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GS。阮富仲:从大学生到河内市委书记

星期五 - 2024年7月19日 07:52

我听说过 GS。我与阮富仲先生结识已久,但直到最近才有机会见面。他在河内市委总部的办公室简洁朴素。作为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河内市委书记、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尽管他忙于筹备越共十大和市政府的各项工作,但他仍然热情而真诚地接待我,就像接待一位熟悉的熟人一样。他用温暖的声音,一一讨论我提出的问题,仿佛在讲述一个深刻的个人故事……
GS。阮富仲1944年4月14日出生于河内市东英县东海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生活淳朴,善良,秉承家庭传统。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照顾。
1947年,他和家人撤离到太原省。 1950年,他回到该地区生活,每天都目睹无数饥饿的场景,以及法国侵略者搜查、包围、逮捕和折磨游击队和越盟干部的场景。整个村庄总是充满着紧张和恐惧。 1952年,阮富仲开始跟随乡村教师——一位德高望重但严厉的老教师学习。 1954年奠边府大捷后,祖国获得解放,阮富仲得以在和平、激动的气氛中上学。他在家乡读二年级和三年级。当他上四年级时,由于两个公社只有一个班,他不得不去很远的地方上学。天气非常寒冷,我们只穿了几件单衣,还光着脚。我们必须在黄油管里烧煤来保持一路的温暖。教室是古老集体宿舍里一间简陋的“荒芜”房间。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所以每年他的成绩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1957年至1963年,就读于河内嘉林阮嘉绍中学和高中。房子很远,隔着 Duong 河,所以他和朋友们必须从凌晨 3 点到 4 点去上学。夏天还好,但冬天就很难熬了。很多下雨天,船没有早开,所以他不得不迟到去上课。过了一段时间,不得不呆在家里学习。几位兄弟借宿在当地人家里,自己做饭,互相帮助学习。生活贫困困苦的他,常常要边读书边打工才能维持生计。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阮富仲很早就具有独立意识和成功意志的原因。他从小就热爱民间文学,经常梦想从事写作或新闻事业。他勤奋好学、聪明伶俐,读完十年级后,考入河内大学文学院(1963-1967年)。此时学校里依然人头攒动。第一年在 Chua Lang 地区就读,第二年转至 Me Tri 地区。 1965年至1967年,河内理工大学迁至北泰省(现太原省)大慈县。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激烈时期,但学校师生依然表现出了“教好教好学”的决心。每当回忆起在河内大学学习的日子,阮富仲教授总是感到感动和自豪。他说:“1963年9月初一个美丽的早晨,我们聚集在黎圣宗街(现黎圣宗19区)1号教室。点名前,我站在陶丹花园玩耍。抬头望向校门,眼前总是浮现出‘越南大学’的字样,心中无比激动和自豪。初次见面,我们彼此认识时,还有些尴尬和羞涩,但见到我们的朋友,个个都是‘超级’,就算不是北方文学系(当时南方尚未解放)的状元或状元,​​也都是全省的尖子生……”
1964年末至1965年初,在抗美援朝的沸腾气氛中,青年学生争相用鲜血写下志愿赴南方参战的申请书,仓促练习、演练模拟战、列队行进、拉警报、挖战壕、挖地道……他们班的年轻人有的去了南方参战,有的“不得不留下”继续学习,准备为建国事业服务。他属于第二组。大学给他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他学习文学——他所热爱的科目。他特别热衷于阅读和研究民间诗歌、民间故事、阮攸、新多、阮平、苏友等充满民间精神的诗歌。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工作者,积极参加学校、班级、团委的活动。 1967年,阮富仲大学四年级学生在丁家庆教授的指导下,以“与诗人苏友的民间诗歌”为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获得该课程唯一优异成绩。同年(1967年),他荣幸地被录取加入越南共产党,这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河内大学校友、河内市委书记阮富仲在太原省大慈县看望了在河内大学撤离期间照顾他的家人和河内大学学生。
学校打算保留他作为教职员工。他感到非常高兴和兴奋的等待。但后来现实发生了变化:他被调到《学习》杂志社(现《共产党》杂志社)工作——这是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和政治机构。他完全惊呆了,不禁有些疑惑和担忧,但作为一名党员,就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Nguyen Phu Trong 在 Hoc Magazine 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负责阅读、分类、撰写海报和从事文档工作。他说:“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挺灰心的,因为工作枯燥乏味。我表达了想做文艺研究、编辑的愿望,但领导回复说,不管做什么,都要做文献资料,要从积累知识做起。我觉得很有道理,就努力去适应这份工作。”从此,他除了做文献,也开始写文章,从小话题开始。于是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孵化,他的第一篇文章诞生了(《苏有诗中的民歌风格》发表于1968年《文学杂志》第11期)。在杂志社同事的鼓励和热情帮助下,加上他好学的精神,他的进步很快。 1971年,根据一般政策,他被机关派往河西省青威县富林乡进行为期1年的长期实习。他住人家、和人家一起吃饭,也“扎队、下田”,以公社社员、公社党员的身份参加劳动和党的活动。
