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胡志明主席遗嘱中的人类价值与人类问题

星期二 - 2019年8月27日 03:15
在胡志明主席(1890-1969)留给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遗产中,1945年8月底撰写的《独立宣言》、1946年12月撰写的《全民抗战号召书》、1966年7月撰写的《抗美救国号召书》以及1969年完成的历史性《遗嘱》等著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遗嘱》表达并总结了胡志明主席关于国家和时代的伟大思想理念,其中包括他在抗战时期以及国家战后关于人类问题的诸多思考、设想和愿望。这些关于国家和民族的思想、理念和预感,表达了胡志明主席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同时蕴含着许多深刻的人文价值。
Giá trị nhân văn và vấn đề con người trong Di chúc của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胡志明主席遗嘱中的人类价值与人类问题

1. 民族独立,人民自由

版本中明确表达的一项重要内容遗嘱是胡志明主席关于人民和人类价值的思想。胡志明的人道主义思想形成于很早,并贯穿于他丰富的革命生涯。胡志明的人道主义首先体现在为人民而奋斗的愿望和意志上。解放人民,解放阶级,恢复越南人民的独立和自由同时为世界各地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作出贡献。

在数千年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历史中,胡志明是杰出的人物之一,是越南人道主义的象征。对胡志明来说,人的价值体现在同情心、宽容、炽热的爱国主义以及对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的绝对忠诚。他毕生致力于为越南人民以及所有被压迫、被奴役民族的和平与独立而奋斗。因此,胡志明不仅是一位爱国者,也是一位坚定的国际主义者,充满同情心。

胡志明对人民的热爱和尊重深深植根于他的家庭、家族、祖国和越南人民的人文精神之中。凭借他的革命意志和行动,胡志明已成为维护民族地位、文化活力和独立意志的斗争象征。他的思想和活动也为热爱和平、民主和社会进步的各民族的英勇斗争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在胡志明主席的人文思想中,“解放”概念是核心,具有核心价值。解放斗争事业不仅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的枷锁,也是全社会获得解放、走向真正自由、人民富足幸福生活的进程。胡志明主席一生中,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何种位置,始终对人民,特别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贫困、落后、文盲、被剥夺自由民主的勤劳人民寄予绝对信任。他的思想表达了越南人民以及被压迫、被奴役国家人民的永恒愿望。阮文灵总书记曾写道:“胡志明主席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源于他对被压迫人民的无限热爱。这种热爱不仅局限于越南国内,还扩展到全世界劳动人民。他毕生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同时为世界人民争取和平、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斗争作出了贡献。因此,不仅越南人民爱戴他,世界各国人民也对他的感情感同身受,视他为亲密的朋友。”[1]

胡志明的人文思想不仅是越南文化传统、越南文化特征和性格的价值观结晶,更是亚洲文化和世界文化精髓的融合。胡志明出身于落后的农业国,出身于儒家家庭,但在拯救祖国的征途中,他游历了许多国家,“自由之地,奴隶之地”,接触了多种文化,了解了多种政治潮流,学习了多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历史学家、革命家陈文饶曾说:“年轻的爱国者阮爱国借用商船,游历了大西洋两岸,定居于伦敦和巴黎。在美国,他学习了华盛顿和林肯;在法国,他研读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并喜爱米什莱和饶勒斯。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因其普遍性而开辟了视野。”普世主义)遭遇儒家普遍主义[2]

在国外留学期间,他学习和渗透了法国文化、苏联文化、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等,阅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雨果、弗朗西斯、托尔斯泰、鲁迅等作家的原著,并凭借丰​​富的外语功底,将法国鲍狄埃的《国际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俄国费德罗夫的《秘密省委》、孙中山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译成越南语。[3]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文学视野,胡志明在1945年秋回国准备迎接革命高潮后,便将许多世界文化和人文价值介绍并传播给公众。在胡志明的遗产中,“他的诗歌、散文和演讲反映了他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每个民族,包括他自己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的坚定信仰。因此,他受到全世界的爱戴、钦佩和尊重。”[4]

