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自第六届国会(1986年)革新计划
1.1.塑造创新之路的突破
根据越共四大确定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道路,1976年至1986年期间,越南在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国家建设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越南经济社会形势也暴露出许多错误和弱点,陷入日益严重的危机。越南的现实以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向党提出了更新对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的问题……
我们党的创新道路的前进历程,经历了许多斗争、探索、试验,其中有三次重大突破。开局突破六届四中全会(1979年8月)提出,采取一切手段,使生产“爆炸式增长”;不再将计划视为经济发展的唯一形式;强调要把规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第二次突破八届五中全会(1985年6月)提出坚决取消中央集权的官僚补贴机制,实行一口价机制;废除低价商品制度;把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社会主义企业核算体系。第三次突破是第五次政治局会议(1986年8月和1986年底)《关于一些经济观点问题的结论》:a)在安排经济体制和投资体制时,必须把农业作为主导阵地;大力发展轻工业;有选择地发展重工业; b)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必须认识到多成分经济结构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特征; (三)经济管理体制必须以计划为中心,但同时要正确运用商品关系、货币关系,坚决废除集中补贴机制;价格政策必须运用价值规律,逐步实现一价机制。政治局的上述结论对于从根本上重新起草提交越共六大、决定国家全面革新道路的政治报告草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六大创新政策的基本内容
越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6年12月5日至18日召开,长征同志作了政治报告。这次大会讨论并批准了社会主义方向的革新路线,标志着党在建国和保卫祖国事业中领导地位的转折,其基本内容体现在:
大会本着直面事实的态度,肯定了1976年至1986年时期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存在的局限性,并做出了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保卫祖国的事业具有根本指导意义。大会在确定必须深入掌握和落实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两大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革新国家道路,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概念党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许多连续的时期和阶段组成,每个时期和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步骤、规模、速度和适当的措施,由低到高。我们不能仓促、武断、仓促地搞,而要按照从小规模生产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正确规律来。按照这个思路,大会确定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即过渡时期的第一阶段。
关于目标任务:党认为,我国正处于过渡时期的初期,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和总目标是稳定各方面社会经济状况,继续为下一阶段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必要基础。这一阶段的具体目标是:生产足够消费,满足积累;初步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发展生产;建立和完善与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创造积极的社会变革;确保加强国防安全的需要。
关于任务和解决方案:十九大提出要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等进行全面创新,但主要是经济创新,在以经济创新为重点的基础上,逐步带动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创新。为创新经济,需实施十项解决方案,重点是重新安排生产结构,朝着优先发展农业的方向调整投资结构,重点实施三大经济计划(食品、消费品和出口商品);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合理利用和改革经济成分,将多成分经济作为我国过渡时期的特征;创新经济管理机制,转入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遵循市场机制,...
整治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解放一切现有生产力,挖掘一切国家潜力,有效利用国际援助,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党和国家创造条件和机制让人民办事,而不是为人民做事。
所以党的创新政策以经济创新为重点,对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重新安排产业结构,对投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三大经济建设;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合理利用和改造经济成分;创新经济管理机制,转为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实行一元化价格(简单说就是由重工业转为重农业,由两部制转为多部制,由计划机制转为市场机制)
二.补充和发展革新道路的进程(1986-2016)
2.1. 1986年至1996年:补充和发展创新政策,帮助国家摆脱经济和社会危机。
六大(1986年12月)后,六届中央委员会召开了多次会议,集中领导实施第四个五年计划(1986年至1990年),其中第二次/第六次会议(1987年4月)具有重要意义。决定解决分配流通问题的方向。第三届/第六届会议(1987 年 8 月)决定“转移“把国有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转为社会主义核算,创新国有经济管理方式”。第五/第六届会议(1988 年 6 月)发表了一项决议关于党的建设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决议。第六届/第六次会议(1989年1月)审时度势,提出深入指导革新事业的具体政策,提出全党全民在继续革新事业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七届/第六届会议(1989 年 6 月)发表了关于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第八/第六届会议(1990 年 3 月)通过决议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形势、帝国主义的消灭和我们党的紧迫任务(第8A号决议)。会议还讨论并通过了决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关系、发挥人民当家作主作用、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第 8B 号决议)。第九次/第六次会议(1990 年 8 月)讨论了一些紧迫的社会经济问题,指导思想是坚决贯彻经济管理机制创新,…
1991年6月,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智慧-创新-民主-纪律-团结”, 通过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到2000年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战略,…平台共有4个部分,12个主要问题,确认4次伟大的胜利越南革命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以前的纲领,从五大教训在整个越南革命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纲领概述了影响我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阐明了党的社会主义构想,即我国人民要把社会主义建设成为6个基本特征:劳动人民所有;拥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拥有先进的文化,富有民族特色;人民摆脱压迫、剥削和不公正的待遇,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过上富足、自由、幸福的生活,具备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全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同世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91年6月至1996年6月,七届中央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讨论贯彻落实十七大决议。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届/第七届会议(1991年11月)讨论了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以及宪法修改问题。第三届/第七届会议(1992年6月)研究并决定了三个重要问题:世界形势和外交政策;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党的改革与整顿。第五/第七次会议(1993 年 6 月)进一步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形势制定促进农业农村更快更稳妥发展的政策...
