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会议的有副教授、副校长阮文金博士、各院系、职能部门领导、院系培训助理等。
会议旨在对2011-2012年度非正式培训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并讨论下一步组织非正式培训的指导方针草案。
会议提出的意见特别强调了非正规培训在满足社会对人文社科资源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全国多个省市的合作伙伴开展培训合作,为提升学院形象、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做出了贡献。
接下来,意见重点就公共课、外语、信息技术、国防安全教育等课程的组织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反馈;学分培训积极因素在工学研修中的运用问题,如何按照学分培训方案框架组织实施工学研修;学费收取问题、短期持证培训实施……
还有一些意见分享了各地组织管理非全日制培训的经验,提出了提高非正规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建议。
总结2011-2012年度非正式培训工作,学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协同校内外单位,共招收勤工俭学、专转学、勤工俭学第二学位、短期证书培训、考研补充大学知识等各类学生1500余人。
具体来说,各单位在正规培训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工学结合制组织教学,如:实行学分制培训计划框架、增加自学时间、指导实习、灵活实行分班积累课时机制等。
同时,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组织考试、期末考试等培训流程均按规定进行;与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进行课堂管理和组织。
但近年来非正规培训在组织和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名额减少、培训管理软件尚未部署、没有定期进行巡课和考核、学费收取等方面的问题。
该校副校长阮文金副教授在会议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非正式培训的作用和成效。同时,还肯定了学校的许多非正规培训项目已在从河江到金瓯的全国各省市开展。社会对人文社科类人才的需求很大,很多合作伙伴表达了与学院开展培养合作的愿望。
副校长强调,未来一段时间,非学历教育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目标: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紧密结合科研与培养,设计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开设新的专业和方向。特别是非正规培训必须与正规培训相结合,并达到正规培训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