1973年,他被派往阮爱国高级党校(现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当时他是阮爱国高级党校的一名年轻学生,上学时正值父亲中风重病、妻子刚生完孩子、他自己刚从胃出血中恢复过来,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对他来说有趣且有用的事情就是从工作中抽身出来,直接专心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他学习、研究《资本论》这本书近一年时间。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而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为他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1981年被派往苏联实习,在苏联社会科学院(苏共中央直属)学习并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他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困难:新的语言、新的研究领域;如何在两年内完成听课、考试、党建的最低要求、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他实在着急,只好“披挂上阵”。最终,他取得了与自己的努力相符的成果:以满分通过了最低要求的部分,并成为学院第一个提前两个月成功完成论文答辩的人。
河内市委书记阮富仲在文寿高中(Dai Tu、Thai Nguyen)植树
1983年8月返回越南,继续在《共产党》杂志社党建部工作。 1983年10月起任系副主任,1987年9月起任系主任,1989年3月起任编辑部委员,1990年5月起任《共产党》杂志副总编辑,1991年8月起任总编辑。
他还记得,自己高中时喜欢新闻业,纯粹是出于一种情怀,觉得可以“飞翔”、可以“四处旅行”。但后来通过实际工作,他对新闻事业有了更充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热爱新闻事业。阮富仲教授在共产主义杂志社工作近30年,经历了多种工作,撰写和编辑了数百篇不同类型的理论文章,从社论、专著、评论、短剧到书籍介绍、实践经验介绍、对错误和消极表现的批评......倾注了他所有的经验和对职业的热爱。他说:“新闻工作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但同时也是一份极其艰辛和艰难的职业。新闻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和牢牢把握自己所服务、所合作报纸的职能和任务。在《共产党杂志》这样的政论类杂志工作,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有高度的决心,真正充满热情,热爱这份工作,好学好问,尤其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阮富仲教授一直密切参与共产主义杂志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并作出许多贡献,特别是自他担任副总编辑和总编辑以来。该杂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许多创新。文章学术性减弱,贴近生活问题,信息量增加;许多文章深入实践,服务于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的政策法律。
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10年后(2002年)被评为教授。
1996年8月,阮富仲教授被中央任命为河内市委副书记、兼任大学党委书记,负责党委的宣传工作。
1998年2月调入中央,负责党的思想文化和科学工作,兼任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 1999年8月起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直接指导党的九大文件的编写工作。
2000年1月,他调任河内市委书记。他和市委、市委常委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政策,并且以民主、果断的方式领导和指导了这些政策的实施,给首都带来了明显的进步变化。 2001年11月,中央政治局任命他兼任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主管党的理论工作。 2003年初以来,他直接指导总结二十年创新历程、准备和编写党的十大文件的工作。
20多年来,阮富仲教授参与研究、总结、编辑了越共中央许多重要文件,如1991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国纲领》、越共七大、八大、九大、十大政治报告等。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些决议;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党的建设二十年(1975—1995年)工作总结报告;报告总结了二十年整修(1986年-2006年)期间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曾任越共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国会议员。而就在最近这本书即将送去印刷厂的时候,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他当选为党中央委员、第十届政治局委员。
