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h viên

阮秋姮:在数字时代,记者不能仅仅写新闻。

2023年10月5日,星期四,05:28
在近六年的记者生涯中,阮秋姮涉猎广泛,从自然灾害和流行病到需要深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复杂议题,她都尝试过。无论报道题材如何,这位年轻的记者始终致力于寻找吸引读者的新方法。
ảnh FB (1)

报道中部地区的风暴和洪水,以及在疫情中心岘港待上45天,是年轻记者阮秋姮(Nguyen Thu Hang)——新闻与传播学院K58班毕业生——两次难忘的经历。这次旅行的出发点出乎意料,接到任务后只用了几个小时做准备,而且没有确定返程日期。姮的背包里装满了渴望,她想把所到之处最真实的故事带给读者。

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下一代学生来说,杭女士是业内一位“前辈”,我们常常以她为榜样学习。我们有机会与她探讨了年轻记者充满挑战的成长历程。
 

2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就在《青年报》工作的秋姮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经验不足,难以长期立足,或者用她自己的话说,“当时还很无知”。毕业后,她决定暂时离开新闻行业,转而加入一家非政府组织。两年后,秋姮重拾信心,重返新闻界。她选择前往胡志明市,一切从零开始,希望对工作和生活有新的感悟。

“对我来说,做出改变之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我决定搬到西贡时,我既担心生活环境,也担心重新开始新闻工作。但我充满信心,因为我事先为自己制定了一套规则,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我花时间了解西贡的天气,阅读大量关于南方人民的资料,试图理解他们过去几十年文化生活中的种种纠葛。正因如此,我的适应过程才如此顺利。”杭说道。

在南方生活了 4 年,先后在两家新闻机构工作过的 Thu Hang 将每一次调动都视为一次新的旅程,她必须明确自己想去哪里。

3 (2)

2020年至2021年,秋姝在数月对热点新闻事件的持续报道中迅速成长。连绵不断的暴风雨、暗藏的山体滑坡、在水中跋涉数公里染上的疥疮、以及新冠肺炎的高感染风险……都无法阻挡这位年轻记者的脚步。她珍惜每一次出差机会,多次主动请缨前往最危险的现场。有一次,当她接到返回办公室的通知时,秋姝甚至感到后悔,因为她害怕错过重要的信息。

“有时候疲惫的时候,我也会感叹:为什么杭要受这么多苦?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没有什么超凡的意志力,也没有什么秘诀能帮我度过难关,我只是咬牙坚持。只要克服每一个挑战,解决每一个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在困境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将来也能拥有值得讲述的故事。”

5

杭总是很自豪地讲述她撰写《拯救岘港》这篇文章的经历。这篇文章重现了在岘港疫情中心抗击新冠疫情的士兵们的形象。这篇文章的灵感源于她与一位曾参与岘港医院救治的医疗队成员的一次偶然交谈。他们制定策略帮助这座城市摆脱疫情困境的方式,让杭想起了在激烈的战场上部署军队的情景。

杭曾在个人脸书上提到,《拯救岘港》是她创作生涯中最艰辛的一篇作品,如同捡拾面包一般。构思文章只用了一两天,但跟进报道的时间却要长得多。原计划采访20多人,但她最终只联系并采访了13人。最终,杭只能从精心挑选的120页素材中精简出几段内容,写成一篇6000字的稿件。当编辑部要求她将文章缩减到3000字时,杭不禁潸然泪下,因为她后悔删减了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领导建议我修改一些措辞,因为有些词句比较生硬,但这些词句对于文章的真实性至关重要。写《拯救岘港》时,我必须捍卫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文章发表后,读者以及我采访过的医生和护士都对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向我表达了感谢。”杭分享道。

6

采访13位直接参与过那场激烈战斗的人并非易事。针对我如何从这些人物身上获取信息,并将其应用于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的背景下这一问题,Thu Hang分享道:

