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文学系的一名学生——普通……河内国立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和平恢复后北方第一所基础科学教育培训机构。阮如昆嵩教授曾任河内国立大学首任校长,直至1982年退休。1995年9月,在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成为河内国立大学的支柱成员大学。
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与著名教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邓泰梅、陈文饶、陶维英、陈德草、高春辉、黄春意、丁春林、潘辉黎、河文新、陈国旺、阮太勤、丁家庆、黄如梅、黎廷祺、陈廷有、潘玉、高春豪、河明德、潘古德……。国内顶尖教授和科学家汇聚一堂,在学院内辛勤工作,贡献力量和智慧,不仅创造、建设和肯定越南科学的核心和最基本价值观,而且培养、指导和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为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阮富仲总书记是河内国家大学文学系八届毕业生(左二,1965年2月摄于美池宿舍)
阮富仲总书记是河内国家大学文学系1963-1967学年的学生,班长是人民教师、教授何明德。在《印度支那大学——河内国家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册中,他回忆起初次入学时的激动和自豪:“1963年9月初一个美丽的早晨,我们聚集在黎圣宗路1号教室(现黎圣宗楼19号)。点名前,我站在陶丹花园玩耍。抬头望向校门,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越南大学’三个字,心中充满了兴奋和自豪。初次见面时,我们还有些腼腆,但当我们互相认识后,发现我们的朋友个个都是‘超级’,在北方(当时南方尚未解放)文学系,虽然算不上是第一名或第二名,但也是全省的尖子生……”
此时,我人民抗美救国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敌军对北方的轰炸愈演愈烈。战争导致学校分散,第一年在楹联地区上课,第二年迁至美池地区,1965年至1967年,河内大学师生撤离至北泰省(现太原省)大慈县。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太原省大慈县看望了在学校撤离期间收留过他的家人和河内国家大学的学生。
在炮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岁月里,学校师生不畏饥饿、寒冷、艰苦,立志教好、学好,努力为战斗和生产服务,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未来建设造就和发展社会主义知识分子队伍。
当时,文学院有130多名学生,背景和年龄各不相同,但阮富仲同志深受组织信任,担任班团委书记。1967年,在丁家庆教授的指导下,四年级学生阮富仲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论文题目是《与诗人苏友一起创作民间诗歌》,并成为全班唯一获得满分的学生。同年(1967年),他荣幸地入党,这在当时的学生中实属难得。
阮富仲总书记在河内国家大学文学系文学八班(1963-1967届)会议上合影留念
1967年毕业后,学校本想留校任教,但上级组织决定将他调到越南劳动党中央(现越南共产党)理论政治机关报《学习》杂志社(现《共产党》杂志社)工作。工作期间,他被国家派往苏联实习,在苏联社会科学院(苏共中央直属)学习并进行博士论文答辩。1983年回国后,他继续在《共产党》杂志社工作,历任副系主任(1983年10月)、系主任(1987年9月)、编辑委员会委员(1989年3月)、副总编辑(1990年5月)、总编辑(1991年8月)。 1992年被国务院党建工作委员会授予副教授称号,2002年被授予教授称号。
1996年,受上级委派,任河内市委副书记兼大学党委书记,分管党委宣传工作。1998年2月,受上级委派,调入中央委员会,负责党的思想、文化和科学工作,兼任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2000年,受上级委派,任河内市委书记。之后,他继续担任许多重要职务,例如国会主席(2006年至2011年),2011年任越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2016年和2021年再次当选……
2010年,阮富仲同志在访问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时,以文学院老校友的情怀感慨地说:“我在这所学校长大,永远为学院的传统和品牌感到自豪。” 多年前,在《共产主义杂志》工作时,阮富仲副总编辑经常给文学院文学系的学生讲授专业课。他淳朴而快乐,经常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让文学院的年轻讲师载他去学校上课,然后再送他回阮常贤小区。
…成为越南教育培训领域根本性和全面性创新的发起者阮富仲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培训事业。他于2013年11月4日亲自签署颁布了关于“全面彻底革新教育培训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现代化要求”的第29-NQ/TW号决议。该决议是在越南推进工业化现代化、世界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背景下颁布的。第29-NQ/TW号决议在振兴国家教育事业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标志着我党在教育培训发展方面的思想和战略构想的新发展,展现了革新教育事业、保障国家近期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心。
落实第29-NQ/TW号决议十多年来,我国教育培训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为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和培训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传授知识转向全面发展学习者的素质和能力;创新通识教育项目,加强高等教育机构的自主权,逐步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教育发展趋势。
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符合国际标准。10年前,全国高校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仅为15%左右,而目前这一比例已增长一倍多,达到32%左右。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接近80%(其中20%以上拥有教授/副教授职称)。2018年,根据Quacquarelli Symonds排名,越南高等教育史上首次将越南国立大学和胡志明市国立大学首次列入世界前1000所大学名单。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将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领域列为世界前501-600名。
2010年,时任国会主席的阮富仲总书记视察了越南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庆祝该校建校65周年,并授予其“胡志明勋章”。
阮富仲总书记始终强调社会人文科学的特别重要性,因为这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研究与人、人与社会相关的问题。社会人文科学帮助人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现实生活,解释和阐释运动发展的过程,探究人类生活中事件和现象的起因、后果、相互关系,预测其变化趋势,从而帮助人们预测、计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或避免变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社会人文科学提供科学见解,帮助政治组织、国家和社会寻求更合理的发展战略,帮助决策者更有效地制定、颁布和执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发展政策。
阮富仲总书记生前始终嘱咐学校董事会要特别重视培养质量,继续巩固学校作为全国领先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研究中心的声誉,致力于成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先锋,研究、创造和传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建国卫国事业和融入国际社会做出有效贡献。他特别指示学校科研人员要集中精力开展新的、有价值的研究项目,为国会、党、国家和政府各部门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伟大的知识分子、越南革命的伟大天才、思想家、文化家、我党和人民的杰出领导人、河内国家大学的优秀校友——阮富仲总书记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师生的关爱之情将永远传承,成为大学发展战略的指引。
学校如今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声誉,是“文学传统”、“普遍精髓”和“人文核心价值”的融合,是近80年建设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师生辛勤培育的。传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内在的力量,需要不断培育、弘扬和发扬,为国家建设发展事业做出贡献——正如阮富仲总书记每次视察学校时亲切嘱咐教职工和公务员们的那样。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师生向阮富仲总书记精神敬献一炷香,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这是总书记给越南全体党员和各界人民留下的著作之一。
越南共产党电子报: 阮富仲总书记与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的美好回忆
越南共产党电子信息门户网站-总书记: 阮富仲总书记与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的美好回忆
记录:阮富仲总书记——忠诚、智慧、模范领导人
阮富仲教授从普通科学大学学生到河内市委书记
与八年级(K8)和阮富仲先生的美好回忆
阮富仲总书记对全民的深情
(VTC1)总书记阮富仲——从文学系学生到党和国家领导人
与阮富仲总书记在泰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