对胡志明来说,爱国主义就是爱人民。他对人民的爱并非来自上级,而是来自同情、同理心和神圣价值观的传承,是“人民”二字的血肉之躯。同胞们”他深知人民的苦难,以及失去自由(过去曾有过许多辉煌)的民族所遭受的屈辱,渴望为国家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致力于恢复国家主权,更希望在时代的政治思想中达到新的高度和价值,为人民带来独立、自由和民主。[5]

在他看来,热爱人民,首先要把人民从奴役的枷锁中解救出来。但要救国救民,必须依靠人民,动员国家内部的力量。人民(尤其是农民、工人……)才是革命的众多、主力、强大、坚定的力量。[6]依靠人民的力量和全民团结的精神,党的领导能够推翻殖民统治和封建统治。为了完成这一伟大事业,胡志明千方百计地汲取世界各国革命领袖的精神价值和动员群众、进行斗争的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胡志明的人格品质是越南品质、革命品质、共产主义品质和人类品质的汇聚,融汇于一身,并通过他的历史使命而升华”。[7]换句话说,“胡志明巧妙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永恒原则运用到越南的具体情况中,历史已经证明他是对的。”[8]

胡志明的革命生涯——人道主义精神与越南人民为夺回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紧密相连。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1954年奠边府大捷、南方抗美援朝的胜利、北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新国家模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因此,越南的胜利鼓舞着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以及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进步的运动。20世纪初,胡志明是亚洲最早以他的智慧、政治敏感性和爱国主义精神吸收列宁关于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思想,并将这些理论武器转化为民族解放事业物质力量的人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越南人民赢得了1945年八月革命的胜利,为亚洲殖民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做出了贡献。[9]越南人民响应他的号召,相信他的组织才能和人格魅力,毅然奋起,建立了东南亚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并通过对法国殖民主义的顽强抵抗,保卫了革命果实。[10]胡志明总是言行一致,理论与实践并存。武元甲将军评价道:“他是一位天才的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组织者。阮爱国是第一个写下《对殖民统治的判决书》的人,他与全国人民一起,将这份判决书付诸实践。”[11]

历史学家陈文饶在阐释胡志明人道主义的起源时表示,胡志明出生在一个充满爱国主义、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家庭,一个“精神”的故乡。这个故乡孕育了人才为国争光。“阮氏出生并成长,仿佛沐浴在那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后来,他随父亲迁居京城。他继承了学习的本能,凭借着非凡的记忆力,阮氏吸收了当时已发展到最高水平的越南民族教育,包括历史、哲学、文学,以及学术和民间文学。正是这种千年的智慧,帮助阮氏在海外生活而不堕落,并创造出难以混淆的越南民族性格。”[12]。 从论文阮爱国从列宁思想中汲取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思想,努力实现并追求新的人道主义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反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事业、人类解放事业相结合。胡志明人道主义源于民族和国际渊源,并真正达到了与地区和人类共同的伟大价值观高度融合的境界。

作为许多严峻历史挑战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胡志明主席卓越的革命才能、越南人民最伟大胜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深厚的仁爱和朴实无华,赢得了越南人民和全体进步人类的热爱和无限敬重”。[13]听呼唤:“没有什么比独立和自由更珍贵“, 履行遗嘱越南人民为了国家存亡和自身荣誉,以他神圣的名义英勇抗击了世界上许多最强大、最凶猛的敌人。在这一崇高事业中,胡志明“不仅被人们铭记为祖国和被占领人民的解放者,也是一位现代哲学家,他为那些为消除地球上的不公正和不平等而不懈奋斗的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希望”。[14]