“在自然灾害和疫情等事件中,记者身处现场,关心报道,很容易赢得民众的同情,因此接近当事人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在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中找到人物和感人的故事。”

在岘港疫情期间,由于采访对象的健康状况和繁忙的工作安排,我遇到了更多困难。记者们不得不耐心等待,抓住一切机会。很多时候,我在医院门口苦等采访对象几个小时,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班。医生和护士必须珍惜每一分钟的休息时间,所以我们记者不忍心长时间打扰他们。

对于重要人物和政治人物,有效的方法是循序渐进、频繁露面,让他们逐渐熟悉你,而熟悉会带来信任。此外,你还可以通过相关渠道与他们联系。在疫情紧张时期,我通过卫生部媒体团队采访了前副部长阮长山。

7

为了在报纸上获得真实的报道和图片,像秋姮这样的记者可能要跋涉数公里,趟过泥泞,冒着极高的感染风险在医院待上好几天甚至好几个小时。当被问及遇到的困难时,秋姮总是毫不犹豫地乐观回答。她在这些出差中最担心的是“会不会错过什么”、“会不会打扰到角色难得的休息时间”。

当被问及作为女记者的劣势和困难时,杭分享道:“不仅没有劣势,反而有很多优势。当然,女性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健康状况不佳、难以保护自己免受异性不良行为的侵害……但我认为男同事也有他们自己的劣势。女性既要坚强,又要温柔。在某些情况下,女记者比男记者更容易接触到新闻来源。例如,在暴风雨或洪水中,女记者的温柔和关怀有助于让受害者敞开心扉。女性在出差途中也会得到周围人的很多照顾。”——杭分享道。

8

作为负责众多重要且复杂领域的负责人,秋姝始终秉持着尽可能真实、简洁、全面地讲述故事的原则。她尤其注重打造创新且富有创意的产品,以提升产品吸引力。

当谈到新闻业面临的挑战,例如人工智能、公众舆论的衰落以及与社交网络的竞争时,Thu Hang 断言,如果记者只会制作简单的产品,他们将无法在这个行业长期生存下去。

“人工智能现在可以快速撰写新闻,但我认为至少在未来5到10年内,它都无法撰写深度文章或创作出像真正记者那样富有创意的作品。因此,为了避免被取代,首先要摒弃新闻工作仅仅是撰写新闻的观念。记者和新闻工作者需要更加积极主动,适应技术发展,并改进作品中的缺陷。技术带来了太多新奇事物,读者也变得越来越挑剔。”

9

据Thu Hang所说,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和新闻工作者除了简单的拍摄、摄影和写作之外,还应该掌握新的技能。她正在关注数据新闻的发展趋势,并表示必须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Hang还提到,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网络编程工具以互动形式提供信息,从而吸引和留住读者。

我听说了许多关于杭女士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的故事。杜鸿杯、歌唱出版社、CMP……每个节目都能看到学生杜鸿的身影。当我问起时,她笑了笑:

“那时候我肯定空闲时间太多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发现学院课外活动的任务和我每天协调新闻产品制作的过程非常相似——都有足够多的部门负责拍摄、拍照和内容创作。学院教给我们技能和思维方式,而CMP、杜雄和Hat Press则教我们如何去做。”

“提到明谦、越比诺、英秋、秋琼、忠河……这些名字,你有什么感觉?”我问道。

“那段青春岁月真美好。他们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从我大学时代起就陪伴着我,见证了我的成长,并将我与新闻事业联系起来。我们日复一日地见面,却从不感到厌倦。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或许,这就是我毕业多年后仍然与新闻学院保持联系的原因吧。”

与历届同学的情谊让杭时刻铭记自己永远是新闻学院的一名学生。谈话最后,她向未来的学子们寄语:除了老师的指导,还要积极主动地了解世界新闻业的最新趋势,从而掌握相应的技能。
 

11

作者:资料来源:培训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