在科学研究、理论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阮富仲教授直接主持了多项国家、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和项目;为高层领导、研究生、大学讲师讲授多项课题;他指导多位研究生撰写并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自1990年至今,已出版著作10余部,在多部著作中发表专题论文近30个。著名著作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和活动》(1995年); “为了越南民族的和现代的文化”(2002年) “弘扬升龙河内英雄气概,把首都建设得日益富裕、美丽、文明、现代化”(2003年); 《党的建设和整顿——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2005年)……特别是《民族革新进程中的越南共产党》一书于2002年出版,2005年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当我问起他在学校学到的文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党建学等理论知识与现在实际领导工作之间的联系时,他回答说:自从在河内市委工作以来,他有很​​多机会在实践中检验理论问题。在学校受到比较系统、有条理的训练,对于他来说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由于学习了哲学,他具有比较辩证、连贯的认识方法和理论思维;通过学习文学,他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经济、政治、党建等方面的知识,对他认识现实、发现问题、指导和决定工作有很大帮助。相反,丰富的现实生活帮助他巩固和补充理论知识,看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并加以改正。
阮富仲教授多年来在河内市委工作,担任过多个职务,为首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和河内市委领导近年来提出的方针政策为首都河内焕然一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出席刚召开的河内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的评价,河内市各项活动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河内市继续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迎接升龙河内建市1000周年创造条件。本次大会上,阮富仲教授以高度信任继续当选2005-2010年河内市委书记。
GS。阮富仲与国子监文庙同学们
他的聪明才智、作风、敬业精神、谦逊作风和处理事务的灵活性赢得了河内市干部和人民的喜爱和信任。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许多人都发来信,表达了对党的领导的感情和信任。与教授一起工作或关系密切的人。阮富仲表示,他的生活十分朴实、真诚、尊重他人,与兄弟、同事关系密切,贴近实际,时刻倾听群众的意见。他似乎没有时间休息。周六、周日,他会去基地“放松”,与人见面,进行实地调研,或者拜访朋友。媒体多次报道他深入地方学习、考察、解决困难问题的故事,例如:清仁“贫民窟”地区、朔山垃圾处理场、公交运输公司……探访养老院、戒毒所、社会保护中心、困难家庭……他是一位有意识维护自身品质和道德的人,不会利用职务之便追求个人和家庭隐私。工作时,他经常和同事在办公室厨房吃午饭;同学聚会时,他还是会和老朋友随意地打招呼,就像学生时代一样活泼。他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做这件事,明天我们可以做另一件事。共同生活的意义在于意义和爱。”他还吐露:“我知道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很多计划没有完成,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站在领导的位置上,我绝对不能主观臆断,相反,我必须尽力而为,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2010年11月16日,时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会主席阮富仲同志莅临越南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参观访问并亲切会见我校领导和教师。
阮富仲,河内理工大学学生,现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河内市委书记、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这是一段漫长的奋斗之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进步。 2000年,50年前教过阮富仲教授四年级的邓氏福老师满怀深情地为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谁能想到,几年前的那个小男孩
现在一位高级官员正在帮助人们
看着你就像看着鲜花
“从小就值得呵护”

(昔日的小学生)
这是邓氏福老师那样“摆渡人”的幸福,也是邓氏福教授那样夜以继日、为祖国、为祖国奉献的“过河人”的幸福。阮富仲!

纪录片:阮富仲总书记——忠诚、睿智、模范领导人
阮富仲总书记对越南国立大学的美好回忆
国会主席阮富仲:永远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传统和品牌感到自豪

作者:Luu Mai Anh [100周年-越南国立大学,河内]

文章总评分为:6 分(共 2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