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在熙熙攘攘、拥挤不堪的河内生活和学习以来,仁云就见证了这些变化。我不想把仁云和我的其他任何第二个或第三个家相提并论……
因为仁云不是家——一个我可以像以前一样平静天真的地方,一个父母宠爱和保护我的地方……
人文学科应该怎么称呼?
因为那是一种人性……我心中的人性正在忆起……我见证着的人性……
第一次拿起麦克风代表小组发言时,紧张得几乎让我失声。老师站在我旁边,面带微笑地鼓励我,认真地听我讲话。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跳渐渐平复下来,声音也慢慢稳定了下来。
那是对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恐惧。我努力复习功课,巩固知识,感觉自己好像要准备第二次大学入学考试一样。
那是我第一次梦见学长的笑容。每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时候,我总是期待着看到他匆匆跑过操场的身影,然后坐在那里假装没看见他,等他走进教室时也装作若无其事。那种感觉轻轻地拂过我的心头,让我心神不宁。但它似乎太过轻盈,太过模糊,让我犹豫着不敢靠近……
人文学科应该怎么称呼?
因为那是一种人性……一种我铭记于心的人性……一种我想要自豪地传承下去的人性,一种我想要为学校的繁荣和声誉而努力的人性……
小时候,我常常因为隔壁自然科学学院的大门上清楚地写着学院的名字而感到不满,陌生人疑惑地问:“哦,人文学院就在自然科学学院旁边吗?”……
我为E家院子前的喷泉感到惋惜。看着一块块砖被移走,我的心里感到一阵空虚……或许是因为这座喷泉已经成为学校美丽而独特的标志之一,才会有这种感觉。
对于家长来说,在学年伊始把学校日历带回家,并恭敬地挂在客厅里,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当别人问我上的是哪所学校时,我会更温柔地用最“人性化”的方式轻声说“人文学院”。谁说“人文学院”就是一个人的美呢!:)
人文学科应该怎么称呼?
因为那是一种人性……一种我记忆中存在于我内心的人性……一种促使我必须学习、必须改变的人性……
我过去总是小心翼翼地打量周围的陌生人——那些将来会成为我的老师、学长、同学的人……
我厌倦了处理所谓的“社交”关系……
我以前是……以前是……一个非常封闭、难以接近的人……
在这个屋檐下,我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关键在于懂得“付出”和“接受”。当我付出更多真诚时,我也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不再厌倦“社交”这两个字。因为我知道,亲密或疏远的关系是由我自己决定的,因为我明白,社交关系是生活自然的一部分。
在工作团队中遇到分歧时,要懂得微笑应对。
要懂得敞开心扉,对每个人都微笑,对每一个真诚的赞美心存感激,认真倾听每一个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反思自己。
就是懂得如何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方式从各个角度看待或评估问题。
如果我是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前,或者五年前的我……
你能想象一个和现在的我截然不同的我吗?
过去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独立……
过去的我并不知道那些艰辛但充满欢笑的志愿服务之旅。
我昨天的朋友数着手。
过去的我,依然留在那间宁静的小房子里。
过去的我总是沉浸在琐碎的梦想中……
那时,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如今拥有如此美好的一切。现在的我,正在逐渐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懂得如何为他人而活,懂得如何拥有更远大的梦想,去追求更广阔的人生。我,一个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
我该如何称呼人文呢?我心中的人文无法成为家,因为它不够平静、温暖,不像一个有溺爱的父母和操心的兄弟姐妹的巢穴。
人文学科并非人生中四年短暂的停留。
记忆的人性,以及这个不再稚嫩的时代所发生的改变……
太特别了……
如此人性……
我们就叫它“我内心的人性”吧……:)
作者:Kieu Thi Hoai Linh - K57 国际研究
最新消息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