20世纪,越南人民曾面临多个世界帝国的侵略,民族主权和独立多次受到严重威胁。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外国侵略者同时入侵越南领土,也从未有过越南遭受如此多牺牲和损失的世纪!然而,越南屹立不倒,逐步复兴发展,这是一个具有强大文化生命力的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越南人民斗争的领袖,胡志明成为信仰的象征,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气概、智慧和勇敢。他对越南完全独立、人民完全自由、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教育的强烈愿望和最终愿望,成为行动的口号、奋斗的目标和全民族团结力量的结晶。这是胡志明主席创造性地发展、精心培育和建设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是崇高的人文理想。

越南政府总理范文同写道:“胡主席之所以能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是因为胡主席代表着越南和越南人民。国家的最高愿望、人民最热切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是他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所在。他的政治路线和政策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为国家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看到这些路线和政策,全国上下都充满了信心和信任。胡主席的威望由此可见一斑。但胡主席与越南人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热烈:胡主席与越南人民之间,以及越南人民与胡主席之间,是深厚的情感联系,是彼此的爱与关怀。”[15]他的崇高人道主义“在新时代领导全体人民击退外国侵略者,为人民恢复人权和文明生活。胡志明主席为扫除通往文明世界道路上的巨大障碍、洗刷殖民统治这一历史污点做出了贡献”。[16]

2.平等、慈善和对人类信仰的理念

《独立宣言》1945年9月2日,研究,继承《独立宣言》1776 年的美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9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胡志明主席向全世界宣告越南人民的独立、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同时肯定了越南人民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永恒的真理,生存权、自由权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和侵犯的。[17]然而,在法国殖民者保卫越南的80多年里,他们千方百计地在政治上分化人民,消灭人民的自由民主,在经济上“剥削我人民到极点,使我人民穷困潦倒,国家满目疮痍,一片狼藉”。[18]

胡志明的人生观始终浸润着东方哲学和人文主义。他认为,每个人的善恶并非天生,而是由社会和教育制度决定的。此外,人性也会随着社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以适应生存环境和社会潮流。“他尊崇佛教的慈悲为道德的根本……这种情感与爱国爱民的精神相契合。”[19]无论是在国外工作还是回国,胡志明始终积极主动地汲取各种文化精髓,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人文精神和对人民的理解。胡志明一生始终关心人民、民族和国家的问题,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和国家。[20]

对于胡志明主席来说,热爱人类是一种包罗万象的价值观,渗透到一切思想、观念和行动中。遗嘱是胡志明关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思想理念的结晶。在胡志明看来,人民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决定越南革命一切胜利的核心因素。要胜利地进行抗战建国事业,必须拥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德是根本。他曾指出:“道德可以概括为:明辨是非,立场坚定,忠于国家,孝于人民。”胡志明认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干部党员都必须“具有革命道德”。当党成为执政党时,道德问题就变得更加重要。党员干部既要成为领导者,又要真正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干部的素质和道德必须具体体现在每一个思想和行动中;要永远当先锋,敢于担当艰苦卓绝的任务,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造福于大家。

在领导国家革命事业的实践中,胡志明的人民观日益发展完善。在许多文章中,他始终将人民视为革命的目标和动力。胡志明的人民观不仅在于将人民从奴役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还在于确保人民有足够的食物、温暖的衣服、知识和真正的幸福。这才是独立和自由的真正价值,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军民为之付出牺牲和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胡志明深刻地洞察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并领导越南革命遵循这一规律。许多国内外研究者都对胡志明沉着冷静的作风和风采进行了探讨。可以理解为:“胡志明从容不迫的风采,是一个深谙历史规律、相信人民、拥有人民的人的风采,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去哪里、懂得避开急流、懂得战胜敌人的人的风采,是一个沉稳如山、波澜壮阔如海、精通可能性的艺术、不断拓展可能性界限的人的风采”。[21]

在胡志明思想中,在越南革命的任何时期,人民始终占据中心地位。培养人才是一切发展规划和战略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武元甲大将认为:“胡志明主席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人民视为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他曾说过:‘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工农)是革命的根本。有了人民的力量,无论任务多么艰巨,都能完成。革命理想已经深入大多数人民心中,并转化为任何飞机、大炮都无法抵挡的物质力量……依靠全民的力量,就能战胜一切敌人。他领导全国军民创造了越南人民战争:以正义战胜非正义,以小战胜大,以少数战胜多数,一个小国战胜了法国和美国两个大帝国。’”[22]临行前,胡志明主席一直惦记着南方,缅怀为祖国而战斗、牺牲的干部、战士和人民。他担心自己无法履行对南方人民的革命责任,希望在国家完全独立后尽快返回南方。

