Teen)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两位教授发言结束后,越南专家黄克南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阮铁山教授(美国研究所)和范贵龙副教授(东北亚研究所)对两位学者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评论和讨论。许多教授、学者、研究人员、讲师和学生也有机会就曾谷义秀教授和渡边康教授提出的主题进行评论、讨论和分享意见。许多观点认为,面对国际关系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日本需要调整其外交政策,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和建设性的作用。

讨论结束时,范光明副教授再次感谢曾谷义秀教授、渡边康教授以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提供的富有启发性和价值的讨论。作为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承诺将更加积极地与日本高校和专家合作,发展“第二渠道外交”,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和平与友谊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