1994年1月20日至25日,越南共产党第七届全国中期代表会议在河内召开,会议指出,革新事业面临四大挑战:与该地区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经济落后的风险更大;背离社会主义的风险;腐败和官僚主义的风险;敌对势力实施“和平演变”的危险。第七届会议(1994 年 7 月)讨论了关于工业和技术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建设的政策。第八/七届会议(1995 年 1 月)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继续建设和完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逐步改革国家行政机构......
全面的至1996年上半年,整修工程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许多成就。伟大的新胜利。我国已经走出了社会经济危机,但一些方面还不稳定。
2.2. 1996年至2016年:补充和发展创新政策,推动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一体化。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96年6月22日至7月1日的党的会议制定了十年创新的六个关键经验:坚持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把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两大战略任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从一开始就把经济创新与政治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经济创新为主,逐步推行政治创新;建立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多部门商品经济,加强国家对社会主义方向的管理作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和公平、维护和促进民族文化特色、保护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扩大和加强民族大团结阵线,增强全民族的强大力量;扩大国际合作,寻求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帮助,把民族力量和时代力量结合起来;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大会提出要进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时期。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现代化工业化国家。
接下来,第二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会议(1996 年 12 月)通过了决议关于工业化、现代化时期教育培训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到2000年的任务;和分辨率论工业化、现代化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和2000年的任务。第五届/第八届会议(1998年7月)发布决议关于建设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越南文化,把文化视为社会的精神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进入21世纪,我国革命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该党于2001年4月19日至22日举行会议,讨论以下议题:增强全民族的强大力量,不断创新,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大会强调了多项主要课程喜欢:一是,在革新进程中,我们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基础上,坚持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第二、倒。我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第三,创新必须把民族力量和时代力量结合起来。四是,党的正确路线是创新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大会认为,我国的前进道路是绕过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即绕过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主导地位的确立,而是吸收和继承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样,阶级、阶层众多。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全民族的利益是统一的。为实现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民富、国强、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的共同目标……
大会结束后,第三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会议(2001 年 9 月)确认国有经济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第五届/第九届会议(2002年2月)发布决议关于2001年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现代化–2010 和分辨率创新、发展和提高集体经济效率;决心继续创新机制政策,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第六届九次会议(2002 年 7 月)提出了关于继续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直至 2005 年和 2010 年的意见。第七届九次会议(2003 年 3 月)通过了决议增强民族团结力量,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正、民主、文明;关于民族事务的决议、关于宗教事务的决议;关于在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创新土地政策法律的决议。第八/第九届会议(2003 年 7 月)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的保卫祖国战略……
2006年4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全面推进革新事业,早日使我国摆脱落后状态。”。对革新事业(1986-2006年)成就的评价。大会修订了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六大特征,并增加了两个新特征:民富、国强、公平、民主、文明;和有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所有、人民享有、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
接下来,第三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会议(2006 年 7 月)批准关于加强党对防治腐败和浪费工作的领导的决议;党员经营私营经济的规定。第四/十届会议(2007年1月)讨论了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若干重大政策和指导方针项目;决议越南2020年海洋战略。第五届/X 会议(2007 年 7 月)听取了报告并讨论了以下项目:适应新要求的思想理论工作和新闻工作;加强党的巡视监督工作;不断创新党对政治系统的活动的领导方式;推进行政改革,提高国家管理效力和效率。第六/第十届会议(2008 年 1 月)听取了报告并讨论了以下项目: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建设越南工人阶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河内首都行政边界的扩大。第七届/X 会议(2008 年 7 月)听取了报告并讨论了以下项目:“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时期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在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融入国际经济时期建设知识分子队伍”;在推进“三农”问题上……
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1年1月12日至19日举行,主题为: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增强全民族的综合国力,全面推进创新进程,为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现代化工业化国家奠定基础。。2011年补充和开发平台大会确认,我国人民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8个特点: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由人民;拥有以现代生产力和相应的先进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拥有先进的文化,富有民族特色;人民过上富足、自由、幸福的生活,具备全面发展的条件;越南社会各民族平等、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有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