遗嘱,他展现出对人民的极大信任和热爱,因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人民解放奴役的枷锁”的革命事业是“全民的共同事业”。国家大小事都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根本,是一切成功的要素。放眼更广阔的世界,“胡志明是一位对民族和人类的未来、对社会主义有着坚定不移信念的人:这是他灵活应对风雨历程中种种变迁的永恒品质。”[23]在许多文章中,他总是特别关注人民的默默贡献和牺牲。“胡志明主席不仅对人民怀有无限热爱,他的突出之处还在于尊重人民,坚信人民的力量无穷。对他来说,革命不是人民的恩赐,而首先是人民的事业,由人民决定。他强调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精神。他孜孜不倦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唤醒全民族,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最大限度地发挥千百万人民的智慧、才能和决心的力量。”[24]

胡志明人道主义的核心和突出点之一是对人的绝对信任,相信人的力量和高尚的尊严。人天生具有创造性,总是渴望追求美、生存的权利和自由的真理。深知殖民统治的沉重后果和战争带来的灾难,胡志明始终对越南人民的尊严、创造力和勇气抱有绝对的信任。正是这些价值观造就了英雄民族的品质。

胡志明的人文哲学和对人类的热爱超越了民族的界限,达到了人类普遍的人文价值。从他出国寻找救国之路直至他重返“美好世界”的岁月,胡志明始终将越南视为世界的一部分,将越南革命视为与世界革命有机联系的要素。因此,他始终对世界上所有民族,不分肤色、语言、经济和社会地位……表达爱意和敬意。作为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侵略的战争组织者,胡志明始终尊重法国人民、美国人民以及所有热爱世界和平的人们。他那既独立又清晰的政治思想,使世界人民始终认同越南政府的真正价值和真诚,从而信任、热爱并大力支持越南的正义斗争。

在他的教诲中,以及遗嘱胡志明始终尊重并弘扬人的尊严,包括犯过错误和失误的人。胡志明始终相信,凭借感召、教育和真诚宽容的力量,这些人能够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胡志明对组织和每项工作始终严格要求,同时也对犯错和缺点的下属和服务人员保持宽容的态度。[25]抗法战争期间,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曾脱下自己温暖的外套送给一名战俘……胡志明的悲悯之心博大深厚,却又十分朴素。据武元甲大将说,每天都能看到胡伯伯爱护儿童、尊敬老人、尊重妇女。胡伯伯非常重视妇女,因为在他看来,在越南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妇女的参与,就只能建设一半的社会主义。越南是一个高度重视妇女的国家。[26]

作为人,胡志明不仅重视培养干部和士兵,还爱护和照顾长山-西原地区的山区人民和少数民族,用他们的每一件衣服、一碗米、一粒盐等等来关爱他们。胡志明也是模范行为的生动象征。遗嘱他曾写道:“我一生全心全意地为祖国服务,为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他深谙古今中外哲学思想,了解国家的经济状况,倡导以下思想:需要节俭正直主要的并视其为革命干部的必备素质。作家越方写道:“胡伯伯的寝室和工作场所里,丝毫奢华的物品都不存在。” “胡伯伯的床上永远只有一张朴素的席子。除了朴素的席子,床头还有一个朴素的枕头,没有任何刺绣,还有一条单毯和一条胡伯伯在寒冷季节使用的羊毛毯。”[27]印度研究员TNKaul也发表了类似评论:“1957年,我第一次在河内他的办公室拜访他时,他的朴素衣着让我感到惊讶。他穿着卡其布衣服,脚踩橡胶凉鞋。他带我参观了他居住的房子。那是一栋小木屋,设施简陋,周围种满了树木。胡志明虽然位高权重,却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这使他能够贴近群众,群众也同情他。”[28]

