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东方研究学生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探索印度文化特征的旅程

星期五 - 2025年9月19日 05:20
2025年9月3日至9月9日,印度学和东南亚学专业的学生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们不仅欣赏了“众神之岛”雄伟壮丽的自然美景,还有机会探索、体验并深刻感受到印度文化对巴厘岛宗教、建筑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乌达亚纳大学旅游学院东方研究学生代表团
宗教——印度文化最深的印记
印度文化在巴厘岛最明显的标志是宗教,据当地人介绍,超过70%的巴厘岛居民信奉印度教。行程中,学生们参观了最神圣、最具代表性的寺庙,例如塔曼阿云(Taman Ayun)、圣泉(Tirta Empul)和伦普扬(Lempuyang)。每座寺庙不仅是礼拜场所,也是社区凝聚力的中心,表达着对印度教诸神的深厚信仰。
印度研究的学生参观塔曼阿云寺——巴厘岛人的皇家寺庙。
 
东方学学生参观圣泉寺和伦普扬寺
最引人注目的仪式之一是圣泉寺(Tirta Empul Temple)的梅鲁卡特(melukat)仪式和海边的巴纽皮纳鲁(Banyu Pinaruh)仪式。梅鲁卡特仪式令人联想起在印度恒河中沐浴的习俗,人们相信圣水可以洗去杂质,赐予祝福;而萨拉斯瓦蒂节(Saraswati)之后举行的巴纽皮纳鲁(Banyu Pinaruh)仪式则强调净化灵魂,并从大海中汲取新的能量。两者都体现了印度文化直接融入巴厘岛宗教生活的理念。
游客在圣泉寺进行 Melukat 净化仪式
建筑——印度教与本土风格的和谐融合
印度的影响在巴厘岛的寺庙建筑中也显而易见。塔曼阿云寺以其多层塔楼(meru)而闻名,其灵感源自印度神话中的圣山须弥山。而伦普扬寺以其传奇的“天堂之门”而闻名,既具有艺术​​感,又蕴含着深刻的宗教哲学。两者都展现了印度教建筑风格与巴厘岛自然文化背景之间的微妙融合。
塔曼阿云寺 (Taman Ayun Temple) 内的多层塔式建筑 (meru)。
伦普扬寺庙建筑群中的分裂式寺庙本塔门建筑。
精心雕刻的神像是印度教建筑风格的特色。
不仅在宗教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巴厘岛人的民居建筑也带有印度的印记。许多房屋采用堆叠的红砖建造,没有油漆或石灰灰泥,与传统的印度风格相似。然而,屋顶采用了东南亚风格的瓦片屋顶,营造出独特的和谐感。此外,许多餐厅、酒店或市场的入口也带有浓郁的印度教建筑风格,表明印度的影响不仅深深扎根于宗教空间,也深深扎根于日常生活空间。
文化生活——印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节拍中
给学生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印度文化渗透在巴厘岛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沿路随处可见印度教神像,其中以三大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最为突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智慧与幸运之神象头神经常出现在餐厅、酒店或商店门前,象征着祝福与和平。
智慧和幸运之神——象头神的雕像经常出现在旅游景点的入口处。
巴厘岛人也保留着祈祷的习惯。每天清晨,他们会在自家、学校或商店门口,用鲜花、树叶和香火制成名为“canang sari”的小供品。这不仅是一种崇拜形式,也表达了对神灵的感恩,以及对生活平衡和谐的渴望。大多数家庭都会在院子里或门前设立小型神龛,方便人们进行祭拜。正因如此,无论在何处,从公共场所到私人空间,都能轻易感受到与印度教相关的信仰和习俗。
巴厘岛实习之旅开启了观察并直接感受印度文化在这座岛屿上独特存在的机会。从宗教、建筑到日常文化生活,无不体现着印度与巴厘岛之间紧密的互动。这些不仅仅是“痕迹”,而是巴厘岛身份认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次旅程圆满结束,收获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但回响依然萦绕心头,这趟旅程将成为实习小组每位成员难忘的回忆。

作者:东方研究学院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对文章进行评分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