大会结束后,第三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会议(2011 年 10 月)批准党员不许做哪些事的规定。第四届/第十一届会议(2011年12月)审查并发表了以下意见:《当前党的建设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工业化国家同步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五届/第十一届会议(2012年5月)讨论并发布了关于1992年宪法实施情况的总结和1992年宪法需要修改补充的一些基本内容的结论。第六届/第十一届会议(2012年10月)对项目进行了讨论并发表了意见“继续安排、创新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继续创新政策法律在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时期的土地上……第 7/11 届会议(2013 年 5 月)讨论并指导了以下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从中央到基层的政治体制;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党对群众动员工作的领导;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第 8/11 次会议(2013 年 10 月)讨论并发表了以下意见:教育培训的根本性和综合性创新; 1992年宪法修正案草案;贯彻落实越共九大关于新形势下保卫祖国战略决议十年总结;第 14/11 届会议(2016 年 1 月)讨论并批准了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6年1月20日至28日召开,大会精神如下:““团结、民主、纪律、创新”。大会认为,革新开放三十年是建国卫国事业中的重要历史时期,标志着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各方面事业的成熟。总体来说,经过30年的创新,我国已经实现了伟大的成就,具有历史意义的;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许多限制和弱点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以继续更快、更可持续地发展国家。2016-2020年五年总体目标是: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建设坚强政治体系。增强国家实力,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全面同步创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基本现代化工业化国家。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坚决坚持不懈地为维护祖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保卫党、国家、人民和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维护和平稳定,积极主动融入国际,发展国家;提高越南在地区和世界的地位和威望。
三关于补充、发展创新路径及提出问题的几点思考
3.1 补充和落实创新政策取得一些新突破(1986-2016年)
感知是一个过程。 1986年(六大)至2016年(十二大)党的创新路线的补充和发展,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创新过程的要求,逐步进行的,其中党的代表大会尤为突出。
第七届国会(1991年)通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提出了越南社会主义社会最总体构想、建设越南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方向;肯定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是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肯定在国家管理下、在市场机制下、按照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多部门商品经济;实现国际关系多样化、多边化……
第八次代表大会(1996年)肯定我国已经走出社会经济危机,继续明确转型时期第一阶段和下一阶段的概念;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是,力争到二○二○年把我国建成工业化国家;以经济创新为中心;把文化作为社会的精神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明确建设多成分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坚持建设民有、民治、民享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发展教育培训和科学技术作为国家首要政策。
第九次代表大会(2001年)把当前时期我国革命的共同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独立、民富国强、公正民主文明社会”(这一共同目标的新点是增加了“民主”一词);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地评价胡志明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肯定整个过渡时期的总体经济模式是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第十次代表大会(2006年)总结五大教训,认为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清晰;关于越南革新事业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观点体系已基本形成。确定越南社会主义模式8 个特点。
第十一届国会(2011年)通过了2011年补充和发展纲领,提出我国过渡时期结束时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精神和文化上层建筑,为我国成为日益繁荣昌盛、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基础;我们要努力到二十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国家……
党的十二大(2016年1月)的主题是“加强党的廉洁建设,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主义民主,全面同步推进革新事业,坚决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稳定环境,努力早日把我国建成基本现代化工业化国家”。这些观点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性,为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革新事业开辟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时期。
3.2.关于经验和提出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截至2016年初,我党已基本形成关于越南革新事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观点体系。创新政策的形成和补充发展过程的实践表明:
一是实质性创新。就是保护和发扬那些旧的但正确的,修改那些正确的但不再适用的,摒弃那些旧的但错误的;富有创造力,接受新的和好的事物,改造新的和不合适的事物;坚决拒绝任何与越南错误或不符的新事物。
二、创新路径创新政策的创新是一个探索和试验的过程,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奋斗和思考,结合理论的运用,逐步实现由低到高、由局部创新到根本创新、由各个方面创新到全面创新的重大突破,并且在创新过程中必须不断补充和发展创新政策。
第三,要创新,党就必须善于倾听、筛选、总结和概括地方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倡议和创造性做法,以便在困难时期或面临转折点要求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适当的政策。
四是,创新是新与旧之间的斗争,往往在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地方都发生得很激烈,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创新,敢于正视真理,敢于承认错误,放弃那些不再适合的思维方式和做法;坚决克服保守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同时,不要走极端,不要急躁,要把创新看作是至关重要的,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谨慎、有原则地去做,不要偏离目标。
五是,革新政策是在独立、自主、创造性的基础上制定的,源于越南的实际,同时有选择地参考国际经验,确保政策符合法律规定、取悦人民、适应时代要求并迅速融入生活。
经过30年的创新(1986—2016年)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日益清晰。然而,我们认为有必要且可以添加和编辑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个党的十二大的主题是正确、简洁、深刻的,但应该把民主放在第一位, 墙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廉洁坚强的党;增强国家实力;全面同步推进创新;坚决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稳定的环境;努力早日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工业化国家”。这是因为民主是党的建设、民族振兴、创新发展、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根本目标和动力。
周一越南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中,第一个特点,即社会主义的目的,应该更全面地定义为:独立、和平、统一、富强的国家,清洁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富足、自由、幸福的人民。或者总结一下社会主义的目的:国家稳定,人民幸福
周二,编辑第二个特色内容是添加短语“是主人“成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将会更加清晰、更加正确、更加完整、更加易于实施。
周三,应该编辑第三个特征:“拥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 墙: ”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大众性的文化“虽然看起来老了,但会更完整,特别是在知名度和人群方面,明确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周四:“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应该理解为“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因为目标必须坚持,而道路属于解决方案的范畴,可以根据越南革命的各个阶段和国际背景灵活改变。
星期五,可以而且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这个观点,即现在是党规划和实施新的创新路径,或革新过程2,要有革命、科学、开放的精神。/。
副教授吴当智
--------------------------------------------------------------------------------------------------------------------------------------------------------------
[1]越南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6年,第67-68页。
[2]越南共产党,《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年,第166页。 70
作者:副教授吴当智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