想法经济正直主要的贯穿胡志明整个革命生涯的始终,意义深远,对一代又一代的干部党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弥留之际,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胡志明主席仍然希望为人民节省时间和金钱。他希望以传统方式火化,以便能够回到北中南三省人民的身边;回到凉爽的山坡上,回归自然,继续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保护自然界和生态系统,并与各阶层人民和老年人在一起。人和自然是胡志明主席的两个生命伴侣,他们始终与他紧密相连。

遗嘱,胡志明关于人的思想与人民和国家的概念交织在一起;与社会各阶层、高原和低地的同胞、老人、儿童、青年、妇女、亚洲和世界人民交织在一起……在那里,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一个尊严。如果我们赋予他们使命,懂得如何团结他们、凝聚他们,激发他们的精神和能力,那么,这个民族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会为抗战事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胜利而献身。

3. 对战后时期的思考

遗嘱1968年5月补充的《抗美救国战争》中,胡志明主席对战后国家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思考和确定。他主张,抗美救国战争胜利结束后,全党、全军、全民必须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尽快医治战争造成的严重创伤。他认为,“这是一项巨大、繁重、复杂,但也很光荣的任务。我们必须有一个准备充分、明确、周到的计划,避免被动、不足和犯错误。”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党内整风让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工会会员、每一个党支部都努力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无论任务有多大、多难,我们都一定能胜利。[29]

因此,除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经济、修改教育制度以适应新情况之外……他特别关心和最关心的是整党工作,明确了新时期党的目标和任务;肯定了执政党的作用和使命,并避免被动的、有缺陷的、错误的要做到这一点,党必须广泛、经常地实行民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和批评,这是巩固和发展党内团结统一的最佳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必须有同志般的爱”。这是基本原则,因为没有同志间的爱,无论有多少批评和自我批评,都不可能维护党内的团结统一。胡志明主席历来重视革命道德和同志间的爱,他曾指出:“人与人之间首先要有道德,相处要有爱和义。读了很多马列主义的书,却没有爱和义,那只是教条和书本。”[30]

他要求,从中央委员会到党的基层干部、党员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保护党的团结统一”。[31]这是党的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它涵盖了对党负责、加强战斗力、严格党的纪律等各个方面。先锋政治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同志情谊、真诚情谊、亲情情谊,始终具有神圣而崇高的意义。在思想上,遗嘱黎可漂总书记分析说:“关于整党,胡伯伯不认为这是临时措施,而认为是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革命发展过程中推动党的自身运动的必然和经常性任务。在革命遇到困难时,整党是要树立冷静、清醒、坚定的心态,不陷入动摇和悲观主义;在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上,整党是要防止骄傲自大、主观主义、自满情绪和虚假乐观主义;在党执政时,党员容易迷失自我;昨天的伟大并不一定意味着今天还会受到大家的爱戴,如果他们不纯洁,陷入个人主义。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整党。”[32]

胡志明以其深邃的政治眼光,敏锐地洞察到战争结束后执政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历史实践表明,面对新的要求和任务,如果党不及时整顿,没有全面周到的规划,革命成果就无法得到弘扬,建国事业也将面临诸多障碍。胡志明曾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革命道德,做到:意义头脑信用勇敢的正直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当好先锋模范,对自己诚实,对组织诚实,对人民诚实[33]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拿出果断果敢的精神,切实贯彻“利民之利,必尽其用;害民之利,必尽其用”的方针。

在整党的同时,他特别关注战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并决定首先要做的事情。 在遗嘱总是能看到胡志明对各阶层人民,特别是那些为国奉献、为祖国牺牲的人们,怀着伟大的感情。他们是干部、士兵、民兵、游击队员、青年志愿者……他们战斗在最艰苦的阵地上,牺牲最大,损失最大。该报记者回答道格拉玛古巴,1969年7月14日,他表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痛苦,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痛苦加在一起就是我的痛苦。”[34]胡志明的同情心和思想”宽恕人民,照顾人民,是保卫国家的上策。陈国俊国王人道主义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的安全。文化名人阮廌的“……精神”似乎始终贯穿于每一个思想和行动中。他肯定了人民的牺牲和贡献,说道:“我们低地和山区的劳动人民世世代代饱受苦难,饱受封建和殖民政权的压迫和剥削,并经历了多年的战乱。然而,我们的人民非常英勇、勇敢、热情、勤劳。自党成立以来,我们的人民始终跟随党,对党非常忠诚。因此,党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计划来发展经济和文化,以便……不断改善人民生活[35]党和政府的责任是想方设法关爱他们,保障他们安定的生活,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工作岗位。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这些生来意志坚强的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奋起的意志。

遗嘱他建议,要铭记英雄烈士的功绩,永远教育人民爱国主义。对于没有劳动力、生活困难的伤残军人和烈士的父母、妻子和子女,政府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绝不让他们挨饿受冻。他关心青年军人和青年志愿者的培训和职业培训;并关心农民阶级的生活,因为他们是为抗战事业牺牲和贡献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生力军。他建议对农业合作社免征一年农业税,“让老百姓高兴、安心、兴旺,促进生产”。[36]在这里,前辈们在经历了战争风雨之后的政治行为中的人文思想,凝结在胡志明的政治思想和人文品格中。可见:“胡主席在号召中考虑到了每一个人:学者、农民、工人、商人、士兵、老人、青年、男人、女人、中部人民、高地人民、有宗教信仰的人民、无宗教信仰的人民、前线战士、后方同胞。在回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胡主席没有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在号召向新的目标和任务迈进时,胡主席明确地向每个人分配任务。”[37]胡志明生前曾说过:“胡伯伯总是处处关心人民,相信人民,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奋斗,今天人民和未来人民,越南人民、苏联人民、美国人民和五大洲人民。这是胡志明人道主义的集中体现。”[38]

胡志明了解越南社会的特点,经常指导和参与民族运动,他始终重视妇女在家庭、社会、战斗和生产中的作用……因此,“党和政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培养、提拔和帮助更多的妇女,让她们能够承担起包括领导在内的各项工作。妇女自身必须努力奋斗。这才是真正为妇女带来平等的革命。”[39]他清晰地阐释和分析了主体间的辩证关系和互动关系。除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之外,妇女自身也需要努力奋斗,才能胜任国家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男女平等、阶级和等级平等、不分贵贱、不分职业、真正相信和尊重人民等观点,是胡志明人道主义的典型价值观,同时也清晰地展现了其核心观点:国家属于人民,党属于人民,国家也属于人民。[40]

1968-1969年的政治风云变幻之后,他预见到全党、全军和全民必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才能最终取得胜利。胡志明始终坚信国家最终会取得彻底胜利。谈及国家重建,他指出:“这项工作规模宏大、繁重复杂,但也光荣无比。这是一场破除旧腐朽、创造崭新事物的斗争。”[41]他认为这是一场“大战役”,必须动员全民,依靠人民的强大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在人才建设战略中,他不仅鼓励青年一代不断学政治、行道德,还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文化、专业和技术培训。建设事业需要人才。虽然我国人才资源不多,但只要我们善于选拔、分配和使用,人才就会不断壮大。在新的国家形势下,必须同时尊重人才、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能力等因素。青年一代“是胜利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42]他曾教导说,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一个弱小的民族,一个物质富足而精神强大的民族是一个文明进步的民族。因此,“培养下一代革命者,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必要的任务”。[43]

胡志明主席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新知识,才能参与国家建设。我们想要达到的社会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人,并掌握这种模式。他始终重视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并将文化和社会视为“立德树人”战略的基本内容,造福百年、国家长寿。他所倡导的文化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人类文化的精髓不断发展完善。文化价值观必须深入国民心理,融入新生活。文化必须纠正腐败、懒惰和奢靡之风。文化必须使每个越南人,从老到少,都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享受自己应得的幸福。[44]

结论

-遗嘱《胡志明主席纲领》是一份独特、宝贵的革命纲领文件,是胡志明主席历经五年(1965-1969)精心构思、奋力撰写和完善的革命纲领。遗嘱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越南从党的诞生(1930年)、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到1969年9月2日的越南国家、人民、时代、政治和社会背景。遗嘱是对历史的总结,引发许多思考,明确了在战争年代乃至祖国胜利统一后党和国家必须着力领导和解决的重大任务和课题。遗嘱他不仅阐明了越南的历史使命和前进道路,还深入分析了一系列政治问题和国际关系的关键内容。他表达了对人民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对越南战争彻底胜利的事业以及战争结束后越南民族和文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他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革命思想和观点。因为“胡志明的言行举止务实具体,他说的就是做的,做的往往比说的多,有时做的不用说,他的思想就体现在他的行动中。”[45]

- 版本遗嘱展现了民族解放英雄、杰出文化家对人类价值观和越南民族的远见卓识;深刻刻画了胡志明特殊、深刻、热情、朴实的文化人格。这种人格融合了越南人民的文化价值观和愿望,同时表达了被压迫民族奋起争取生存权、自由权和平等权的解放愿望。正是凭借这种政治远见和伟大的文化境界,胡志明主席始终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他是越南人民勇气、不屈不挠意志和英雄主义的象征,是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的生动体现。他的人文视角和文化方法体现了越南和亚洲思想传统的传承和深度,同时蕴含着许多伟大的发展思想和时代哲理。

- 写于半个世纪前,国内外历史背景已发生很大变化,但读起来仍然很有趣。遗嘱回想胡志明主席的教诲,我始终感受到他那充满爱心、光芒四射的民心。他的民心始终贯穿于他各个时期的思想、行动、政策和革命任务之中。他为人民而奋斗,将人权提升到国家和民族的权利。胡志明主席始终教育和树立的榜样是“忠党孝民”、谦虚正直、有理想有道德、敢于行动、始终求知若渴的人。他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的深厚感情、纯粹的人文价值观和永恒的思想……至今仍铭刻在亿万越南人民的记忆中,成为越南人民的文化精髓,象征着越南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46]也是人类未来文化的象征。[47]胡志明主席“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一笔极其珍贵的遗产,这就是胡志明思想、胡志明道德、胡志明风格和胡志明时代”[48]研究这些遗产和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生命及其“极其高尚和丰富、极其纯洁和美丽”的贡献。[49]缅怀胡志明主席过去为越南人民争取独立、抗战、建国事业所作的贡献,以及当前为越南人民建设、保卫祖国、融入国际社会所作的贡献。

 


[1]阮文灵:欢迎参加国际会议: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之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社会科学出版社,河内,1990 年,第 10 页。

[2]陈文饶:胡志明人文主义——特征与起源,载于《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上文第 241 页。

[3]宋清:胡志明——伟大的文化人,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5年,第38页。

[4]TN 考尔:胡志明主席——伟大的越南爱国者、印度人民和全人类的伟大朋友,载于《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上文,第 26-27 页。

[5]查看越南历史科学协会 - 越南出版协会的论文:胡志明——带来光明的人,Thoi Dai 出版社 - Xua & Nay 杂志,H.,2011。

[6]黎茂汉:从胡志明思想看越南革命的国力,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7年,第33-36页。

[7]范文同:胡志明——男人,载范文同: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份事业,真理出版社,1990年,第62-63页。

[8]菲德尔·卡斯特罗 (Fidel Castro) 1973 年 9 月在河内的讲话。参见米格尔·德·斯特凡诺 (Miguel de Stéphano):胡志明——仁人伟人,载于《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上文第52页。

[9]武阳宁:国际棋盘上的越南革命——历史与问题,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6 年,第 39-48 页;多位作者:胡志明——永远的亚洲人,国家政治出版社,H.,2010。

[10]丁春兰:越南反殖民主义运动, 教育出版社, H., 2015, 第204-217页。

[11]武元甲: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载《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第14页。另见《法国殖民政权的判决》,胡志明全集,第 2 卷(1924-1929 年),同上,第 213-38 页。

 

[12]陈文饶:胡志明人文主义——特征与起源,同上,第 240 页。

[13]国际会议宣言越南与世界,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 90 周年,作者众多:胡志明——永远的亚洲人,同上,2010 年,第 20 页。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代表莫达加特·阿赫内德博士在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00周年(1890年5月19日-1990年5月19日)国际会议“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越南伟大文化人”开幕式上的讲话。

[15]范文同:胡志明主席——国家形象,《我们的总理范文同》,胡志明市综合出版社,2006年,第333页。

[16]武元甲: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同上,第 16 页。

[17] 胡志明全集,第4卷(1945-1946),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年,第1页。

[18] 胡志明全集,第 4 卷(1945-1946 年),同上,第 2 页。

[19]河明德:胡志明——民族英雄和他的时代精神,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8年,第271页。

[20]1969年7月14日,他在回答记者玛莎·罗哈特(古巴)的提问时曾说:“我将我的一生奉献给我的人民。”参见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74-677 页。

[21]范文同:胡志明——男人,同上,第 65 页。

[22]武元甲: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同上,第 15 页。

[23]范文同:胡志明——男人,同上,第 64 页。

[24]阮文灵:国际大会致辞: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之家,同上,第 10 页。

[25]武祺:胡伯伯写下遗嘱(世纪记录),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1999年,第65页。

[26]武元甲将军认为,尊重女性是胡志明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比,体现出新颖、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基本标准之一。国际会议闭幕词: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同上,第 244-245 页。

  

[27]越南芳:关于胡伯伯日常生活的一些故事,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H.,2000 年,第 18-19 页。

[28]TN 考尔:胡志明主席——伟大的越南爱国者、印度人民和全人类的伟大朋友,载于《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上文第24页。

[29]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16 页。

[30]Vu Ky 表示:胡伯伯写下遗嘱(世纪记录),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1999年,第66页。

[31]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11 页

[32]黎可漂:在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09周年暨落实胡志明遗嘱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胡志明主席遗嘱》,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1999年,第57页。

[33]继承胡志明主席的思想,阮富仲总书记强调:“一个真正的革命党,路线正确,组织严密,干部党员廉洁模范,忠于职守,紧密联系群众,得到群众拥护,那么这个党就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领导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它。”. 阮富仲:党强、国家兴、民族长存,《共产党杂志》第916期(2019年2月),第8页。

[34]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74 页。

[35]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12 页。

[36]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17 页。

[37]范文同:胡志明主席——国家形象,同上,第 340 页。

[38]武元甲:国际会议闭幕词: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同上,第 243 页。

[39]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17 页。

[40]致越南劳动党乂安省执行委员会的信1969年7月21日,胡志明主席指出:“人民深爱我们的党。我们要鼓励人民为党的建设贡献力量,例如在选拔入党人员、选拔领导人等方面向党支部提出意见。如此一来,党和人民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595 页。

[41]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17 页。

[42]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17 页。

[43] 胡志明全集,第 15 卷(1966-1969 年),同上,第 622 页。

[44]武元甲: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同上,第 16 页。

[45]范文同:胡志明——男人,同上,第 454 页。

[46]1969年9月9日上午,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黎笋同志在胡志明主席追悼会上宣读的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悼词。参见胡志明主席遗嘱,同上,第 42 页。

[47]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探望共产国际战士——阮爱国,《小火杂志》(苏联),第 39 期,1923 年 12 月 23 日。

[48]2012年5月16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中央书记处召开的03-CT/TW号指示实施一周年总结会议上发表讲话。

[49]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悼词——胡志明主席遗嘱,同上,第 41 页。

 

作者:阮文金教授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